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劍 穆斯利木
【摘 要】 目的:觀察對早產兒實施早期綜合護理在預防病理性黃疸中的療效。方法:隨機將84例早產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施早期綜合護理。結果:研究組病理性黃疸發(fā)生率為9.52%,48h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為(124.48±20.35)μmol/L,低于對照組的26.19%、(102.36±19.24)μmol/L,研究組黃疸消退時間(8.05±1.69)d短于對照組的(11.36±2.14)d,對比差異較大,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早產兒實施早期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病理性黃疸發(fā)生率。
【關鍵詞】
早產兒;病理性黃疸;早期綜合護理干預
早產兒的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夠完全,容易因為膽紅素水平升高而誘發(fā)病理性黃疸,其具有起病急,持續(xù)時間長等特征,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會導致病情迅速惡化,最終發(fā)展成膽紅素腦病,對患兒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大量臨床實踐證實,對早產兒實施早期綜合護理,能夠降低病理性黃疸發(fā)生率,現(xiàn)將早期綜合護理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一般資料選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阿克塞縣城鄉(xiāng)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門診接收的84例早產兒,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達的方式將早產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均42例。其中對照組:男患兒、女患兒分別為24例、18例,胎齡為31~35周,平均胎齡為(31.35±1.36)周,出生時平均體質量為(1.75±0.15)kg;研究組:男患兒、女患兒分別為22例、20例,胎齡為30~37周,平均胎齡為(31.31±1.32)周,出生時平均體質量為(1.78±0.16)kg,現(xiàn)應用數(shù)據統(tǒng)計軟件對兩組早產兒的一般情況開展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結果顯示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早產兒主要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包含加強患兒皮膚護理,做好患兒的喂養(yǎng)護理,注意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tài)。研究組患兒則是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綜合護理,護理內容主要包含:1)排便護理。待新生兒出生后6h,連接肛管,并向肛管內注射溫0.9%的氯化鈉溶液約20mL,將患兒胃內的物質抽出并注意觀察其顏色,并幫助患兒將胎便排出,如果患兒排便不暢時,護理人員可以輔助腹部按摩,并在患兒肚臍四周采用逆時針與順時針交替的方式按摩,時間約5min,以刺激胎兒腸道蠕動,促進患兒排泄[2]。2)喂養(yǎng)護理。針對無法吮吸的早產兒,護理人員可以應用小匙喂其母乳,若患兒無法吞咽,則需要實施母乳胃腸內營養(yǎng)。并根據患兒的胎齡、出生時的體質量以及合并并發(fā)癥選擇相應的喂養(yǎng)方法,適當延長患兒喂奶的時間或者減少每次喂奶的量,直到患兒恢復正常。3)光療護理。患兒在接受藍光照射之前需要將光療箱進行徹底清潔,并接通電源,確保光療箱內的溫度達到30℃左右。輕輕地將患兒的衣物除掉,給他們佩戴好黑色眼罩,然后將患兒放在光療箱內,應用紙尿片將患兒的會陰和肛門部位遮住,接受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需要每隔2h更換患兒的體位,確保患兒全身能夠均勻地接受藍光照射,在治療同時注意測量患兒體溫,觀察其呼吸情況[3]。4)撫觸護理。護理人員應每日對患兒實施撫觸護理,在撫觸護理前需要將房間溫度調至28℃~30℃,通常選擇在患兒安靜的狀態(tài)下開展,撫觸前需要清潔并消毒雙手,雙手擦上潤膚霜并搓熱后再撫摸,撫觸的順序如下:頭部—腹部,在撫觸時需要控制好力度,保證力道平穩(wěn),切忌不可按壓,如果患兒一旦煩躁或者哭鬧時需要立即停止。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兒病理性黃疸發(fā)生率、發(fā)生時間以及出生時、出生48h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新生兒皮膚黃疸評價標準:出生24h內皮膚黃疸指標不超過105mmol/L,出生48h內皮膚黃疸指標不超過150mmol/L,出生72h內皮膚黃疸指標不超過248mmol/L,在黃疸期間,嬰兒食欲且睡眠良好,無任何不了反應則為生理性黃疸,反之則為病理性黃疸[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 21.0數(shù)據統(tǒng)計軟件,患者例數(shù)以n表示,分別以百分數(shù)和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用χ2和t進行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病理性黃疸發(fā)生率以及黃疸消退時間
據統(tǒng)計,對照組有11例(26.19%)患兒出現(xiàn)了病理性黃疸,黃疸消退時間為(11.36±2.14)d;研究組有4例(9.52%)患兒出現(xiàn)了病理性黃疸,黃疸消退時間為(8.05±1.69)d,由此可見研究組病理性黃疸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黃疸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對比差異較大,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出生48h后血清膽紅素水平
對照組患兒出生48h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為(102.36±19.24)μmol/L,研究組患兒出生48h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為(124.48±20.35)μmol/L,由此可見研究組患兒出生48h后的血清膽紅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較大,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黃疸作為新生兒一類常見并發(fā)癥,根據臨床表現(xiàn)又可以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類,其中病理性黃疸主要指的是在多種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癥,在新生兒階段主要表現(xiàn)為膽紅素水平升高,并導致皮膚和黏膜黃染病變。病理性黃疸持續(xù)時間較長,患兒同時伴有血清膽紅素水平較高。據統(tǒng)計,早產兒在出生后6h是發(fā)生病理性黃疸的高危階段,其主要是因為早產兒的胃腸功能發(fā)育不夠成熟,胃腸蠕動能力較弱,因此容易發(fā)生喂養(yǎng)不耐受、腹脹等情況,再加上早產兒胎便排出不暢或延遲時,便會導致膽紅素濃度升高,最終出現(xiàn)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會給早產兒腦組織帶來不可逆損傷,嚴重時還可能留下后遺癥[5]。因此針對早產兒,在其出生后早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但是傳統(tǒng)的護理方式內容單一,療效欠佳,無法滿足早產兒的需求。在本研究中,通過對42例早產兒實施早期綜合護理,護理內容包含排便護理、喂養(yǎng)護理、光療護理、撫觸護理,結果相比于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發(fā)現(xiàn)早期護理有助于降低早產兒病理性黃疸發(fā)生率、縮短黃疸消退時間,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肯定了早期綜合護理在早產兒中的運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秦晉萍.不同的早期護理干預對早產兒病理性黃疸的影響研究體會[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02(19):110-112.
[2] 郝建花,劉瑞香.不同的早期護理干預對早產兒病理性黃疸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7,36(07):140-142.
[3] 胡凌.早期護理干預預防早產兒病理性黃疸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08):57-59.
[4] 余逢蝶.對發(fā)生病理性黃疸的早產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13):119-120.
[5] 胡亞芬,徐麗琴,葉秀華,等.早產兒致病理性黃疸的早期干預[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4,19(02):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