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娜
【摘 要】 目的:探析系統(tǒng)化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價值。方法:選取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胃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分別開展常規(guī)護理和系統(tǒng)化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中一般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8%,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慢性胃潰瘍疾病開展系統(tǒng)化護理可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
系統(tǒng)化護理;慢性胃潰瘍;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現(xiàn)在,由于人們的生活方面和飲食方式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慢性胃潰瘍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將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在治療和預后的過程中,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起到關鍵作用[1]。經相關研究可知,系統(tǒng)化護理措施對慢性胃潰瘍患者的護理效果、生活質量的影響都存在較為顯著的效果[2],所以選用何種方式進行護理是目前臨床上較為關注的一項研究課題。本文作者對本院部分患者開展系統(tǒng)化護理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研究過程予以分享。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胃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3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54.5%),女性患者15例(45.5%),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42.57±4.08)歲;觀察組33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51.5%),女性患者16例(48.5%),年齡29~58歲,平均年齡(42.96±3.9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組間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生活護理、常規(guī)健康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系統(tǒng)化護理,包括,1)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述關于疾病需要注意的日常事項、誘發(fā)原因和發(fā)病機制,保證患者對慢性胃潰瘍的有系統(tǒng)的認知。向患者講解慢性胃潰瘍疾病知識,指導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要保證早睡早起,按時就餐,若氣溫降低,注意身體保暖。2)心理護理:慢性胃潰瘍有腸上皮異型增生或炎癥反應等特點且病程長,臨床癥狀有惡心、嘔吐、乏力、大便障礙等,在短期內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患者易產生焦慮不安、急躁悲觀的心理;護理人員應以溫柔熱情的態(tài)度與其交流,了解患者出現(xiàn)抑郁、焦慮、悲傷情緒的根本原因,從而進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安慰,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對抗疾病的信心。3)飲食干預:針對每位患者口味病情等不同,為其分別制定個性化食譜,以溫軟、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禁止食用油膩、刺激、辛辣等食物,每日堅持食用山藥粥、薏仁粥,以達到滋補養(yǎng)胃的目的;4)運動指導:患者在耐受情況下,督促其進行爬樓梯、慢跑、打太極等運動,以提高自身機體的免疫力;5)用藥護理:耐心向患者講解日常用藥禁忌事項,用藥規(guī)律,按時用藥、按量和依照規(guī)律用藥方法,使其掌握必要的用藥常識及藥物不良反應有關事項,如有異常能夠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進行及時處理并對用藥方案調整。
1.3 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3]進行評分,包括4個維度,即一般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分數(shù)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按照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分,滿分100分,滿意80分以上,一般60~80分,不滿意60分以下。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而計量資料用t檢驗,表示為(±s),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
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3.9%高于對照組75.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胃潰瘍是一種慢性消化系統(tǒng)障礙疾病,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異?;蛴拈T螺桿菌感染導致胃黏膜損傷而引起[4]。臨床主要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反酸、飽脹感及胃痛等,如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與治療,可能引起胃部發(fā)生嚴重的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慢性胃潰瘍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等特點,往往患者接受治療時間長,在這治療的過程中,護理工作質量對預后也起到關鍵作用[5]。常規(guī)護理僅針對患者的病癥,開展基礎的生活護理和健康指導,細節(jié)性不到位且不全面,臨床效果不是很滿意。系統(tǒng)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站在患者角度從各個方面問題進行干預,如生理和心理干預,護理干預做到細致全面,有助于加快患者身體康復。其中健康宣教可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提高其配合度和依從性;心理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恐懼、害怕等不良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飲食護理對修復胃內環(huán)境起到促進作用,促進病情快速康復;而運動護理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用藥護理能夠讓患者按時按量用藥,避免或減少護理用藥過程中不必要的中斷,提高用藥依從性[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存在差異,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慢性胃潰瘍患者在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后,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金舒.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療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27):7-8.
[2] 陳艷花.慢性胃炎治療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03):393-395.
[3] 趙小紅.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18,(04):109-110.
[4] 陶倩.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療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29):184.
[5] 宋鶴.系統(tǒng)化護理在消化內科胃潰瘍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3(09):191-192.
[6] 李艷.消化內科胃潰瘍患者應用系統(tǒng)化護理的價值分析[J].飲食保健,2018,05(0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