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成為班主任,我看著講臺下49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有點手足無措。為了管理好班級和完成教學任務(wù),我秉持“嚴師出高徒”的帶班理念,“不茍言笑”成了我的標志。
課上,只要有一個學生說話或做小動作,我就嚴厲批評;書寫中,只要學生字跡潦草我就打回去讓其重寫。在培養(yǎng)學生行為規(guī)范、學習習慣等方面,我都以嚴厲“協(xié)助”學生做到最好。
接班過去大半個月,我已經(jīng)很好地控制住班級紀律,學生也可以按要求完成作業(yè)和各項班務(wù),一切似乎都步入了正軌。
就在我自認為找到了帶班秘訣時,收到了一個家長的信息:劉老師,孩子練習冊有兩道題不會,他不敢問您,說怕您,您能給他講講嗎?
“不敢問,怕我?”我陷入沉思,什么時候開始,與我交流會讓學生膽戰(zhàn)心驚?堅持“嚴師出高徒”的我錯了嗎?我想起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三部曲》中寫道,教師要使“和諧教育”得以開展。
是啊!鼓勵、贊美,這才是與學生溝通的正確方式。
那天,當午寫鈴聲響起,學生依舊無法安靜,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播放了一段舒緩的音樂。慢慢地,一個、兩個、三個,整個班的孩子都安靜下來。
后來,面對書寫潦草的學生,我不再命令他們重寫,而是把學生叫到身邊,詢問學生自己認為哪個字寫得最漂亮,然后告訴學生“既然這個字能寫得這么漂亮,相信其他字你一樣可以寫得漂亮”。在鼓勵、肯定的語言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書寫在不知不覺中有了進步。
面對在課上坐不住、總愛說話的學生,我不再嚴厲批評,而是在班中設(shè)立了“勇攀高峰榜”。我與學生約定:只要課堂上坐姿端正、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書寫工整且干凈,就可以給自己一枚小印章。
積極的自我評價給了學生非常大的動力,他們變得越來越自信。漸漸地,我在與學生交流時用鼓勵、表揚的話語代替原來嚴厲的態(tài)度,學生的狀態(tài)確實不似從前謹小慎微。
在學生進步的同時,我發(fā)現(xiàn)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曾經(jīng)那些看到我就遠遠躲開的學生會在課間圍著我。現(xiàn)在,家長的微信都是說:“孩子特別喜歡你……”我開心極了,因為我成了學生真心喜歡的人。
嚴而有愛、嚴而有度、嚴而有方,教師對學生原來可以這樣“嚴”。
(劉彥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