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一門傳授母語相關文化、用法與歷史的課程,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日常的交流與交際。還有引導學生怎樣用母語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冥想。以母語為載體來不斷加深自己思想的寬度,是語文學習的附加價值。要做到這些,就必須進行大量的、不間斷的閱讀。故而在語文課堂中,現(xiàn)代文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僅是教學生怎樣用母語描繪自己所身處的世界,更是教會學生怎樣用母語進行思考與創(chuàng)作。
一、寫作教學中的邏輯思維訓練
要談論高中語文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就不得不談論到高中語文的寫作。寫作是高中學生精神世界的反饋,實際上也是學生日常閱讀積累的二次發(fā)揮,教師能夠通過寫作水平的高低,來側面觀察學生對課堂閱讀的掌握能力。其實拋開這些不談,寫作本身也是語文教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寫作不僅僅是考驗學生對文字的駕馭能力,還是對學生運用母語的熟練程度,涉獵書籍的廣泛以及寫作技巧掌握等方面的考驗。倘若學生無法在日常的現(xiàn)代文閱讀中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那么學生也就無法在自己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很好的把握思想內(nèi)容以及情感狀態(tài),把它準確無誤的表現(xiàn)出來。倘若用現(xiàn)代文閱讀來進行邏輯思維的教學顯得太過于死板,那么在語文課題上適當?shù)倪M行寫作訓練,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二、高考復習教學中的邏輯思維訓練
其實語文高考的改革,應當與教育課程的改革相適應。在現(xiàn)階段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方法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學生學習體驗的情景式教育理念,以及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在這種狀況下,語文教師不能夠只注重學生對優(yōu)秀文化典籍的傳承,而更應當注重在閱讀理解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1]。基于這種教育理念,語文高考的樣式和題型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而現(xiàn)階段語文高考試題的明顯趨向,就不再是單純的考察學生的記憶背誦能力,而是會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考察。就拿語文高考的全國卷來說,寫作的分數(shù)占比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整張試卷的閱讀量有了明顯的上升。選擇題部分不再是以往的語文基礎知識考察,而是變成了對現(xiàn)代文閱讀、文學類文章以及實用類文章閱讀后的選擇題。從語文高考的試題改革不難看出,整個語文教學的未來趨向非常明顯,更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靈活運用,相比以往更注重對學生閱讀水平的考察。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有關語文高考的復習教學,就不應當汲汲于課本當中的知識,也不應當汲汲于經(jīng)典古詩詞和古文的理解與背誦。教師應當注重的,是對于閱讀理解的方式與方法的傳授。而這個傳授過程,往往是包含在日常的閱讀訓練中的。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歸納所閱讀的目標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思想主旨等進行分析。譬如在2019年的全國III卷的現(xiàn)代文閱讀中,就有對原文內(nèi)容理解的正誤選擇,對原文論證正誤的選擇,倘若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的訓練,那么學生在解答這樣的高考試題時,或許會不知所措,無從下筆。
三、針對人教版教材的思維訓練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除經(jīng)典古籍之外的其它入選文章,都是經(jīng)過千篩萬選后保留下來的精品。每一篇都值得細細品味。但由于教材中選入的文章存在一定的年代感,故而語文教學者在完全依照教材來進行教授的過程當中,或許并不能收獲很好的教學效果[2]。所幸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給了課堂教學一個非常寬廣的拓展空間,可以令整個課堂的學習范疇以及思維模式都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如在《荷塘月色》的課后練習中,有與“通感”相關的閱讀理解題。教師在進行課后練習題的講授時,便可以不僅僅局限于《荷塘月色》中出現(xiàn)的通感,而是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對通感的手法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甚至是在以后自己的日常創(chuàng)作中,將這個手法熟練的運用起來。語文教學的教育目標,并不是令學生熟練的知曉某一篇課文當中運用了怎樣的特殊手法,或者表達了怎樣的特殊情感,而是通過對課本教材的閱讀學習,逐漸獲得了整個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閱讀思路的培育。這才是語文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最正確的指導。
四、措施研究
由于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導致語文教學者在日常的教學模式中,不應當只注重記憶背誦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當注重邏輯思維的引導。故而在日常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引導學生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1.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分析
在高中,學生已經(jīng)擁有了一定的文字功底和閱讀能力。所以在進行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學者可以給學生更加寬泛的自主性,不必像小學、初中的教學一樣,緊緊拴住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完全跟著自己的思路走[3]。在閱讀課程的教學中,太過于沉悶死板的課堂氛圍其實是不利于思維訓練的展開的。故而在高中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不應當太拘泥于正確答案的找尋和公布,應當盡可能的引導學生就目標文本進行獨立的思考,大膽的評判和議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應當給學生制造太大的精神壓力,否則會導致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受到影響,教師應當把課堂的主導權讓渡給學生,將自己歸置在一個引導、指導的位置上,為的是不讓學生的思維方式太過偏激,或者太過于離經(jīng)叛道。故而在語文閱讀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以鼓勵引導為主,使得學生在閱讀中找尋到樂趣,而不是以回答出正確答案為目的來進行閱讀教學,那樣的閱讀教學是不正確的,也是毫無意義的。
2.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眾所周知,由于高中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導致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時長經(jīng)常會受到限制[4]。但語文的教育改革,卻是希望語文教學者能夠引導學生多進行課本教材之外的閱讀。這就形成了繁重課業(yè)壓力導致的時間緊張與語文教學需求的大量閱讀時間之間的矛盾。這是個必須解決的矛盾,但在整個教育教學環(huán)境得到改善之前,這個矛盾又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故而在語文教學者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應當立足實際情況,自身調配好課外閱讀時間與學生課業(yè)壓力之間的矛盾,在課堂上進行有計劃、有意識的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對課外名著的閱讀效率。由于學生對課外讀物的選擇取舍,以及閱讀方式都沒有很明確的概念,所以很需要語文教學者的引導和幫助。故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語文教學者可以進行和名著有關的討論會,來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愛的名著。這樣一來,不僅在對名著的討論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去了解現(xiàn)階段高中生的審美意趣的指向。對于太過深奧或者不是很適宜高中生年齡階段閱讀的名著,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精彩部分的閱讀,或者導讀、略讀,對于適宜高中生閱讀的,且篇幅量合適,又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名著,可以推薦學生進行細讀,精讀。這樣有層次的、有詳略的對必讀的名著進行引導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還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正確接收網(wǎng)絡信息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網(wǎng)絡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也成為了人類獲取信息的工具。但由于網(wǎng)絡的準入門檻低,且缺乏統(tǒng)一的監(jiān)管制度,高中階段的學生又尚處于三觀尚未建立完成的關鍵時期,倘若在網(wǎng)絡上閱讀了太多負面文學作品,或者進行了質量不佳的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僅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沒有幫助,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對于語文教學者而言,對于學生進行的日常網(wǎng)絡信息的接收,應當格外注意,要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網(wǎng)絡信息的接收,要學會如何在良莠不齊的網(wǎng)絡信息中刪選出適合自己,好的讀物,避免學生受不良信息的誘導。網(wǎng)絡能夠給高中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拓寬學生視野,但是要求學生能夠對網(wǎng)絡綜合考量,選擇好的內(nèi)容,摒棄不健康的內(nèi)容,如此才能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優(yōu)勢。
總而言之,基于課程改革的語文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應當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不僅能夠令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語文的高考試題,更加從容的應對高考中有感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檢測。語文教學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擺脫了死板和迂腐的窠臼,變得更加靈活也更加有生命力,這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
[1]曾劍平.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邏輯思維訓練的措施探討[J].高考,2018(35):129-129.
[2]張錦龍.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2).
[3]于宏.高中語文教學中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的研究與實踐[D].
[4]譚軍.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7).
王治飛,四川省西充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