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起
粽子作為一種傳統(tǒng)食物,已從端午節(jié)佳品演變到現(xiàn)今的日常美食。不過,你知道嗎,粽子也是完全可以做成具有食療功能的美味。
要學(xué)做食療粽子,只要掌握五大要素便可自由發(fā)揮,做出各種口味。這五大要素是粽米(粳米、黑米、血糯米、小米、小麥、藜麥等)、餡料(紅豆、綠豆蓉、蓮子蓉、咸蛋黃、豬肉等)、輔料(赤豆、紅棗、豆瓣、豌豆、白扁豆等)、浸米的麥飯石水或藥食兩用中藥材的煎汁及粽葉。
以下介紹幾種美味食療粽,各位讀者可根據(jù)自身喜好予以創(chuàng)新。
原料:糯米、粳米各150克,綠豆50克,薄荷15克,粽葉適量。
做法:薄荷煎汁備用;糯米、粳米、綠豆洗凈,用薄荷汁浸泡12小時后瀝干,再用粽葉包裹煮熟,即成。
小貼士:清熱排毒,養(yǎng)胃健脾。
原料:黃芪15克,太子參15克,粳米、糯米各150克,蜜棗、粽葉適量。
做法:黃芪、太子參煎汁后放入粽米浸泡12小時,包裹時加蜜棗1個,煮熟即成。
小貼士:補(bǔ)氣解毒,輔助調(diào)節(jié)免疫力。
原料:白果50克,麥冬、黨參各15克,精米、糯米各150克,大棗、粽葉適量。
做法:白果、麥冬、黨參煎煮取汁備用;粳米、糯米洗凈,加入藥汁浸泡12小時;包裹時加入大棗煮熟,即成。
小貼士:益氣生津,養(yǎng)肺潤喉。
原料:黑米300克,糯米200克,咸蛋黃10個,粽葉、植物油、調(diào)味料各適量。
做法:黑米、糯米浸泡24小時后瀝干,加入調(diào)味料和適量植物油拌勻,放入咸蛋黃包裹煮熟,即成。
原料:百合50克(鮮品加倍),白果50克,粳米、糯米各150克,粽葉適量。
做法:粳米、糯米洗凈后浸泡12小時,百合、白果洗凈略浸泡,包裹時放入百合、白果適量,煮熟,即成。
原料:小米100克,粳米100克,糯米100克,玫瑰花、紅棗、粽葉各適量。
做法:粳米、糯米浸泡12小時后瀝干,拌入小米、玫瑰花瓣,每個粽子放3個紅棗包裹煮熟,即成。
原料:糯米、粳米各150克,薏米、赤豆各50克,粽葉適量。
做法:以上原料浸泡12小時后瀝干,用粽葉包裹煮熟,即成。
小貼士:建議網(wǎng)購真空塑料包裝袋,可以幾家合買一臺真空包裝機(jī),就可以做衛(wèi)生安全、保鮮期長的美味食療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