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新
【摘 要】在我國的流行音樂發(fā)展當中一直都有融合民族音樂元素的傳統(tǒng),很多流行音樂當中都有民族音樂元素的影子。本文以民族樂器、民歌、戲曲三個元素為例,探討了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具體應用,旨在為我國音樂的多元化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元素;融合
中圖分類號:J6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2-0059-01
流行音樂意指一種通俗的、輕松的、易于流傳的、擁有廣大聽眾基礎的音樂。流行音樂具有多元化的特性,本身具有不同的文化類型,而且包容性是很強的,在流行音樂當中加入民族音樂元素,只要處理得當,也有不一樣的風味。
一、流行音樂中的民族器樂元素
我國的民族樂器如二胡、嗩吶、琵琶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人民大眾的審美觀念決定樂器的選用,不同的樂器加上不同的演奏形式,構成了眾多的音樂作品。現(xiàn)代流行音樂也經常使用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進行配樂。
如《清明雨上》(許嵩)就運用了大量的中國民族樂器,并且糅合了Hiphop鼓點、電鋼琴等現(xiàn)代元素,東西合璧渾然天成。
又如《High歌》,其開始的音調框架來源于二胡名曲《賽馬》的第二樂段,在第二樂段過后,就開始出現(xiàn)以“哦”為襯詞的副歌。在該副歌當中,第二小節(jié)、第六小節(jié)以及最后依據(jù)的引調,來自于《賽馬》的撥弦后的樂段。
再如《九兒》(譚晶演唱)這首由電影《紅高粱》的主題曲改編的歌曲,當中加入了嗩吶的演奏,這是一首典型的民族與流行相結合的作品。
還有《大笑江湖》,這首歌曲是電影《大笑江湖》的主題曲,運用嗩吶曲《滿堂紅》的一些元素創(chuàng)作而成,在歌曲的過門以及第一段當中就用了《滿堂紅》的核心動機——曼童紅,這是東北秧歌常用的嗩吶曲牌音樂,屬于逗場音樂,表現(xiàn)的是一種風趣幽默的人物性格。在間奏部分則是用笛子吹奏《滿堂紅》的曲調,并且配合演唱者輕松詼諧的R&B念白,別有一番風味。
二、流行音樂中的民族歌曲元素
實際在流行音樂當中有一種比較簡單的融合民族音樂元素的方式,即將民族歌曲元素融入到流行音樂當中或者直接改編、翻唱傳統(tǒng)民歌、民謠。國內很多歌唱表演藝術家都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比如《又唱瀏陽河》(宋祖英)、《北京的金山上》(韓紅)。還有王力宏用流行的R&B唱法再現(xiàn)了《在那遙遠的地方》。
事實上,國內很多流行音樂都是根據(jù)民間曲調直接填詞而成,這種情況發(fā)生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后來音樂創(chuàng)作者們開始在民歌的基礎上加以改編,并且賦予傳統(tǒng)民歌新的表現(xiàn)形式、新的內容,以及新的時代氣息,比如賀綠汀創(chuàng)作的《四季歌》來源于蘇南民歌。這是流行音樂與民族歌曲元素結合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音樂人跳出了單純模仿和改編的模式,大膽地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當中,掀起了一股民歌熱潮。當時崔健的一首《一無所有》廣為流傳,引領了一陣勢頭強勁的“西北風”,《黃土高坡》等一大批以陜北民歌為素材的流行音樂到處傳唱,成為經典。20世紀90年代,騰格爾在蒙古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朱哲琴、張惠妹等一眾音樂人也嘗試了融入不同風格民族歌曲元素的流行音樂,如張惠妹的《站在高崗上》就運用了高山族獨特的和聲和高亢的民歌曲調來為歌曲注入新鮮血液。如今,在流行音樂中融入民歌元素更加多元化,新的唱法也層出不窮。
三、流行音樂中的戲曲元素
在戲臺上唱著“蘇三離了洪洞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板、單皮鼓、大鑼、鐃、鈸、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等樂器也很少共同出現(xiàn)在舞臺上了。但是戲曲是國粹,丟失了對中華民族是非常大的損失,因此現(xiàn)在就有一個新的流派,即流行音樂+傳統(tǒng)戲曲,誕生了一種新的音樂形式——戲歌,這種音樂形式既有我國的戲曲元素又有現(xiàn)代的歌曲元素,巧妙地把戲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結合起來。在流行歌曲當中運用戲曲唱法,一般統(tǒng)稱為戲腔,目前很多都是模仿京劇的唱腔,而模仿的行當則多為生和旦。如《北京一夜》《新貴妃醉酒》等歌曲,這些歌曲的戲腔還是非常強烈的。到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弱化,很多古風歌曲也采取了弱化的戲腔,如《離人愁》《悟空》等。不過這類歌曲雖然弱化了戲曲唱法,但是技巧性也很強,創(chuàng)作的難度也大,目前也沒有多少廣為傳唱的作品。實際上在流行音樂當中融入戲曲唱腔,大家褒貶不一,像現(xiàn)在的所謂古風戲腔,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一般人認為古風唱腔就是用假聲延長,采用戲曲的曲調等,包括演唱程式。
在流行音樂當中還有一種戲曲元素,這一類主要是用流行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來演繹戲曲,比如《蘇三說》這是一首源于《蘇三起解》的流行歌曲,在這首流行歌曲當中,演唱者以慢拍的形式訴說愛情故事,大膽地在R&B曲風中融入了古典京劇的元素,成功地在Rap當中應用了京劇名段《蘇三起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合是一種趨勢,當然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是有明顯界限的,但是,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的融合使得這樣的界限變得模糊,一首民族歌曲用流行的風格來演繹,最后變成了一首帶有流行音樂風格的歌曲。
參考文獻:
[1]施詠.曙光破曉——《東方紅》音樂分析——中國民歌音樂分析之十一[J].音樂生活,2018,(9):50-54.
[2]郭鵬.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民族化的啟示——電視劇主題歌《鳳凰于飛》音樂分析及相關透視[J].音樂傳播,2017,(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