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云
摘要: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與西洋古典油畫是兩個很適合進行比較的畫種,不但能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作品的外觀、效果是那樣的不同,就連它們的材料與媒介也是大相徑庭。是否能夠熟練地駕馭繪畫所用的工具與材料,能夠靈敏地捕捉到所用的這些物質(zhì)里極有獨特性的表現(xiàn)潛力,對畫家們都是很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
關鍵詞:中國畫? ?油畫
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040-02
本文依據(jù)中國畫上的一些技法,以此為基礎來和油畫繪畫進行對比從而悟出兩個不同畫種在語言上的碰撞,其次講述了中國畫技法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手法與藝術手段,主要從構圖、筆法、色彩這三個方面來進行比較中國畫中常用的技法在油畫太行山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xiàn)。最后,描述了中國畫技法對中國油畫太行山創(chuàng)作的影響與啟示,可以更好地指導后期的風景寫生。
一、比較中國山水畫技法與油畫風景畫技法
(一)中國山水畫技法
1.水
古代的時候用墨作畫得需要人現(xiàn)場研磨,而研磨又離不開水。但是現(xiàn)在的墨汁,大多都是工廠加工成品,無需再體驗研磨的過程。但真正到作畫時,還是需要用水來調(diào)劑,這樣使用起來墨的濃淡恰逢比例,用的得心應手,否則膠粘過大,墨水太濃會導致行筆困難。拋開顏料自身的性能來講,水是很精靈化的。水的流動性很強,而且擁有別的透明感。極少數(shù)人用渾濁的水來替代清水作為調(diào)色的媒介。純凈的水讓作者感到親切,給人潔凈之感。而油就不是這樣的。
2.墨
水墨畫,從字面上來看,是用水和墨調(diào)和從而創(chuàng)作的畫作。墨與油畫顏色相比,有許多顯著特征,例如易保存,歷千萬年而不變。中國畫本身是非??粗厣实?,不同的是國畫有一套它自身的規(guī)矩,中國畫的顏料大概分為石色與水色兩種。
3.線
線條在中國畫中決定了整幅畫面的大效果,可以說是用來支撐中國畫這一“軀體”的“骨架”,沒有了“骨架”,整個作品就會像一攤肉一樣松軟無力。線的流暢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副國畫的優(yōu)劣,所以在學習繪畫中國畫之前,特別是在學習中國畫中的工筆畫之前,練習線條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學習素描也要從一開始的排線練習開始,打好基礎,才能繼續(xù)后面的上層建筑。練習書法時,切記不可“露鋒”。同樣,在繪畫進行時,筆鋒要始終藏于每條線條之下,不能有一絲絲的筆劃的痕跡,一氣呵成。它也和書法筆畫線條的要求基本一致,不能磨,講究“氣”要連貫,不能斷“氣”,才能使人看著舒服,無“斷氣”連不上之感。
(二)油畫風景畫技法
1.油
在油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用到各種各樣的材料與工具。這其中所用的油是必不可少的,油又分很多種,有松節(jié)油、亞麻仁油、上光油……不同的油在油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用途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的。例如松節(jié)油有稀釋的效果,可以用來稀釋畫面,達到油畫流動的效果;亞麻仁油可以和松節(jié)油搭配著使用,在厚畫時可以避免后期的顏料干裂或者脫落;上光油則可以使畫面更具有光澤,更有利于作品的保存。油是油畫作品中最基本的作畫媒介,就一副好的油畫作品來說,它的美不僅僅是表現(xiàn)在整幅畫面中的“色調(diào)、技法和構圖”等等的硬性條件,在它作畫的過程中,媒介的合理選擇也至關重要。油是透明的,像提純后的松節(jié)油。油流動性也很強,用來調(diào)色的亞麻仁油,涮筆的松節(jié)油,都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氣味。
2.顏料
油畫顏色的種類也比國畫色要多。油畫家是很講求手藝的人,在早期學習油畫的過程中,大部分畫家都會親身參與到制造、研磨顏料的工作中去在繪制的過程中,用來堆塑顏料的油和用來罩染的油是不盡相同的,必須與顏料和工序的要求配合密切。
3.筆法
古代歐洲對用筆的姿勢要求不太嚴,但對筆的選擇很講究?,F(xiàn)在對西方油畫筆的認識僅僅是平頭,其實油畫筆的造型比毛筆復雜的多。主要分為圓形筆、榛形筆和平頭筆三種。毛筆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用來蓄水,保證畫家畫出連貫的線。而用西方的勾線筆雖然也是用來畫線,但畫的是短細線。
二、中國畫技法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藝術表現(xiàn)
(一)國畫元素與油畫的結合
在油畫發(fā)展過程中,主要在于對自然的再現(xiàn),中間夾雜著個人情感的表達,就如國畫作品中“意”的表達。在油畫工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每個人的所用的技法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致力于對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愛意與把它永遠的留在畫布上。有些畫家勇于創(chuàng)新,單純的照搬也是無法滿足他們,于是部分藝術家開始嘗試新的創(chuàng)作,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融合到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中去。白羽平的油畫,他的畫面效果在于他對用筆和用刀的熟練程度以及對線條與色彩的靈活運用,他的北方風景畫中可以很好的詮釋這一點。
(二)從構圖、筆法比較
1.構圖
“構圖”是造型藝術的專有名詞。在有限的空間或者平面里,畫家通過觀察與聯(lián)想,對所要表現(xiàn)的景物進行重新規(guī)劃重構。典型的構圖是豎的或橫的長方形,而且長邊比例較西方繪畫要大得多。在中國畫構圖中,最常用的有“之”字型、三線體、段跌式、層跌式等等。油畫相對而言比較重視形、線條、色彩和體積之間的搭配。與國畫相比較而言,它已經(jīng)不再是平面,是從事于立體感,飽和的構圖對于油畫作品來說非常重要,充分利用構圖,達到畫面效果,符合美的規(guī)律,才會使得作品畫面完整統(tǒng)一。
2.筆法
北宋山水大師范寬有一幅存世名作《溪山行旅圖》向我們展示了“皴”在練習畫者身體感受與表現(xiàn)對象物質(zhì)性時的作用。畫面大部分被迎面矗立的一座雄厚的大山充滿,極有體量感,仿佛這山中積藏著巨大的引力和勢能。因為水土的流失,土石呈現(xiàn)出斑駁的質(zhì)感。為了表現(xiàn)這種斑駁雄厚,范寬使用了點狀皴來刻畫山體的正面。對于油畫筆來說,筆鋒沒有這么多的秘密招式。油畫可以反復多次覆蓋修改,因此油畫筆存積顏色的量相對水墨畫毛筆來講就比較少,而且對于一筆畫出的筆鋒的形狀也并不講究。
三、中國畫技法對中國油畫太行山創(chuàng)作的影響與啟示
在油畫寫生中加入中國畫技法是一大創(chuàng)新,中國寫意山水畫也在油畫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寫意山水與工筆不同,其特點是不受拘束,一般以揮灑來表達畫家的胸臆,肖育的太行山油畫寫生作品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作者故意削弱了造型筆觸,更加側重于抒情。印象派風景也具有某些程度上的寫意,可是西方油畫家缺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而在中國當代油畫太行山風景寫生創(chuàng)作中怎么獲得這種國畫的寫意性呢?第一,是“意”的培養(yǎng):“意”可以分為客觀的“意”和主觀的“意”。客觀本身的造型意味需要主體認真投身到景物中去,融合一起,在偌大的太行山腳下欣賞它帶來的壯闊的景象,從而從自己的內(nèi)心出發(fā)構思整幅畫面的大體感覺。而主觀的“意”是指畫家自身內(nèi)心的需要,不需要刻意去抒發(fā),而是凝心自制,主要依靠的畫家本身長年積累的經(jīng)驗與文化修養(yǎng)。風景擺在眼前,選用什么樣的技法表達是自己的一種能力上的體現(xiàn)。次是“寫” 的鍛煉:“寫” 是中國獨特的藝術語言,書法可以磨練意志,在某些油畫作品中會出現(xiàn)“氣”不順的情況,這時可以練練書法提升本身的“氣”的流暢性。
四、結語
中國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閃閃發(fā)亮的珍寶,是我國炫彩的民族藝術中不可缺少的常開不敗的花朵,是我們的祖先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這一在人類歷史上獨具特色的藝術。而西方藝術也必不可少,是西方油畫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表現(xiàn)出的特有筆觸、肌理,使中國畫的基本要素在新的藝術背景中散發(fā)出無限魅力。二者結合,得到一大創(chuàng)新。中國文化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就像太極中的八卦,有陰必有陽,是相對的,不能用絕對的眼光看問題。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和”。中國畫與油畫二者有相同之處也就有相異之處。中國畫追求的從來都不是畫面上主體的“逼真”,而是在“似與不似”兩者之間的一種精神上的境界。一個求其形,一個探其神,這即二者差別。在太行山寫生中,拋開太行山的堅韌挺拔、樸實厚道,環(huán)境里那山、那人,在天地之間,獨享一份清閑自在,沒有喧鬧與名利,只有寧靜之中那份真誠與自然,都是繪畫過程中的一大樂事。因此在繪畫太行山風景過程中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國畫優(yōu)良的方面,經(jīng)過消化吸收,變成自己想要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芳.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J].美術,2006,(04).
[2]毛岱宗.油畫風景寫生[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3]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王振徳,周衛(wèi)東.藝術論要[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
[5]越志鈞.黃賓虹論畫錄[M].杭州:浙江美木學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