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漢華,呂晶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甲狀腺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甲狀腺癌是臨床常見腫瘤類型,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且多伴有頸部淋巴結轉移,需清掃淋巴結,減少復發(fā),改善患者生命質量[1]。經胸乳入路甲狀腺切除術能有效切除甲狀腺,效果顯著,是治療甲狀腺癌的首選入路,但由于鎖骨與胸骨柄會遮擋一定視野與操作空間,清掃淋巴結時存在盲區(qū),應進一步完全清掃淋巴結。經口入路輔助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術的操作視角為自頭側至腳側,可有效避免經胸乳入路的胸骨與鎖骨操作盲區(qū),更大程度清掃淋巴結,減少復發(fā)情況,有助于改善術后生活質量[2]。本研究選取68例甲狀腺癌患者,旨在探討經口入路輔助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術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甲狀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22~61歲,平均(39.68±8.62)歲;腫瘤直徑0.52~1.89 cm,平均(1.15±0.27)cm;患側:左側20例,右側14例。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3~62歲,平均(41.25±8.18)歲;腫瘤直徑0.56~1.92 cm,平均(1.21±0.28)cm;患側:左側19例,右側15例。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腫瘤直徑、患側)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超聲等影像學或細針穿刺病理學等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②單發(fā)腫瘤;③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腫瘤侵犯食管或氣管;②頸部或前胸手術史;③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禁忌證。
1.3 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 接受經胸乳入路甲狀腺切除術,行氣管插管全麻,頭孢硫咪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于術前0.5 h靜脈滴注,取仰臥位并墊高肩膀,于雙乳頭中間做切口(約1 cm),并切開深筋膜表面,鈍性分離深、淺筋膜,上至鎖骨下緣,兩側至胸鎖乳突肌外側緣,置入10 mm Trocar腹腔鏡,注入CO2,保證氣腹壓為8 mm Hg,并于雙側乳暈處做切口(0.5 cm),向上穿刺置入5 mm Trocar,采用直徑為5 mm的超聲刀于頸闊肌深面進行分離,上側至甲狀軟骨下緣,雙側至暴露胸鎖乳突??;經胸乳入路切開頸白線,并分離頸前肌群,采用超聲刀切除患側腺葉、峽部,最大限度清掃中央區(qū)淋巴結。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經口入路輔助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術,于舌系帶前方、口底正中、舌系帶前方、舌下腺導管開口間做切口(約1 cm),并鈍性分離,自二腹肌前腹間、下頜舌骨肌、口底頦舌骨肌穿出至頸前,形成置管通道、部分空間;將3個5 mm Trocar向下穿刺至頸前操作空間,并經口底入路清掃殘余中央區(qū)淋巴結。兩組術后均進行飲食管理、抗感染等。
1.4 觀察指標(1)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淋巴結清掃數目、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2)兩組并發(fā)癥(口腔感染、喉返神經暫時性損傷、一過性聲音嘶啞)。(3)兩組復發(fā)率,經CT、超聲等影像學復查腫瘤重新出現(xiàn)為復發(fā)。
2.1 圍手術期指標兩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淋巴結清掃數目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2.2 并發(fā)癥觀察組口腔感染1例、喉返神經暫時性損傷1例、一過性聲音嘶啞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76%(4/34);對照組喉返神經暫時性損傷2例、一過性聲音嘶啞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71%(5/34)。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復發(fā)率兩組均隨訪1 a,觀察組脫落1例,對照組脫落2例。觀察組無復發(fā)病例,對照組復發(fā)率為21.88%(7/32),觀察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74,P=0.015<0.05)。
甲狀腺癌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且多伴有淋巴結轉移,而甲狀腺旁、喉返神經周邊的中央區(qū)淋巴結為最常見、最先轉移的部位,應進行徹底清除。若清除不徹底,易轉移侵犯氣管,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
經胸乳入路甲狀腺切除術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能較好暴露頸外側區(qū),且頸側區(qū)淋巴結沿頸內靜脈分布,胸骨與胸鎖乳突肌鎖骨間存在無血管間隙,并通過對胸鎖突肌行切口,可直接暴露頸內靜脈,但提拉淋巴脂肪組織過程中,可能會拉斷組織,導致清掃不徹底;該入路手術中鎖骨、胸骨柄等可遮擋視野,影響操作空間,從而無法進行徹底清掃。黃曉慶[3]研究表明,經口入路輔助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對淋巴結清掃更加徹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淋巴結清掃數目多于對照組(P<0.05)。經口入路輔助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是在經胸乳入路建立頸前操作空間基礎上置入Trocar操作孔,并進行口底入路操作,可彌補胸乳入路胸骨、鎖骨后存在操作空間盲區(qū)的缺點,從而進一步對中央區(qū)殘余淋巴結進行徹底清掃,可增加淋巴結清掃數量[4]。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經口入路輔助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術能最大程度清掃淋巴結,避免殘余淋巴結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從而能有效減少復發(fā)情況的發(fā)生。經口入路進行淋巴結清掃并不會增加術中出血量,導致過多并發(fā)癥發(fā)生,延長住院時間,說明此術式安全有效,且具有微創(chuàng)等優(yōu)勢。但經口入路易導致口腔感染,應加強抗感染措施及術后口腔管理;經口入路易出現(xiàn)“鑰匙孔”效應,多由于經口器械引起,應使用前部能夠彎曲的操作器械簡化經口操作步驟,同時提高經口操作時的腹腔鏡清晰度。
綜上所述,經口入路輔助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甲狀腺癌能增加淋巴結清掃數目,降低復發(fā)率,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