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啟
(莒縣桑園鎮(zhèn)水利站, 山東 日照 276525)
水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是生命體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農業(yè)、工業(y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資源。水是社會平穩(wěn)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資源。農村的發(fā)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農村飲水問題不僅體現(xiàn)在水量[1-3]、水質[4-5]方面,全面分析造成農村飲水工程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是十分重要的。公共物品包括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指的是有限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它包括兩類,一類是公共池塘資源,另一類是俱樂部物品,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分類見圖1[6]。
圖1 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分類
公共物品最為顯著的特點是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且在使用過程中具備非排他性,因此,農村飲水工程是顯著的純公共物品。農村飲水工程的成功建設可以保證該村所有居民平等享受用水的權利。因此,在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時必須要求輻射范圍內的每個居民參與,在享受工程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任何居民都不能排除在外。農村飲水工程安全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水資源供給、水污染治理、飲水工程建設、區(qū)域醫(yī)療保障等。水資源在物品劃分中屬于公共池塘資源,在使用過程中不能排他,但是水資源在消費過程中往往具備一定的競爭性,新增一個人消費使用必然會影響其他人的使用,因此,通常采用收費的方式實現(xiàn)排他消費。水污染治理則是純公共物品,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效果后,輻射范圍內的居民均可享受水污染治理帶來的收益。
桑園鎮(zhèn)全區(qū)農村供水人口5.4萬人,飲水工程總數(shù)量43處,千噸萬人以上集中式工程數(shù)量3處,受益人口2.5萬人;百噸千人以上千噸萬人以下集中式工程數(shù)量9處,受益人口1.3萬人;百噸千人以下集中式工程數(shù)量31處,受益人口1.6萬人。
總體來講,桑園鎮(zhèn)整體用水情況較好,基本能滿足飲水安全要求,但飲水安全仍然存在許多不能忽視的問題。一是極個別村存在水源地污染、水質尚不達標,水源消毒設備跟不上,泥沙較多、水質有異味,水源在枯水期供水水量不足,個別戶直接飲用地表水,供水保障率低。二是少量工程供水管線管道埋設較淺,甚至裸露,未設置防護措施,致使斷裂跑水現(xiàn)象嚴重,冬天在凍土層以上無法供水,因年久失修個別水池存在滲漏情況,個別村存在水泵變頻損壞,因資金不足無法維修影響供水正常運行。三是農村供水工程運行費用高,農戶用水量低,供水成本上升,維持工程運行困難。四是農村單村供水由于受村集體干部管理能力的制約,供水管理混亂,造成用水浪費甚至工程管理不善甚至工程停擺。五是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人員管理能力低,沒有經過專業(yè)技術培訓,不能適應日常管理工作。六是部分村鎮(zhèn)各類村鎮(zhèn)建設導致原供水系統(tǒng)遭到破壞,但未嚴格履行“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村里只知道壞了找政府,找水利管理部門。七是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加快和管網老化嚴重,原有供水管網滿足不了現(xiàn)在村民日益增加用水需求。部分村鎮(zhèn)因地下水開采過量導致水源干枯,原機井水源現(xiàn)已無水,村民只能飲用自備井或挑水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部分村民飲水不正?,F(xiàn)象。
3.1.1 水資源利用負外部性導致用水短缺
農村飲水工程具備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農村飲水工程水資源利用具有一定的負外部性。根據(jù)曼昆《經濟學原理》水資源利用的負外部性經濟圖見圖2。圖2中,曲線D表示農村水資源需求量,MCS、MCP分別表示社會、私人用水邊界成本。在水資源的負外部性作用的影響下,社會邊界成本略高于私人邊界成本,在完全市場競爭的環(huán)境下,私人用水消費與其邊界成本曲線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私人消費成本低于社會成本,往往會造成私人用水量大于社會平均用水量,這就造成區(qū)域內水資源供水量不足。
圖2 水資源利用的負外部性經濟圖
3.1.2 水污染治理正外部性導致水質污染
水污染治理是農村飲水工程中的一個重要工作,水污染治理屬于純公共物品,工程輻射范圍內的居民可以平等享受水污染治理帶來的效益,但對政府來說,水污染治理是一項巨大的投資,帶來的收益卻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政府對于水污染積極性處于一個較低水平。同時,在水污染治理過程中由于過于注重短期的效益,而忽略了水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的、具有長遠效益的工程。同時,桑園鎮(zhèn)河流污染較為嚴重,加大了農村飲水工程水污染治理的難度。
3.1.3 其他方面的誘發(fā)因素分析
(1)后期管護制度不完善。在“十一五”~“十三五”三個五年的建設中,桑園鎮(zhèn)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經基本實現(xiàn)全區(qū)覆蓋,但由于桑園鎮(zhèn)是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莊數(shù)量多、人口少、分布零散、工程規(guī)模較小。建設完成后除鎮(zhèn)駐地周圍地勢較平坦的31個村搞聯(lián)村集中供水外,其余村莊以村級為單位進行管理,但在實際管理中,由于村情不同,管理能力差異,維修養(yǎng)護不到位,造成個別村莊已建飲水工程損毀。
(2)運行經費短缺。目前大部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由于水價標準低,有的為1元/t,甚至有的村莊不收水費,收水費的村莊,村民用自來水意愿不高,用水量較少,平均每戶用水每月僅1~2 m3,再加上村民用水繳納費用意識不強,收取困難,更存在一些村民為規(guī)避繳納水費,嚴重影響保證工程正常運行維修養(yǎng)護所需的費用。
(3)保護水源意識較弱。由于部分村民群眾集體意識淡薄,缺乏愛護公共資源的意識,時常發(fā)生故意或無意不規(guī)避管道設施,造成輸水管道設施破壞嚴重的情況。在水源地或者水源周圍搞養(yǎng)殖,建設污染企業(yè),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破壞水源保護設施,水源保護意識不強。
(4)水質監(jiān)測難度高。缺乏專業(yè)的水質監(jiān)測人員,水質保障上存在嚴重管理缺陷。
3.2.1 增加投入,解決水資源短缺
增加投入主要包括資金和政策兩個方面的投入。眾所周知,山區(qū)地質條件差,工程建設難度大,這在工程上限制了飲水工程的修建,同時,由于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造成了飲水工程修建經濟條件的缺失。因此,可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地質部門之間的聯(lián)系,為農村飲水工程的修建提供最有利的技術支持。此外,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工程財政資金的申請,完善資金配套,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政策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現(xiàn)有政策體系,限制水資源負外部性造成用水資源短缺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近年來,山東省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有利于保證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和運行。
3.2.2 擴大集中供水,減少單村供水
堅持大水源,大管網,大水廠的原則,高標準的科學布局,改變過去單村供水的模式,提高管理水平,解決水資源短缺,水質不達標,管理混亂的問題。
3.2.3 從公共物品角度明確政府職責
一般來說,區(qū)域受益的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對于桑園鎮(zhèn)來說,有全省性的公共物品也有全區(qū)性的公共物品。針對區(qū)域內的湖泊、河流來說,省內其他區(qū)域均缺乏治理水污染的積極性,對于輻射范圍在全省、甚至全國的河流,則各區(qū)域均有治理的職責。從公共物品角度準確劃分政府職責,是保證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的關鍵舉措。
3.2.4 加強政府在農村飲水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
一般情況政府的監(jiān)管體現(xiàn)在法律、經濟兩個方面。法律手段一般是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體系,法律的強制性是限制水資源、水污染治理中負外部性的有效手段。經濟手段的一般表現(xiàn)手段為對個人(單位)采取征稅、罰款。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個人(單位)對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根據(jù)曼昆《經濟學原理》經濟手段對水污染負外部性的限制見圖3。圖3中,曲線D為社會邊界收益;S、S′分別為個人、社會邊界成本。Q2、Q1表示稅收前、后企業(yè)排污量;通過征收企業(yè)稅T,使得S上移,私人排污成本的增加將會降低私人排污量,可有效限制水污染治理工程的負外部性。
圖3 經濟手段對水污染負外部性的限制
3.2.5 農村供水主體向多元化發(fā)展
從公共物品角度確定了飲水工程中政府應當承當主體地位。但農村飲水工程的供水主體是可以滿足多元化的。政府作為公共物品的主體,可為桑園鎮(zhèn)農村飲水工程提供水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以及相關的水污染治理工程等經濟效益較低的公共物品。同時。一些制定性的公共物品,如法律法規(guī)、政策等利于農村飲水工程安全的公共物品也應當由政府提供。
桑園鎮(zhèn)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面臨諸多困難,如:水污染嚴重、資金短缺、村民配合程度低等。利用公共物品理論,分析了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包括:水資源負外部性、水污染治理正外部性造成水資源浪費、污染加劇,同時制度不完善、資金短缺、農民意識匱乏也是造成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難度高的原因。因此,提出采用增加投入、明確政府職責、加強監(jiān)管力度、吸引市場資金等手段改善桑園鎮(zhèn)飲水工程安全建設難度高的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