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 兒
到了美國,我發(fā)現在關系網這方面,美國和中國有許多相似之處。美國人做事也靠人脈,他們講究工作經歷,看重受聘人的推薦信。
剛進入美國公司,有一個帶薪培訓,分幾個步驟。
第一步是了解這個公司的歷史和經營范圍,培養(yǎng)員工對公司的熱愛和忠誠,使員工明白自己的責任。
第二步,經理給我許多關于公司紀律的文件,每一條都規(guī)定得非常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條款是,本公司不允許有親戚關系的人員在一起工作,要是同部門同事結婚的話,其中一個必須調離原來的崗位,到公司的另外一個部門工作。
時間一長,我發(fā)現公司的規(guī)定也只是一紙空文,照樣有很多親戚在一起工作。
比如說瓊斯參加工作就到這里上班,一直干到50 歲,兒子畢業(yè)后,由她推薦進了公司。這顯然違反了公司的規(guī)定。
后來,我有幸到美國的大學教書,發(fā)現這里仍舊到處都是關系網。
我的頂頭上司西西麗亞是一個法語教授,她找了一個法國男人做老公。這個法國男人來到美國,西西麗亞利用自己的影響,為他在這里謀到一個教授職位。
還有我們系里的日語教授,他的夫人是美國人,也是這所大學的老師。
美國人和我們差不多,他們遇到事情,一樣會找關系。中國的很多制度不健全,導致“找關系”成了鉆制度空子的代名詞。美國人還會顧及個人名譽,知道很多事不能辦。
在美國,如果有一個在稅務機關工作的朋友,他會告訴你如何合法避稅;在中國,可能他會直接幫你辦逃稅手續(xù)。
孩子在美國上小學,如果家長認識班里的老師,或者孩子班里的老師就是家長的同學、親戚,事情就好辦多了,孩子肯定會受到照顧。
美國的大學校友會,特別是歷史悠久的常春藤大學校友會,就是一種關系密切的圈子。校友會的功能之一就是建立校友關系網,在美國非常有用。
可以說,美國社會是法制的人際關系社會,找工作、求學,有人推薦與沒人推薦是完全不同的。
哈佛、耶魯等名校校友會都有求職網絡,能幫助本校畢業(yè)生通過校友關系找到工作。特別是一些校友比較集中的行業(yè),更是如此。校友會對美國大學的影響很大,比如說哈佛等名校招生時,是不是校友子弟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美國常常出現一家?guī)状硕紡耐幻.厴I(yè)的情況。這些家庭形成了美國的特權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