張鳳琴
(巢湖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安徽巢湖238000)
嗜熱菌是一類最適宜生長溫度高于50°C,最低生長溫度不低于30°C,最高生長溫度在60°C以上的極端環(huán)境微生物[1-2]。對嗜熱菌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在美國、冰島、俄羅斯及新西蘭等地均有大量嗜熱菌的分類種群被發(fā)現(xiàn)[3-5]。近幾年來,國內在嗜熱菌研究領域也有不少收獲,在云南、廣州、四川、福建、臺灣和江西等地的多處溫泉中有一些嗜熱菌被分離鑒定[6-8]。嗜熱菌因其超強的耐熱性和獨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在生物科學研究及工業(yè)生產領域都有著獨特的作用[9],嗜熱菌產生的嗜熱酶及其菌體均具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嗜熱菌的嗜熱酶在高溫下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可用于需要高溫催化的食品、醫(yī)藥工業(yè)、環(huán)境保護、能源等領域,如嗜熱脂肪芽孢桿菌產生的高溫α-淀粉酶可使淀粉完全轉化為右旋葡萄糖,嗜熱酶可生產新型藥物,嗜熱酶可降解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有機磷農藥等難降解物質,嗜熱菌產生的纖維素酶在乙醇發(fā)酵中,可提高乙醇產量。嗜熱菌菌體可直接用于工業(yè)中,如硫化細菌可用于硫化礦的生物瀝濾和煤炭的脫硫過程[10]。
廬江湯池地熱資源豐富,嗜熱菌研究潛力大,但目前仍未見對廬江地區(qū)嗜熱菌的研究報道。本研究從廬江湯池溫泉水(約60 ℃,pH 7.0)中分離嗜熱菌,對分離得到的嗜熱菌進行分子生物學鑒定、形態(tài)學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為其在以后的科學研究及工業(yè)應用提供理論支持和物質基礎。
樣品采集于廬江湯池溫泉,東經117°01′、北緯31°33′。細菌DNA 提取試劑盒和PCR 膠回收試劑盒,購自大連TaKaRa公司;引物合成和測序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牛肉膏3.0 g/L、蛋白胨10.0 g/L、氯化鈉5.0 g/L,調節(jié)pH 至7.2~7.4(固體培養(yǎng)基添加瓊脂14.0 g/L)。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鈉、瓊脂等藥品均為國產生物級。
(1)嗜熱菌分離純化
取(0.2~0.3)mL溫泉水,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yǎng)基上,60°C下恒溫培養(yǎng)24 h。經過反復多次純化直至得到單菌落。
(2)菌株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菌株基因組DNA 的提取參照細菌DNA 試劑盒(大連TaKaRa 公司)操作。采用細菌通用引物擴增16S rRNA 基因序列并對產物進行測序(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將測序結果與GenBank中已報道的序列進行比對,并用MEGA6的Neighbor joining法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判定菌株的系統(tǒng)分類地位。
(3)菌株的形態(tài)觀察
將純化菌株用平板劃線法接種于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yǎng)基上,60°C恒溫培養(yǎng)24 h。觀察菌落生長情況、形態(tài)、大小、表面、邊緣及顏色等各方面特征。挑取單菌落,對其進行革蘭氏染色,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菌體形態(tài)和革蘭氏分析。
(4)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生化特性鑒定。通過非發(fā)酵細菌生化鑒定管對菌株的生化特性進行鑒定。該試驗選用的非發(fā)酵細菌生化鑒定管共包含14 個生化鑒定項目:精氨酸(Arginine)、鳥氨酸(Ornithine)、賴氨酸(Lysine)、氨基酸對照(Amino acid control)、枸櫞酸鹽(Citrate)、硝酸鹽還原作用(Nitrate reduction)、尿素(Urea)、七葉苷(Esculin)、鄰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ONPG)、蔗糖(Sucrose)、麥芽糖(Maltose)、木糖(Xylose)、葡萄糖(Glucose)、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和氧化酶(Oxidase)。
不同pH下的生長情況。將菌液接種于pH分別為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的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60°C、16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24 h。通過分光光度計測定菌體濃度,從而確定菌株生長的pH 范圍及最適宜pH。
最高耐受溫度的確定。取(0.2~0.3)mL菌液,涂布到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yǎng)基上,分別于60、65、70、75、80°C生長24 h,觀察菌株生長情況,初步確定菌株最高耐受溫度范圍。確定范圍后,再在范圍內以1°C為間隔,確定菌株具體的最高耐受溫度。
從湯池溫泉水中分離純化得到一株嗜熱菌,命名為LJTC-1(NCBI登錄號:KT454966)。
通過PCR擴增得到菌株LJTC-1的16S rRNA基因片段,將擴增產物測序后與GenBank中已報道的序列進行比對,并將序列上傳至GenBank(接受號:KT454966)。通過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圖1)與進化關系比較親近的屬種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學分析,得知菌株LJTC-1屬于Thermoactinomyces屬,且與Thermoactinomycessp.60X-8(JN578486.1)親緣關系最親近,二者在同一個進化分支上。
圖1 LJTC-1菌的系統(tǒng)發(fā)育進化樹
LJTC-1菌落形態(tài)為白色、不透明、圓形、邊緣不規(guī)則、表面隆起、干燥、似毛狀、直徑在(3.0~5.0)mm,如圖2(a)所示。菌體經革蘭氏染色后鏡檢,LJTC-1菌呈鏈珠狀,革蘭氏陽性菌,如圖2(b)所示。
圖2 菌株LJTC-1的菌落形態(tài)和革蘭氏染色鏡檢圖片
(1)生理生化特性鑒定
菌株LJTC-1 在精氨酸、鳥氨酸、賴氨酸、氨基酸對照、枸櫞酸鹽、尿素、OPNG 及氧化酶試驗中呈陽性;在硝酸鹽還原反應、七葉苷、硫化氫試驗中呈陰性(見表1)。
表1 生理生化特征
(2)最適宜pH
初步測定菌株LJTC-1可生長的pH范圍為5.5~9.0,最適宜pH約為7.5,如表2和圖3所示。
表2 不同pH下菌株生長情況
圖3 pH對菌株的影響
(3)最高耐受溫度
通過初步實驗確定菌株LJTC-1在(60~70)°C可生長,在75 ℃以下無法生長,如表3所示。由表3可確定該菌株最高耐受溫度范圍為(70~75)℃,為了進一步確定耐受溫度,將該菌株放于71、72、73和74 ℃下培養(yǎng),培養(yǎng)結果如表4所示。在74 ℃時菌株仍能生長,而75 ℃不生長,故確定其最高耐受溫度為74 ℃。
表3 不同溫度下菌株生長情況(Ⅰ)
表4 不同溫度下菌株生長情況(Ⅱ)
從研究結果可知,菌株LJTC-1 與Thermoactinomycessp.60X-8(JN578486.1)親緣關系最親近,Thermoactinomycessp.60X-8(JN578486.1)菌在(15~40)℃范圍內可生長[11],而該菌最高耐受溫度為74 °C。由此推測廬江湯池地區(qū)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溫泉環(huán)境可能對造成菌株LJTC-1與親緣關系相近菌株間差異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分離得到的嗜熱菌最高耐受溫度多為(65~72)℃[12-14],但Balwinder SS從垃圾堆放處篩選得到能耐受90 ℃高溫的嗜熱菌Geobacillus[4],這可能與采樣點的高溫環(huán)境有關。嗜熱菌對高溫具有獨特的適應機制,主要與細胞膜、蛋白質與遺傳物質有關。嗜熱菌的膜脂具有長鏈和高飽和度的脂肪酸,能形成很強的疏水鍵,從而使細胞膜在高溫環(huán)境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15-16];嗜熱菌蛋白質穩(wěn)定的天然結構和細胞內的促進熱穩(wěn)定因素,即嗜熱菌蛋白質的熱穩(wěn)定性是其耐熱性的主要機制[17];此外,嗜熱菌DNA結構中G+C%含量較高且螺距較短,有利于DNA的穩(wěn)定,嗜熱菌tRNA周轉速度快且其G+C%含量高,因此其tRNA在高溫下的穩(wěn)定性較好,故嗜熱菌的耐熱性與其遺傳物質的穩(wěn)定性有關[18-19]。
安徽廬江湯池地區(qū)地熱資源豐富,開發(fā)潛力大。但目前仍未有關于廬江湯池地區(qū)的嗜熱菌研究,此研究是第一篇關于廬江湯池溫泉中嗜熱菌的文章,所分離鑒定的菌株LJTC-1是目前唯一一株從廬江湯池溫泉中分離得到的嗜熱菌。該研究結果可以為當?shù)卣畬]江湯池溫泉資源保護和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支持,并為其在以后的科學研究及工業(yè)應用方面提供參考。后續(xù)將對該菌的高溫酶進行特性研究并對其結構進行分析,找出其與親緣關系相近菌株高溫酶之間的差異,并對嗜熱菌和其高溫酶的應用進行研究,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將嗜熱酶在性狀更優(yōu)良的微生物中進行克隆表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