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桑榆
人們在宴飲之時,均頗喜與人碰杯。因為此舉可以互示親切、營造氣氛。酒宴之中,如果沒有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呐霰暎把缯咧g心理上的距離就無法縮短,而酒宴的氣氛也未免有些冷清。
碰杯之舉,并非國粹。古人于酒席之上,大都是雙手持杯,與席中人相約同飲。以杯相碰的動作似不曾見。而中國古代的酒杯,似乎也不適合作碰杯之用。因為無論是青銅時代的觥,還是瓷器時代的杯,都有或長或短、向外伸出的沿,用它們碰起杯來,就像戴著斗笠接吻,難達其意。而碰杯者如患有肝炎或艾滋病,那杯沿相觸,也恐有傳染的危險。
據(jù)說飲酒碰杯,起源于古希臘。人在飲酒時,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鼻子能聞到酒香,舌頭能辨別酒味,耳朵不能享受飲酒的快樂,于是希臘人想出一法,在喝酒之前碰一下杯,使酒杯發(fā)出清脆的響聲,如此一來,耳朵就和眼鼻口一樣,能享受到喝酒的樂趣了。又有一說,飲酒碰杯,起源于古羅馬。古代的羅馬人,常常舉行“角力”,競技之前,選手們要先共同飲酒,以互相勉勵。力士們喝的酒,是事先準備好的,為防心術(shù)不正者暗中在對方的酒里下毒,在角力之前,雙方各將自己的酒向?qū)Ψ降木票械股弦恍?,然后碰杯飲之。后來,飲酒碰杯,逐漸變成一種禮儀。以上傳說,是否屬實,另當(dāng)別論。不過,那種從國外傳入的高腳杯,或現(xiàn)在常見的無沿的玻璃杯,的確比中國古代的酒杯更適合作碰杯之用。用這種酒具碰杯,不僅聲音清脆悅耳,感覺也暢快淋漓。特別是那種腹部往外鼓出的高腳杯,碰起來更有快意——多用點力,杯中酒不致溢出;而杯身相碰,也如人與人兩體相親。設(shè)計這種酒杯的人,難道事先已考慮到人們要以碰杯表達相互的友情?
碰杯的動作雖然簡單,但世態(tài)人情卻往往顯現(xiàn)于兩杯相碰之中。
朋友相聚,心理上沒有多大的距離,地位上沒什么尊卑之別,碰起杯來,不僅神態(tài)自如,姿態(tài)也自如。而大家的友情,也在當(dāng)、當(dāng)?shù)呐霰曋?,在宣誓表決心般的“干”“干”聲中得以加深。然而,酒席中人一旦地位上有高低之分,年齡上有長幼之別,大家碰杯時,便自如不起來。位低或年幼者要向位高或年長者敬酒,那敬與被敬者之間,姿態(tài)便可能有別:一方躬身示敬,另一方卻可能挺胸梗脖;一方滿臉堆笑,別一方卻可能面冷如冰。不知自何時起,這種地位、年齡上的區(qū)別,竟體現(xiàn)在酒杯相碰的瞬間,那就是位低或年幼者的酒杯要比位高或年長者的酒杯低上一截。兩杯平碰,便是失禮。如此碰杯,兩者心理上的距離怎能縮短?酒席的氣氛怎能熱烈?于那恭敬之態(tài)的背后又有何友情可言?
于一桌酒席中,碰杯的形式未免單調(diào),若是在設(shè)有多桌酒席的宴會上,碰杯的形式與碰杯者的姿態(tài),方可謂多姿多彩:數(shù)人一齊舉杯,以一人為中心而碰之,乃眾星拱月式的碰杯;滿桌人輪番舉杯向一人碰之,乃車輪大戰(zhàn)式的碰杯;每桌客人各派代表,端杯與其他桌上的客人碰之,乃外交互訪式的碰杯;由權(quán)貴親自端杯,或有人陪同,光顧每一張酒桌,與眾賓客碰之,乃陽光普照式的碰杯……最后一種方式的碰杯,場面最為壯觀:權(quán)貴每至一桌,那桌客人必全體起立,燦然端杯,面向權(quán)貴,如葵花之向太陽,于聆聽權(quán)貴那不知說了多少遍的套話之后,再欣然舉杯,以眾星拱月式(準確地說,應(yīng)是眾花向陽式)與權(quán)貴碰之。權(quán)貴若是酒量如海,碰過杯后自會與大家同飲;權(quán)貴若是酒量如羊蹄坑,便只是吻一下杯沿,或?qū)⒕平慌阃叽?。而無論權(quán)貴飲不飲酒,眾賓客只有聽其自便的權(quán)利。若是宴會有幾位權(quán)貴出席,那么大家就要遭遇一場車輪大戰(zhàn)。因為他們均會不甘寂寞,相繼蒞臨每一張酒桌,與眾來賓大碰其杯。
碰杯看上去是一個平等的動作,但碰杯者有時卻要以姿態(tài)來拒絕平等。比如在那觥籌交錯、酒溢人歡的宴會上,有的人見權(quán)貴與自己碰杯時是那樣平易近人、和氣可親,竟被那虛偽的笑臉所惑,忘乎所以,端著酒杯到他閣下桌前“還之以禮”。卻不知此時的權(quán)貴已一改彼時那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不但懶得從椅上欠一欠尊臀,那端杯的手也懶得舉起。于是還禮者不得不彎腰90度,像長臂猿一樣將手中的酒杯湊上前去。權(quán)貴之所以如此,其目的自然是要向還禮者說明“我跟你不是一個等級”。其實,誰若是不幸遇到這種鳥人,也不必與他計較,別看他驕橫傲慢,他與上級碰杯時,也得常常哈腰伸胳膊,模仿長臂猿,也會因?qū)Ψ骄芙^平等而憋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