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響玲
【摘 要】 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在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新生兒術后機械通氣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50例進行手術的新生兒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兒采用集束化護理,對比兩組患兒的意外脫管率、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率,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前及干預15d后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結果:觀察組患兒的意外脫管率、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5d后,兩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可降低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新生兒術后機械通氣中的意外脫管、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發(fā)生情況,改善患兒的血氣指標。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新生兒術后機械通氣;傷口感染;血氣分析
機械化通氣是一種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在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中應用較多,尤其是在新生兒術后會有較多應用,其具有糾正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改善通氣功能障礙或換氣功能障礙等優(yōu)點[1]。而因新生兒病情較重,機體抵抗力較差,容易出現醫(yī)源性感染,對患兒預后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在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新生兒術后機械通氣時需采用合適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兒的治療效果[2]。本文選擇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進行手術的新生兒,將集束化護理應用于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新生兒術后機械通氣中,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進行手術的新生兒,所有患兒臨床資料完整,排除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50例患兒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25例,其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為對照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16例,女9例,日齡為10~56d,平均日齡為(31.4±5.5)d,疾病類型:食管閉鎖者6例,肛門閉鎖者11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者8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1例,日齡為9~55d,平均日齡為(31.7±5.5)d,疾病類型:食管閉鎖者6例,肛門閉鎖者10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者9例。兩組患兒的性別、日齡、疾病類型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所有患兒家屬知情同意,且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對導管進行妥善固定,同時對患兒進行定期氣道濕化、口腔清潔及開放性吸痰。
觀察組患兒采用集束化護理,首先護理人員與患兒接觸時,需嚴格做到規(guī)范無菌操作,同時要求嚴格洗手,并對病房內的環(huán)境加強消毒隔離;其次需對患兒進行口腔清潔,根據口腔護理操作流程,每天對患兒進行4次口腔護理;同時也可抬高患兒的床頭,以降低呼吸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率,一般患兒無禁忌證情況下,抬高患兒床頭15°~30°,并每隔2h對患兒進行體位變換,包括臥位、左側臥位及右側臥位,同時每6h給予震動排痰1次,每次排痰震動頻率為20次/min,時間為10min,每日給患兒更換加濕器中的滅菌注射用水,每周進行消毒1次;護理過程中,需注意呼吸機管路管理,每7d進行1次更換,若發(fā)現管路污染,需對其呼吸機管路進行及時更換,更換時注意無菌操作;護理中需給予患兒按需吸痰,以免出現堵塞或誤吸,吸痰時選擇一次性的密閉性吸痰包,每包應用1次,若出現疑似污染或已有污染,需對一次性吸痰包進行及時更換;同時綜合患兒病情,每日對患兒進行呼吸機脫機評估,使患兒可盡早脫離呼吸機;同時每日可用1~3mL 0.9%的氯化鈉溶液對鼻咽腔進行沖洗至沖洗液澄清為止;同時加強患兒病房管理,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劑對其桌面、床頭進行擦拭,并定期清洗地面,定期對病房內空氣菌落含量進行監(jiān)測,保證菌落含量低于200cfu/m2。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兒的意外脫管率、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率;2)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前及干預15d后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兒的意外脫管率、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率
觀察組患兒的意外脫管率、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前及干預后15d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
干預前,兩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5d,兩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工作中引入了集束化護理管理模式,其對疾病進行治療的同時,護理中相應的對疾病進行歸納總結,同時進行持續(xù)護理[3]。本文分析了其對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新生兒術后機械通氣的療效。
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的意外脫管率、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干預前,兩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15d后,兩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酸堿度及動脈血氧分壓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集束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遵循手部消毒制度及無菌操作原則,護理中也加強了病房管理,同時定期更換、消毒呼吸機管道,避免了細菌滋生,從而有效降低了患兒的意外脫管率、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率,改善了患兒的血氣指標[4]。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可降低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新生兒術后機械通氣中的意外脫管、機械通氣時間及傷口感染發(fā)生情況,改善患兒的血氣指標,有一定的臨床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葉慧,孫悅.集束化護理策略在重癥監(jiān)護室有睡眠障礙患者中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8,30(10):127-128.
[2] 許莉,王仁媛,陳貝貝,等.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8,16(09):1579-1582.
[3] 王靜靜.安全護理模式應用于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機械通氣鼻飼患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04(12):133,135.
[4] 李鐵軍,賈汝福,張海燕,等.同質化服務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機械通氣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9,16(0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