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民間音樂是中國人民的使命。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通過一切手段和措施調(diào)動學生對中國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還應創(chuàng)建音樂教學平臺,讓學生通過平臺提出自己對民間音樂的暢想。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從民間音樂知識的傳授入手,在此基礎上提高初中生的民族文化意識,進而促進中國音樂教育不斷進步,使初中生深刻了解我國民間音樂文化,為中國音樂教育打下良好的根基。
【關鍵詞】初中生;民間音樂;激發(fā)興趣;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131-02
【本文著錄格式】王冬梅.探究激發(fā)初中生對民間音樂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J].北方音樂,2020,04(07):131-132.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民間音樂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涉獵越來越少,很多初中教師被西方音樂模式所影響,導致民間音樂教學被遺忘。由于學生對民間音樂不夠了解,束縛了民間音樂的發(fā)展進程。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將民間音樂重視起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教師已經(jīng)逐漸將初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重視了起來,在此階段,教師應不斷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利用學生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此促進民間音樂教學的發(fā)展。
一、中國民間音樂的文化特點
中國民間音樂具有口頭性強、集體性強、變異性強的特點,民間音樂口頭性強的具體表現(xiàn)為人民在田間勞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即興歌唱,人民根據(jù)自己眼中的事物、腦海中的想法口頭創(chuàng)作出民間音樂。民間音樂的歌詞是口頭文化,都沒有經(jīng)過書寫,所以說,民間音樂也是口頭音樂。民間音樂的集體性也就是創(chuàng)作的集體性,集體創(chuàng)作一共有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一個人口頭創(chuàng)作出民間音樂的歌詞,在歌曲的傳唱過程中他人再對歌曲進行改造,最終完成歌曲的創(chuàng)作。另一種則是多人參與歌曲的原創(chuàng),一人唱一句歌詞最后拼湊成一首完整的歌曲。變異性指的是民間音樂在傳唱中發(fā)生了變化,有時是小部分歌詞發(fā)生改變,有時是大部分的歌詞、曲調(diào)都發(fā)生了變化[1]。
二、將民間音樂與初中音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民間音樂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異常珍貴的寶藏。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流行音樂也隨之普及起來,現(xiàn)代化已經(jīng)成為了我國人民生活的標志。在這種情況下,民間音樂文化逐漸失去了其原來的顏色,民間音樂的主流地位也被流行音樂代替了。在此前提下,我國教育部門要求各個中學應將民間音樂教學重視起來,并將民間音樂內(nèi)容納入初中教材中,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民間音樂的內(nèi)涵,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家國情懷。在時代不斷變化和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前提下,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作品越來越多,這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也應當被收入初中音樂教材中。然而在各種文化層出不窮的今天,民間音樂沒有被各個中學重視起來,其中戲曲音樂也被忽視了。在時代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學生對民間音樂的了解越來越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民族意識的提高。因此,將民間音樂導入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意義非常重大[2]。
三、激發(fā)初中生對民間音樂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
(一)幫助學生樹立民間音樂意識,將興趣的種子埋在學生的腦海中
提高學生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中的前提條件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好的理解民間音樂,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偟膩碚f,民間音樂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民間音樂具有朗朗上口的特點,因此民間音樂被廣為傳唱。民間音樂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民間音樂還展現(xiàn)了人民的內(nèi)心世界。民間音樂抒發(fā)了人們心中的情感,還將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展示了出來。所以說,民間音樂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在實際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民間音樂背景的敘述,讓學生知道民間音樂的誕生年代和民間音樂的獨有特點,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3]。
(二)通過多樣的民間音樂作品的展示,使學生了解民間音樂的特點
我國領土廣闊,民族繁多,每個民族都有獨特風格的音樂,就以蒙古族的歌曲為例,蒙古族的音樂以聲音大而聞名,曲調(diào)具有高亢悠揚的特點,蒙古音樂所蘊含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是蒙古社會風土人情的真實寫照;傣族音樂的特點是和緩綿長,即使是同一首民間音樂,不同民族的人唱出來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不同風格的民間音樂,引導學生模仿,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進行模仿,以此使學生感受不同風格的民間音樂的特點。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述不同風格的民間音樂的曲調(diào)特色,讓學生在掌握樂理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民間音樂的興趣,從而提高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4]。
(三)通過傳統(tǒng)樂器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民間音樂的興趣
民族的傳統(tǒng)樂器品種多樣,造型也是獨樹一幟的,吹、拉、談、奏功能一應俱全,音質(zhì)猶如夜鶯啼叫一般婉轉動聽。初中音樂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學習民間音樂的興趣,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了解、知道傳統(tǒng)樂器,例如二胡、琵琶、古箏、古琴、箜篌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教授學生彈奏傳統(tǒng)樂器的方式和技巧,讓學生將民間音樂和傳統(tǒng)樂器聯(lián)系起來,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要想提高學生對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了解各種樂器的外形和音質(zhì),在此前提下,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聆聽樂器演奏的樂曲。例如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二胡給學生演奏《賽馬》,使學生感受蒙古音樂的熱情和奔放;教師可以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給學生演奏《二泉映月》,使學生感受阿炳飽受滄桑的人生。當學生體會到民間音樂流露出來的情感之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也會逐漸提升[5]。
(四)將民族舞蹈與初中音樂教學融合,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初中階段,學生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這個階段學生對任何有關自己的事物都有著一定的想法,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具有很強的排斥心理。因此,為了調(diào)動學生對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完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要想實現(xiàn)以上條件,教師就應將民族舞蹈導入初中音樂教學中。和民間音樂相同的是,民族舞蹈同樣也是人們生活的寫照,也是我國的非物質(zhì)遺產(chǎn)。直到今天,我國民族舞蹈的種類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民族舞蹈的特點異常鮮明,教師可以將這些民族舞蹈與初中音樂教學融合,在此基礎上給學生講述舞蹈背后的故事,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生舞蹈動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舞蹈動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時還要做好肢體語言,將舞蹈中的情感體現(xiàn)出來。在這種氛圍中學習民間音樂,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民間音樂的獨有魅力,同時對壓力的釋放也有很大幫助,最終實現(xiàn)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五)創(chuàng)造良好的民間音樂學習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提高初中生音樂教學效率的前提就是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民間音樂學習氣氛,初中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初中學生來說,良好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初中音樂教學中,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學生就會降低對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氛圍的營造既要從教學活動本身入手,還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首先,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當學生的樂理知識掌握得不正確時,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幫助學生尋找解決辦法,以此提高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通過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摯的情感,以此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其次,教師應將民間音樂引入教學活動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升華學生的情感;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入激勵機制,在教學過程中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還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提高對民間音樂的掌握程度。
(六)通過課外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音樂具有拓展性較強的特點,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民間音樂與教材上的樂理知識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的民間音樂主題活動。課外的民間音樂主題活動對學生來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例如激發(fā)學生對民間音樂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課外民間音樂主題活動的進行還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基于此,教師應合理、有效的設計有關民間音樂的課外專題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還可以將傳統(tǒng)樂器引入民間音樂的課外活動中來,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樂感較好的學生進行專業(yè)的培訓,這樣的課外活動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中國民間音樂是世界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種精神文化是需要被傳承的。調(diào)動學生對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是初中音樂教師的職責所在,要想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促進民間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就需要初中音樂教師不斷的努力,相關教育部門也應對民間音樂教育重視起來。
參考文獻
[1]徐穎.熟悉的旋律 陌生的情感——吳地民間音樂融入初中音樂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國音樂教育,2014(12):42-45.
[2]于丹.農(nóng)村中學音樂教學融合民俗民謠音樂元素的有效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4(10):65.
[3]奚炯.淺談民歌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12):75.
[4]程熙.淺談怎樣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J].飛:素質(zhì)教育,(3):243.
[5]趙鵬越.情系民族音樂 風景這邊獨好——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蒙古族音樂興趣的思考[J].金色年華:下(7):184-184.
作者簡介:王冬梅(1981—),女,漢族,福建南安,本科,中學一級教師,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