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
2019年10月16日,對于崇左市大新縣全茗鎮(zhèn)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全茗中心小學)學生馮宏霖而言,是“特別新奇,特別有趣的一天”。因為她欣賞到了一場精彩的戲劇表演,其中豫劇《花木蘭》、黃梅戲《女駙馬》,還有川劇變臉,讓她驚嘆不已。
這場讓學生難忘的戲劇表演,是全茗中心小學舉辦的一次“戲曲進校園”表演活動。在采訪中,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用“新奇”“有趣”“有意思”來形容這次活動。
近年來,全茗中心小學積極探索素質教育有效路徑,一方面扎實開好國家課程,確保知識文化教育有效落實;一方面在上級教育部門和廣西壯漢雙語小學校長模塊化培訓項目組專家陳向陽教授的指導下,不斷挖掘“第二課堂”育人內涵,構建了包含藝術技能、體育技能、自保技能、研學等子課程在內的校本特色課程體系。
將京劇、黃梅戲等傳統(tǒng)戲劇以及部分地方戲引進校園,是全茗中心小學建設“藝術技能課程”的一項重要舉措。除了引進戲劇,該校還開設了繪畫、手工制作等多門自選課程,不斷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欣賞力、創(chuàng)造力。
每到星期四下午時間,全茗中心小學的校園就會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因為我們又可以上‘藝術技能課程了。星期四下午,我們都能走班上課,跟著特色課程的指導老師學習,別提有多好玩了!我選的是書法課,現在,我的字已經寫得蠻漂亮了!”該校學生農海琦興奮地對記者說。
每年春季學期開學,該校便開始實施“研學活動課程”:組織學生到野外踏青,記錄植物生長的情況,描繪春天的美景;帶領學生到社區(qū)、工廠參觀,現場了解企業(yè)的生產流程,學習與之相關的知識;組織學生到田間地頭親身體驗播種、插秧等勞作,體驗勞動的辛苦,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良好習慣。
“我覺得研學非常好,它能讓學生接觸大自然、體驗生活和勞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是一種非常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比行男W教師張忠球深有體會地說。
全茗中心小學還開設了“體育技能課程”,充分利用少年宮的活動資源,開設跳繩、呼啦圈、踢毽子、籃球、氣排球等“七彩課堂”,并在每年11月份舉辦冬季校運會,實現以體健身、以體強志、以體會友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健康、陽光、拼搏的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全茗中心小學開設了“筑民族魂課程”:一方面通過開設愛國護邊課、舉辦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大賽、開展“九一八”勿忘國恥主題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一方面開設壯鄉(xiāng)特色課程,傳授學生刺繡、竹編等民族傳統(tǒng)技藝。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全茗中心小學還開設了“自保技能課程”。每個學期,該校都會組織開展地震逃生演練、消防演練、防拐防騙、防溺水等主題教育活動,并利用班會、團會、校園廣播、家校通等,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教育。
“如今,我們的校本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體系越來越完善,辦學質量逐年提高。今后,我們將繼續(xù)開發(fā)更多校本課程,構建更加符合師生成長規(guī)律的課程體系,不斷深化辦學內涵,推動學校向前發(fā)展?!比行男W校長趙河說。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