珈語
導語
人生在世,離不開立德修身。修身為修養(yǎng)身心,即在日常生活中擇善而從、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不看重金錢,因為名節(jié)更昂貴;不忽略癢痛,因為小病常源于此;常跟榜樣學習,因為標桿就是方向。我們應于小事中提升自己,在細節(jié)中陶冶情操,讓人生在修身中走向完美。
比金錢更昂貴的是名節(jié)
○晏建懷
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什么?“賢哉,回也!”因為顏回有德行,有操守。而且,他一時如此,一生如此,美譽千年。然而,有些人立志要做個賢人君子,做個有德行有操守的人,卻在貧窮的時候不能守志,被“糖衣炮彈”擊中軟肋,毀壞節(jié)操,以至于悔恨終生,漢初名士朱建便是如此。(開篇對比,擺出兩種不同的人生)
毫無疑問,朱建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他雖然遭逢亂世,在一群莽漢手下討生計,卻沒有近墨者黑,反而顯出一種遺世而獨立的鶴立雞群。當年,他任淮南王英布的相國,因未參與英布謀反受到劉邦賞識,被封為平原君。后來,朱建遷家于長安。那里到處是吸人眼睛的輕裘肥馬、惹人心動的烏紗皂履,朱建卻“行來茍合,義不取容”。朱建的清名,為朝中眾臣仰止,辟陽侯審食其多次欲結交,均被婉拒。(通過近墨而不黑的故事,來突出朱建重名節(jié))
不久,朱建母親去世,他家徒四壁,一籌莫展。審食其投其所好,立即饋贈朱建百金。這百金無異于雪中送炭,他最終收下。而其他平日里想結交朱建的權貴,看到此舉紛紛送錢送物,朱建共收禮五百金。朱建“受賄葬母”,為母親辦了場“風風光光”的喪事。他的“刻廉剛直”,在金錢和“孝心”面前坍塌了。孝心盡了,人情不盡,沒完沒了。劉邦去世后,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劉盈雖為皇帝,大權卻抓在母親呂后手中,他內(nèi)心頗有不平。他聽說審食其與母后關系曖昧,命人將審食其抓捕入獄,準備問斬。審食其求呂后說情,被拒絕了;求同僚,亦無人出頭,因此求救于朱建。朱建欠著人情債,不得已為其奔走。得益于朱建,審食其最終被無罪釋放。(承接上文,講述朱建因“受賄葬母”而還人情債)
審食其起死回生,自然慶幸。但朱建就不同了,他為審食其當說客,那感覺比吃下一只蒼蠅好不了多少。最讓他痛心的是,自己一心想身潔名高、清廉正直,卻因“盡孝”而玷污了節(jié)操,留下了罵名。到了漢文帝的時候,因朱建曾與審食其拉拉扯扯,皇帝派官吏去抓捕他,朱建不堪其辱,官吏剛進門,他就自殺了。為了百金,朱建丟了名節(jié),還丟了性命,讓人唏噓。(朱建因為金錢而丟了名節(jié),最終丟了性命,這樣的結局發(fā)人深?。?/p>
君子與小人不過一線之隔,守住了就是君子,逾越了就是小人,甚至罪人。蔡東藩先生在《前漢演義》中,曾對朱建失節(jié)一事感嘆道:“百金足以污節(jié),貧窮之累人實甚!”評價雖無不當,但沒說到關鍵處,一個人決心要做一輩子賢人君子,需要戰(zhàn)勝的不是貧窮,而是自己的內(nèi)心。只有內(nèi)心足夠強大,才能真正做到守節(jié)志不移。(在擺事實基礎上進行歸納,并得出結論)
(選自《北京日報》2019年4月23日,有刪改)
賞析
有時候,金錢和名節(jié)是不可兼得的,但怎樣做出選擇呢?文章的標題即為作者的觀點,這也是修身的基本原則之一。文中,作者舉了歷史人物朱建為金而丟名節(jié)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在內(nèi)容上,本文選材典型而具有說服力,行文中體現(xiàn)了辯證的思想,使論述更加深入。結尾又進一步強調(diào)名節(jié)的重要意義,引人思考。
治“癢”
陳思炳
癢——幾乎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這種感覺并不比疼痛好受。(開篇簡潔,評述“癢”給人帶來的感受)
《圍城》對“癢”有過描述:方鴻漸夜宿 “歐亞大旅社”時,被蚤虱叮咬而“一處癢,兩處癢,滿身癢……蒙馬脫爾的‘跳蚤市場和耶路撒冷圣廟的‘世界蚤虱大會全像在這里舉行”, “到后來疲乏不堪……學我佛如來舍身喂虎的榜樣,盡那些蚤虱去受用”。方鴻漸被蚤虱叮咬之癢的感覺,讀來如同身受。(通過引述名著片段具體闡釋了 “癢”的感受)
相聲泰斗馬三立有一段單口相聲,說的是有人在街上吆喝:“家傳秘方,專治皮膚病。”馬老的表弟買了兩包。這天晚上渾身刺癢睡不著覺,打開錫紙包一瞧是個紅紙包,打開紅紙包一瞧是個白紙包,再打開又是個白紙包……心里越著急身上越刺癢,這家傳秘方到底是什么玩意兒?打開最后一個包,里面有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倆字——撓撓。(事例詼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生理之癢,可以撓撓,暫時解決問題;而心理之癢,則難對付多了。明代有個典史曹鼐,一次抓獲了一名女賊。不想那女賊誘惑他,曹鼐心癢難耐生出一計,用紙片寫上“曹鼐不可”四字警示自己。過了一會兒,當心癢又襲來,他又將紙片揭掉燒毀再寫,如是者十多次。一夜過去,曹鼐被折騰得夠嗆。誰能說他的“心癢”會比方鴻漸的“身癢”輕松呢?(由“生理之癢”過渡到“心理之癢”,并舉例說明)
身癢是由蚊蟲的叮咬、病菌的感染或外物刺激而起,心癢卻是各種欲望的誘惑和刺激而致。心癢之所以難以對付,就在于這世界時時處處都充滿了誘惑,且這誘惑又總是如希臘神話里塞壬女妖的歌聲一樣攝人魂魄。(承接上文,并歸納“身癢”和“心癢”的區(qū)別)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圖謀不軌的人,專門針對目標者的癢處,投其所好:你喜歡吃喝,山珍海味宴請;你喜愛金錢,不惜巨資相送;你偏愛珍寶,就四處搜購獻上;你沽名釣譽,就著書撰文署上你的大名。處處都撓到你的癢處,讓你在舒舒服服、不知不覺中成為他們的犧牲品。面對誘惑,一些人卻如同被女妖歌聲迷住了的水手一樣,最終做了俘虜,落得個可悲的下場。身癢雖然難受,但如今醫(yī)學發(fā)達,并不難治。近些年,國人流行到溫泉洗澡,也有治癢之效。貴州石阡城南松明山下,有一溫泉,泉旁巨石上刻著清朝知府羅文思的題詞——洗心。(從“產(chǎn)生癢”到“治癢”,按照邏輯順序進行說理)
洗身能治皮膚之癢,“洗心”才能治心靈之癢?!跋葱摹?,就是加強自我改造,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微、慎獨、慎始、慎終,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誘防腐和擋住細菌侵蝕的“銅墻鐵壁”。若練就了這身功夫,百病就難以攻心。如果防誘功夫修煉得還不夠,一旦心癢發(fā)作,學學曹鼐寫些“××不可”的警示條貼于案旁,或者時常學學明文禁令,做到警鐘長鳴,也許能管用。(結尾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洗心”)
(選自《北京日報》2019年4月23日,有刪改)
賞析
這是一篇有關“癢”的議論文,通過擺事實給出了“治癢”的方法,發(fā)人深省。其實,“癢”不僅是一種生理癥狀,更是一種心理反應?!吧戆W”好治,只要撓一撓即可;“心癢”則不同,若不經(jīng)歷精神洗禮,將很難根治。在寫法上,作者將“身癢”與“心癢”統(tǒng)一起來,既進行了對比又分別“開了藥方”,而“治心癢”是重點,必須引起重視。
看“樣”
陳思炳
立身處世,修身做人,也需看“樣”。(開篇切題,簡潔明了)
推銷產(chǎn)品,要帶樣品;采購商品,要看樣貨;工程設計,要看樣本;推廣典型,要看樣板。生產(chǎn)、流通和科學研究需要看“樣”,立身處世、修身做人,也需看“樣”。民諺“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說的也就是看“樣”學“樣”。(具體闡釋看“樣”的普遍性)
在單位組織的一次“向雷鋒同志學習”座談會上,有個青年同志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雷鋒當初學的誰?”其實,雷鋒也學了“樣”,這在《雷鋒的故事》《雷鋒日記詩文選》等書中均有記載。隨意擷取兩位,其一是湖南望城縣委書記張光玉,當年雷鋒初到該地當公務員,經(jīng)常跟張書記下鄉(xiāng)。這位書記下鄉(xiāng)常常是鞋一脫就下田,一邊扶犁一邊和老鄉(xiāng)搭話,分不清誰是民誰是官。其二是雷鋒當兵時的營長。雷鋒入伍第一天,因白天受了涼,夜里咳嗽發(fā)燒,這位營長連夜叫來醫(yī)生,還脫下自己的棉大衣,送來一床新被子,讓雷鋒倍感溫暖。這些身邊的前輩展示出的為民情懷和體恤助人熱忱,給了雷鋒許多正向引導,令其思想不斷得到升華,最終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舉例子來強調(diào)看“樣”,不僅典型,而且有說服力)
一家之主的“樣”會影響一個家族,一地之主的“樣”能影響一個地區(qū)。古有齊公好紫袍,全國著紫衣;楚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太宗樂納諫,朝中多諍臣。抗戰(zhàn)時期,美國記者斯諾回憶其在陜北采訪時,多次提及這樣的場景:“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里,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的敵人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系著斷了一只腿的眼鏡……他們堅韌卓絕,任勞任怨,是無法打敗的。”從這些共產(chǎn)黨領導人的“樣”,斯諾看到了整個解放區(qū)的作風,看出了共產(chǎn)黨人必勝的道理。(從古至今進行舉例,既有點又有面,進一步突出“樣”的重要性)
立身做人為官,有好樣也有壞樣。西晉太傅何曾喜歡奢侈,“日食萬錢”猶嫌“無下箸處”,其“樣”為兒孫們承襲,傳至永嘉末僅四十多年,便傾家蕩產(chǎn),“子孫滅無遺焉”。(從反面舉例,通過壞“樣”來支撐好“樣”)
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做“樣”,父母為子女,老師為學生,長輩為晚輩,大人為小孩,師傅為徒弟,領導為下屬,最重要的是一個地方的一把手是為他所在的一個班子和管轄的一方百姓做“樣”。到底讓人看什么“樣”,給他人和后人留下好“樣”還是壞“樣”?愿三思而擇。(收束設問,給人留下思考的空間)
(選自《北京日報》2019年5月28日,有刪改)
品讀
本文圍繞“樣”展開論述,不僅觀點犀利,而且針砭時弊?!皹印?,就是樣本,好的樣本就是榜樣,能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所以,“樣”的質量關系重大。文中,作者先對“樣”的含義進行解讀,舉了雷鋒以及雷鋒的“樣”這一例子進行論證;接著,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例子,也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不僅如此,作者還運用對比論證,將“好樣”與“壞樣”進行比較,深刻地揭示了“好樣”的重要意義,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