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婷
(青海紅十字醫(yī)院,青海 西寧)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方式的改變,青少年的用眼程度逐漸在提高,導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患有近視,在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中,常常采用為近視患者佩戴框架眼鏡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這只能保證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樣擁有清晰的視角并不能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控制,反而患者在佩戴框架眼鏡后近視程度會越來越深,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研究有效的方式對改善患者的近視程度具有重要的意義,角膜塑形鏡的誕生能有效控制近視發(fā)展,成為青少年近視控制的“三把斧”之一,它主要是應用角膜塑形鏡片進行逆幾何形態(tài)設計,由于內(nèi)表面是多個弧段組合而成,可以通過平坦基弧來對反轉(zhuǎn)弧下淚液負壓以及角膜機械壓力進行吸引[1],使角膜上皮移形,從而實現(xiàn)角膜塑形的合理性、可逆性、可調(diào)控性程序化的過程,使得角膜屈光度降低,裸眼視力提升,近視進展可以得到有效控制[2]。在臨床上,角膜塑形鏡的應用廣泛,對于矯正、控制近視患者有著顯著的療效。因而本院將進一步探究角膜塑形鏡對視力及立體視覺的影響,有效提升裸眼立體視覺,提高遠、近視力,安全有效矯正近視,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2017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在我院順利治療的40 例近視患者,40 例患者患眼80 眼,所有患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鏡治療,按照等效球鏡度將患者分為低度近視組[10 例,男6 例12 眼,女4 例8 眼,年齡8~19 歲,平均(11.74±2.51)歲,屈光度小于-3.00 D,平均(-1.81±1.01)D]、中度近視 組[20 例,男11 例22 眼,女9 例18 眼,年 齡8~18 歲,平均(11.54±2.50)歲,屈光度大于-3.00 D,小于-6.00 D,平均(-4.81±1.01)D]、重度近視組[10 例,男5 例10 眼,女5 例10 眼,年齡8~18 歲,平均(11.64±2.49)歲,屈光度大于-6.00 D,平均(-6.81±1.01)D],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眼前后節(jié)、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主觀驗光、角膜地形圖等檢查,患者近視球鏡度數(shù)為-8.25~-1.00D,平均近視球鏡度數(shù)為(-3.57±1.25)D,散光度數(shù)為0~2.00 D,平均散光度數(shù)為(-0.57±0.25)D,所有患者均無佩戴角膜塑形鏡的眼部或者全身性的禁忌證?;颊邔Ρ狙芯恐椴⒔酝鈪⑴c本研究,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鏡片選擇和儀器設備
鏡片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鏡,DK 值透氣系數(shù)為100,直徑為11 mm,采用逆幾何四弧設計鏡片內(nèi)表面。本研究所涉及的儀器:多功能視力檢測儀器(MFVA-100)、電腦驗光儀(RK-3)、非接觸式眼壓計(TX-F)、國際標準近視力表、立體視覺檢查圖、角膜地形圖TMS-4。
1.2.2 驗配之前檢查視力
應用國際標準近視力表進行裸眼的近視力和矯正最佳視力測定。應用驗光儀進行驗光,進行散瞳以及小瞳檢影檢光。依次進行眼表檢查、眼底檢查、裸眼近立體視銳度檢查、角膜地形圖檢查、眼壓檢查等。
1.2.3 鏡片驗配
根據(jù)角膜地形圖的檢查結果進行鏡片的選擇驗配,患者可先帶上試戴片,于20 min 之后感知鏡片的配適狀況。定制合適的經(jīng)過試戴的相應參數(shù)鏡片,超過-6.00 D 的近視可進行-0.00 D 矯正,所有患者皆應用夜戴,每夜戴鏡8~10 h。
1.2.4 戴鏡后還需進行檢查與復診
患者第一次進行夜戴戴鏡之后,第二天及3 個月早上進行戴鏡復診,此外,若患者的眼部有異常癥狀也需要進行復診;復診的內(nèi)容:復診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仔細詢問患者佩戴塑形鏡后的主觀感受,詢問完患者的主觀感受后,醫(yī)療人員還需仔細、客觀地觀察患者的眼部是否有紅、流淚、疼痛等癥狀,并將患者的這些癥狀分類記載下來;檢查患者佩戴塑形鏡后的視力;檢查患者摘鏡后的角結膜的情況,并觀察患者摘鏡后的鏡片的情況,觀察鏡片是否存在沉淀、劃痕等情況,同時檢查患者戴鏡3 個月后的裸眼視力,近立體示視銳度,上述復診內(nèi)容需在戴鏡和摘鏡2 h 之間進行。
觀察三組患者在戴鏡前、戴鏡2 個月后、戴鏡6 個月后的裸眼近視力和立體視銳度。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表示,若P<0.05 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患者戴鏡前、戴鏡2 個月后、戴鏡6 個月后的近視力和立體視銳度,戴鏡后的近視力和立體視銳度明顯優(yōu)于戴鏡前,隨著戴鏡的時間的延長,和戴鏡前的差異越來越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近視力對比
表1 三組患者近視力對比
注:*表示戴鏡后和戴鏡前存在明顯差異(P<0.05)。
組別 例數(shù) 近視力帶鏡前 戴鏡2 個月后 戴鏡6 個月后低度近視組 10 4.56±0.11 4.76±0.15* 5.06±0.05*中度近視組 20 4.32±0.21 4.56±0.17* 4.94±0.10*重度近視組 10 4.08±0.31 4.36±0.18* 4.86±0.11*
表2 三組患者立體視銳度對比
表2 三組患者立體視銳度對比
注:*表示戴鏡后和戴鏡前存在明顯差異(P<0.05)。
組別 例數(shù) 立體視銳度戴鏡前 戴鏡2 個月后 戴鏡6 個月后低度近視組 10 216.14±52.24 155.74±25.20* 126.14±25.29*中度近視組 20 246.14±62.52 175.74±25.20* 135.74±35.20*重度近視組 10 256.14±64.32 185.74±55.21* 125.74±35.45*
近視是一種常見的屈光不正的類型,是損害青少年視力的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發(fā)作率較高,青少年是近視的多發(fā)人群,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近視的發(fā)作率正在逐漸上升,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對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影響青少年的正常生長和發(fā)育。近視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遺傳因素、外部環(huán)境、生活方式、用眼方式等都是影響患者近視的重要原因,我國是世界上近視發(fā)作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青少年近視防治工作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研究有效的方式防控青少年近視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視的防控主要包括對近視的預防、近視的發(fā)展、近視并發(fā)癥的預防這三方面的內(nèi)容,預防的對象主要為后天性的原發(fā)性的近視眼,即單純性的近視眼。傳統(tǒng)的控制青少年近視的方法主要為在患者的患眼滴M 受體拮抗劑,佩戴框架眼鏡和角膜觸摸眼鏡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近視癥狀,幫助患者再次清晰的視物,但是佩戴框架眼鏡的方式只能保證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樣擁有清晰的視角并不能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控制,反而患者在佩戴框架眼鏡后近視程度會越來越深,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而角膜軟性隱形眼鏡雖然佩戴簡便,但長期佩戴之下,患者的眼部極容易產(chǎn)生蛋白等鏡片沉淀物,引發(fā)炎癥等并發(fā)癥。
角膜占眼球屈光間質(zhì)75%以上,其前表面呈非球面,其中央部弧度大,周邊弧度小,角膜形態(tài)與角膜塑形鏡的逆幾何設計相反,角膜塑形鏡則中央部弧度小,周邊弧度大。利用角膜塑形鏡中央部小的弧度設計把角膜進行壓平,利用其周邊弧度大的設計將角膜固定并增加角膜中央壓力[3]。在兩者協(xié)同作用之下將角膜中央變平坦進而實現(xiàn)患者近視矯正,角膜屈曲平坦和近視度數(shù)的下降將影響到角膜塑形術的效果實現(xiàn)[4]。角膜塑形術主要是應用角膜塑形鏡片進行逆幾何形態(tài)設計,由于內(nèi)表面是多個弧段組合而成,可以通過平坦基弧來對反轉(zhuǎn)弧下淚液負壓以及角膜機械壓力進行吸引。從而實現(xiàn)角膜塑形的合理性、可逆性、可調(diào)控性程序化的過程,使得角膜屈光度降低,裸眼視力提升,近視進展可以得到有效控制[5]。因而,角膜塑形術對近視力及立體視覺有著積極的影響,能夠有效提升裸眼立體視覺,提高視力,有利于矯正近視[6]。屈光參差或者高度近視的患者佩戴傳統(tǒng)框架眼鏡,難以達到雙眼視力清晰與戴鏡舒適的兼?zhèn)鋄7]。也就是說在足矯之時雙眼雖可獲得視力清晰,但在融像方面就比較困難,且由于兩眼不等像視容易造成患者戴鏡不適。故而傳統(tǒng)框架眼睛不得不放棄一眼視力清晰度而進行單眼欠較,以喪失立體視,來獲取戴鏡舒適。使得視力雖然有所提升但是視網(wǎng)膜成像以及視野都被縮小,造成物象不對等無法融合,難以獲得雙眼視覺的良好效果[8]。在角膜塑形術通過角膜塑形鏡來進行屈光不正的矯正,并且使得高度近視或者屈光參差的患者可以在白天無需佩戴框架眼鏡就可獲得遠、近視力的清晰提升[9],還進行了雙眼不等像視的矯正,從而放大雙眼物象,以此改善患者雙眼視覺功能的水平[10]。
視功能指標檢測,運用國際標準視力檢測表進行檢測,可準確計算其視力數(shù)值[11]。在臨床上,角膜塑形鏡的應用廣泛,對于治療近視患者有著顯著的療效。應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鏡,采用逆幾何四弧設計鏡片內(nèi)表面,驗配之前檢查視力,應用國際標準遠、近視力表進行裸眼的遠、近視力和矯正最佳視力測定。依次進行驗光、眼表檢查、眼底檢查、裸眼近立體視銳度檢查、角膜地形圖檢查、眼壓檢查等[12]。并根據(jù)檢查結果進行鏡片的選擇驗配,定制合適的經(jīng)過試戴的相應參數(shù)鏡片,患者皆應用夜戴角膜塑形鏡[13]。如本文研究所示,比較患者戴鏡前、戴鏡2 個月后、戴鏡6 個月后的近視力和立體視銳度,戴鏡后的近視力和立體視銳度明顯優(yōu)于戴鏡前,隨著戴鏡的時間的延長,和戴鏡前的差異越來越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戴鏡后遠視力明顯比戴鏡前提高,戴鏡后近視力明顯比戴鏡前提高,且隨著戴鏡的時間延長,近視改善的效果越好,而組間差異明顯變小,這與患者的近視度數(shù)都明顯改善,逐漸趨向正常數(shù)據(jù)有關。角膜塑形術前眼生物學參數(shù)明顯比角膜塑形術后低,戴鏡后近視力明顯比戴鏡前好。
綜上所述,角膜塑形術對近視力及立體視覺有一定的影響,通過角膜塑形鏡來降低角膜表面K 值下降,以改變角膜彎曲程度,有利于矯正近視,提升裸眼立體視覺,提高遠、近視力,提高患者視覺質(zhì)量,角膜塑形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