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平 關亦佳
摘? 要:2017年以來,澳大利亞輿論對華僑華人的態(tài)度漸趨負面,形成所謂“華人威脅論”,給當?shù)厝A社帶來較大壓力。通過政府報告、政府人士言論以及主流媒體報道,澳大利亞不斷渲染“華人威脅論”:所謂中國政府通過華商“購買”政治影響力;澳大利亞華人政治精英與中國政府關系密切;中國政府通過華社團體和留學生建構“間諜網(wǎng)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華僑華人支援中國導致澳醫(yī)療體系無法高效應對疫情。澳大利亞“華人威脅論”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在于澳大利亞對中國崛起感到焦慮,也和澳大利亞政黨競爭、澳社會“白澳主義”以及美國對華戰(zhàn)略競爭密切相關?!叭A人威脅論”給澳大利亞華僑華人的發(fā)展、中澳關系帶來負面影響,形成意識形態(tài)“國際聯(lián)盟”效應,沖擊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應對澳大利亞“華人威脅論”,既要解構其“華人威脅論”妖魔化中國形象的內(nèi)核,也要從共享利益和道義的視角來講述華僑華人對澳大利亞、中澳關系和國際治理的貢獻。
關鍵詞:“華人威脅論”;媒體輿論;中澳關系;澳大利亞;美澳同盟
中圖分類號:D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378(2020)03-0082-09
一、問題提出與分析框架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移民已成為國際社會中的常見現(xiàn)象。移民與居住國的關系研究是學術界關注的重點之一。從19世紀40年代第一批華人踏上澳大利亞開始,華人積極參與澳大利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建設,是其發(fā)展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經(jīng)過近兩個世紀的發(fā)展,華人占澳大利亞總人口5.6%,是澳大利亞最大的亞裔少數(shù)族群,也是澳多元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1]。
(一)研究綜述
中澳兩國自1972年建交以來,雙邊關系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華僑華人與澳大利亞關系研究得到重視,議題包括:華僑華人與澳大利亞的發(fā)展,華僑華人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政治認同,華僑華人在傳播中華文化中的作用,華僑華人在中澳兩國交往中扮演的角色,等等。黃昆章教授的《澳大利亞華僑華人史》[2]從史學描述出發(fā),分四個階段講述1823至1995年期間華人社會的不同特征。同一時期,張秋生教授在其著作《澳大利亞華僑華人史》[3]中,回顧歷史上中澳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澳大利亞華工出現(xiàn)原因及生活狀況,澳大利亞對華移民政策的演變,澳華人社團的發(fā)展變化以及戰(zhàn)后華人在經(jīng)濟政治與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變遷。國內(nèi)學者關注澳大利亞移民政策制定、改革、轉型與華人移民的關系。張秋生教授認為澳大利亞“白澳政策”的制定與其早期排華政策密切相關;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廢除“白澳政策”的部分原因是為吸引高技術、高素質華人。國外學者關注華人群體在澳大利亞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澳大利亞學者A.J.Grassby在《中國華人對澳大利亞的貢獻》[4]中論述了華人對澳大利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艾瑞克·羅斯(Eric Rolls)的《旅居者們》[5]和《澳大利亞華人史(1888—1995)》[6]將中華文化與華人在澳歷史結合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者開始關注澳大利亞政府、政府人士、智庫、媒體對中國的報告、言論、報道。筆者曾以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多家智庫、報刊媒體為研究對象,論述西方國家炮制的新“中國威脅論”對中國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影響[7]。朱文博探究澳大利亞媒體涉華輿論的轉變過程,認為中澳兩國關系呈現(xiàn)“整體向好、曲折多變”的特征[8]。馬妍采用文本分析法,將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發(fā)布的民意調(diào)查報告作為研究材料,從民眾、學界以及官方三個層次來研究澳大利亞輿論對中國崛起的認知[9]。吳前進以中國大陸新移民為研究對象,論證澳大利亞政界和媒體所擔憂的“中國威脅論”以及由此衍生的“華人威脅”是澳社會想象的結果,威脅并不真實存在[10]。學者大多關注中澳兩國關系中澳大利亞輿論對中國崛起的認知,就近年澳大利亞對華人輿論認知出現(xiàn)的原因及其對華人影響的研究較少。本文擬分析2017年至2020年初澳大利亞輿論對華人的認知狀況,探究當前澳大利亞輿論對華人認知的形成原因、影響與對策。
(二)分析框架
近年來,受中澳兩國關系變化、澳大利亞政黨競爭、澳社會“白澳主義”以及美國對華遏制戰(zhàn)略等因素影響,澳大利亞輿論對華人的態(tài)度出現(xiàn)新變化。澳社會對華人認知日趨負面,“華人威脅論”抬頭并逐漸成為輿論主基調(diào)。澳大利亞有關華人的輿論報道中,充斥著“中國威脅論”“華人威脅論”“華人間諜論”,還高頻次地使用“滲透”“代理人”等詞形容華商、華人政治精英以及中國留學生。20世紀80年代初,德國社會學、傳播學家伊麗莎白·諾埃爾·諾伊曼通過實證研究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論,認為人們通常會以為大眾傳播媒介上呈現(xiàn)的意見代表多數(shù)人的想法,進而支持該觀點[11]。大眾傳播媒介所傳播的觀點是狹義、具體化的輿論。本文對澳大利亞“華人威脅論”的輿論分析,是對澳大眾傳播媒介所傳播的觀點進行研究。在大眾傳播中,政府和媒體由于掌握話語權而成為輿論的制造者、引導者和傳播者。當前,澳大利亞“華人威脅論”的社會輿論氛圍日漸濃厚,與澳政府、政府人士以及主流媒體的宣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對澳社會輿論中“華人威脅論”進行分析,需從政治學視角出發(fā)探究澳政府、政府人士和主流媒體炮制“華人威脅論”的內(nèi)容與動因。
二、當前澳大利亞“華人威脅論”的主要內(nèi)容
2017年之前,澳大利亞媒體對華人的報道聚焦財富,諸如“華人橫掃各國奢侈品店”“中國富翁海外買豪宅”等。主流媒體觀點多肯定華人對澳大利亞經(jīng)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但也有少量負面報道,例如所謂華人投資、購置房產(chǎn)將會使澳大利亞經(jīng)濟缺乏獨立性。2017年以來,《悉尼先驅晨報》《時代報》等澳大利亞主要媒體在有關華僑華人的報道中,出現(xiàn)大量帶有明顯選擇性的負面語言,報道內(nèi)容不再局限于經(jīng)濟。
(一)渲染華商“購買”政治影響力
當前的澳大利亞主流媒體報道中,華商被稱作所謂“中國政府的代理人”。澳媒體認為華商向澳大利亞主要政黨進行政治捐助,將中國勢力逐步“滲透”到澳政黨中,進而使澳政府作出有損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決策。黃向墨是在澳中國商人。澳輿論認為,工黨參議員鄧森關于“南海問題”的表態(tài)和辭職與黃向墨有關。2019年初,黃向墨被澳聯(lián)邦政府取消永久居留權,理由是澳安全局認為“黃向墨可能與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聯(lián)系”[12]。時任澳議會情報和安全聯(lián)合委員會主席的自由黨籍眾議員安德魯·哈斯蒂在公開場合表態(tài):“澳大利亞已經(jīng)意識到威權主義國家構成的威脅及其影響和破壞我們民主制度的企圖……我們正在轉向保護我們的主權?!盵13]澳大利亞主流媒體以及有重要影響力的政府官員始終強調(diào)黃向墨的政治捐助不是單純的政治行為。他們認為黃向墨通過捐助政治現(xiàn)金,不斷接近澳大利亞工黨參議員鄧森,使其落入金錢陷阱,作出錯誤表態(tài)。面對輿論指責,鄧森本人在接受反腐敗組織調(diào)查時,誣稱“黃向墨是中國政府勢力的代言人”[14]。鄧森表態(tài)成為澳媒體報道的佐證,進一步惡化輿論對華人的形象認知。
(二)炒作中國政府利用社交平臺影響澳政治
澳媒體污蔑中國利用微信平臺,對華人以及開通微信的澳政客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并操控政府選舉影響澳大利亞政治。在2019年澳聯(lián)邦大選中,自由黨籍華裔候選人廖嬋娥當選澳大利亞眾議員。媒體開始指責廖嬋娥“所籌集到的30萬澳元捐款來路不明”“她與中共有關組織關系密切”[15]。在澳媒體宣傳中,廖嬋娥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海外宣傳武器”[16]。悉尼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孫皖寧認為微信“已經(jīng)變得比傳統(tǒng)媒體重要得多了”[17]。澳大利亞許多政客開通微信向華人宣傳競選理念,借此加強溝通、吸引選票。但一些媒體輿論認為,微信是中國政府鼓勵海外華人支持某一政黨或反對另外政黨的平臺。悉尼洛伊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麥克格里戈爾妄稱:“北京如果有明確喜好(澳洲的候選人),理論上可能干預選舉,努力讓他們喜歡的候選人獲勝?!盵18]
(三)誣陷中國利用留學生建構“間諜網(wǎng)”
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前往消費水平低于歐美的澳大利亞留學。據(jù)澳大利亞國家教育部數(shù)據(jù)顯示,澳大利亞有大約20萬中國留學生,占國際留學生總數(shù)的28%[19]。在澳大利亞部分政客和媒體看來,中國留學生和華僑華人是一個陣營,是值得懷疑的對象。據(jù)報道,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一名老師在授課材料中將臺灣地區(qū)和香港地區(qū)稱為所謂“獨立國家”,甚至在考試中將“香港是獨立國家”列為正確答案,在遭到中國留學生集體抗議后仍拒絕改口[20]。面對澳大利亞反華言行,中國留學生群體自發(fā)捍衛(wèi)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澳媒體卻將中國留學生的自發(fā)行為解讀為受中國政府的操控,認為中國政府通過控制留學生,將勢力滲透到澳大利亞的大學并構建一張“間諜網(wǎng)”。為應對所謂“中國對澳高等教育領域的滲透干涉行為”,澳大利亞政府著手組建“大學應對外國干預特別工作組”[21]。澳大利亞某些學者也時刻鼓吹“中國威脅論”和“華人威脅論”,肆意渲染緊張氣氛。澳學者克萊夫?漢密爾頓的《無聲入侵》聲稱“數(shù)以千計的中國情報人員,已經(jīng)混入澳洲”[22]。
(四)指責華僑華人支援中國抗疫
近期,澳大利亞社會輿論出現(xiàn)不和諧的聲音,將澳防疫物資緊缺歸咎于華人群體。有報道稱華人將澳大利亞口罩、防護服等醫(yī)療物資運往中國,導致澳大利亞醫(yī)療體系無法高效運轉?!断つ嵯闰尦繄蟆吩l(fā)布報道,矛頭直指在澳中國企業(yè),將目前澳大利亞防疫物資緊缺、澳大利亞醫(yī)務人員防護薄弱等問題甩鍋中國企業(yè),污蔑中國企業(yè)為馳援武漢,在澳大利亞大量搶購醫(yī)用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造成澳大利亞防疫物資嚴重不足[23]。澳大利亞新聞集團旗下報刊也曾稱澳大利亞華企“秘密”將口罩運到中國,卻沒提及運輸符合法律要求。
三、當前澳大利亞“華人威脅論”興起的動因
澳大利亞輿論對華人的認知之所以出現(xiàn)大量負面內(nèi)容,與中澳兩國關系變化有密切聯(lián)系。而中澳兩國關系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澳大利亞對中國崛起的焦慮。此外,澳大利亞政黨競爭、澳社會“白澳主義”、美國對華遏制戰(zhàn)略的同盟效應,也是澳大利亞涉華人負面輿論出現(xiàn)的重要影響因素。
(一)根本原因:澳大利亞對中國崛起的焦慮
著名移民問題專家、國際移民組織官員瑞恩哈特·羅爾曼認為,移民的文化身份是一種社會結構,是政治層面利益沖突的表現(xiàn)[24]。當政治利益沖突時,不同于主流社會文化的移民群體會首當其沖成為沖突的載體和矛盾的爆發(fā)點。華人作為國際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祖籍國存在著無法隔斷的關系,必然會受到中澳兩國關系變化的影響。面對中國的和平發(fā)展以及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戰(zhàn)略不信任”“不安全感”上升。在兩國經(jīng)貿(mào)關系不斷加深的同時,澳情報局和國防部將中國視為“威脅”。澳大利亞《2017年外交政策白皮書》中這樣描寫印度洋地區(qū)的權力轉移:“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經(jīng)濟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最大的經(jīng)濟體,中國的軍事現(xiàn)代化正在迅速提高其軍隊的能力,它現(xiàn)在擁有亞洲最大的海軍和空軍,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海岸警衛(wèi)隊?!盵25]2016年2月,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堪培拉視察軍隊時表示,為了應對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崛起,澳大利亞將在未來10年增加300億澳元國防預算[26]。國家安全不僅是一種客觀上不受威脅的狀態(tài),而且是一種主觀上沒有恐懼的“心態(tài)”[27]。澳大利亞將對中國崛起的恐懼視為中國對其國家安全的威脅。澳大利亞社會掌握話語權的勢力出于恐懼、誤解抑或政治需要,將華人與中國之間的關系建構成對澳大利亞的威脅。這是澳大利亞出現(xiàn)大量對華人負面輿論認知的根本原因。
(二)加速器:澳大利亞政黨博弈
選舉期間,澳大利亞自由黨和工黨兩大政黨爭相打出“華人牌”。自2013年澳大利亞聯(lián)邦大選以來,自由黨連續(xù)贏得澳大利亞總理職位。澳大利亞自由黨與工黨相比,對華態(tài)度較為強硬。2017年,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推動澳大利亞政府制定《反外國干涉法》,法案立法時的輿論焦點聚集在“中國是否過分干預澳洲”。其中,“中國資金對澳洲政壇的影響”被認為是澳政府快速推動反外國干擾立法的肇因[28]。為引起議員關注以推動法案順利通過,特恩布爾不斷指責工黨參議員鄧森接受華商黃向墨的金錢并對黃向墨透露有關國家安全的信息,渲染“中國干涉澳大利亞”的話語氛圍。特恩布爾還借此向工黨黨魁比爾·肖頓發(fā)難,逼迫其辭去鄧森的參議員職位。最終,兩黨此次斗爭以鄧森辭職、法案通過而告一段落。兩黨間的爭斗沒有隨著2019年澳大利亞聯(lián)邦大選結束而落幕。澳大利亞自由黨華裔女議員廖嬋娥被媒體攻擊“接受的捐款來路不明”。澳大利亞分析人士稱“若廖嬋娥退出國會,將會使莫里森的多數(shù)席位減少一個”,這是廖嬋娥議員資格受到質疑的關鍵[29]。澳政黨對華人的指控與其追求的政治利益密切相關。
(三)催化劑:澳大利亞社會“種族主義”
澳大利亞是一個以多元文化著稱的移民國家,移民融入議題始終是社會關注焦點。在多元化的理論視角下,移民融入的重要標準是“不同族群在文化上保持平等,并在政治、經(jīng)濟等領域相互作用,相互適應,最終使得所有社會參與者都享有平等的權利”[30]。但澳大利亞歷史上長期實行“白澳政策”,使得澳大利亞社會產(chǎn)生了帶有明顯種族主義色彩的“白人至上主義”。根據(jù)澳莫納什大學教授安德魯·馬庫斯撰寫的斯坎倫基金會調(diào)查報告,亞洲移民曾受過歧視的比例較高[31]。澳大利亞著名工會活動家普瑞瑪就“黃向墨事件”發(fā)表文章稱,黃向墨的政治捐助是符合澳大利亞法律的,取消其永久居留權是澳政府“統(tǒng)治階層反‘親中華人所發(fā)起的種族主義運動的一個方面”,是澳政府“試圖剝奪大部分華人社會應該被賦予的政治權利”,其本質是“白人至上主義”[32]。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澳大利亞華人群體受到更多歧視甚至遭受辱罵暴力。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2月和3月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種族歧視投訴占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33]。該委員會的報告稱,澳大利亞出現(xiàn)確診病例以來,華人經(jīng)常受到歧視,他們被歧視性地禁止進入餐館、學校和其他公共生活領域[34]。兩名塔斯馬尼亞大學中國留學生在街頭遭遇歧視性辱罵,其中一名留學生還遭遇毆打。就澳輿論對華人的歧視與指責,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接受采訪時表示,相關言論是“錯誤”的,“澳大利亞的華人社區(qū)實際上保護了澳大利亞”[35]。
(四)重要因素:美國對中國遏制戰(zhàn)略的同盟效應
二戰(zhàn)后,澳大利亞與美國在“維護澳大利亞盎格魯-撒克遜人各方面利益和價值觀的基石”基礎上結成同盟[10]。澳大利亞保守派認為中國崛起會影響美國所主導的世界秩序,澳大利亞要始終關注國際體系特別是亞太地區(qū)權力轉移。面對中國崛起,澳大利亞試圖維護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和地區(qū)秩序[36]。澳大利亞2017年《外交白皮書》認為,澳大利亞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下受益很大,“支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高度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為此,澳大利亞某些政府官員認為澳大利亞要繼續(xù)堅定地支持美國的國際領導,并與具有相似觀念的國家合作;若美澳同盟被中國瓦解,澳國家安全基石將會被侵蝕,澳大利亞的價值觀將逐漸被拋棄。其時刻警惕與中國有關的事物,而華人不可避免地成為質疑的焦點。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強化對中國崛起的焦慮,新一輪“中國威脅論”愈演愈烈。每一波“中國威脅論”浪潮輕則曲解和誣蔑中國,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重則影響所在國的對華政策,阻礙甚至圍堵中國的崛起[37]。美國處在國際輿論的中心位置,使其全球輿論戰(zhàn)略成為可能。在美國形成的輿論都會變成對其他國家構成壓力的世界性輿論[38]。自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tǒng)以來,美國政府不斷打出“組合拳”來遏制中國。在輿論方面,美國利用其掌握的世界輿論話語權不斷炮制“中國威脅論”“華人威脅論”“華人間諜論”,渲染緊張氣氛。作為美國重要盟友之一的澳大利亞,為維護符合其利益的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拋出“新麥卡錫主義”等敵視中國或華人的論調(diào)。
四、當前澳大利亞“華人威脅論”產(chǎn)生的影響
澳大利亞“華人威脅論”對當?shù)厝A僑華人的發(fā)展產(chǎn)生負面影響,阻礙中澳兩國關系發(fā)展。同時,它在國際社會掀起一波“中國威脅論”,不利于我國開展各項對外工作。
(一)對在澳華人發(fā)展的影響
大量負面輿論的出現(xiàn)不可避免地對澳大利亞華僑華人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就報道中出現(xiàn)的個體華人來說,負面報道會使其名譽受損,進而影響其經(jīng)濟活動和政治參與。就華人群體而言,大量負面輿論會增加華人融入澳大利亞社會的難度,影響華人社會實踐參與熱情。2015年,《悉尼先驅晨報》在沒有事實依據(jù)支撐的情況下發(fā)布報道,宣稱“聯(lián)合國大會主席阿什賄賂案中的CC-3嫌疑人是周澤榮”“周博士通過向政府官員支付非法款項,在澳大利亞建立了自己的商業(yè)帝國”[39]。周澤榮向澳聯(lián)邦最高法院起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第九娛樂公司、《悉尼先驅晨報》等對其的誹謗,并在2019年初贏得訴訟[40]。周澤榮在公開接受采訪時說:“這種經(jīng)歷對我的個人和職業(yè)聲譽以及我的健康造成了重大損失,但最重要的是它影響了我的家人。”[41]有關華人的負面報道成為華人參與政治的障礙。根據(jù)澳大利亞華裔作家、前工黨成員羅介雍的說法,若有人表達自己作為華人的自豪感,或政客表達其對華人的支持或認同,就會被貼上“親共”標簽。這種負面輿論長期存在,將會影響華人和其他族群的相互信任。
(二)對中澳兩國關系的影響
移民與祖籍國之間的聯(lián)系是移民行為發(fā)生時就已產(chǎn)生的、正常的聯(lián)系,華人與中國間的聯(lián)系亦是如此。澳大利亞輿論認為華人與中國的聯(lián)系對澳大利亞產(chǎn)生威脅,這類無端指責傷害了華人和中國的情感。值得關注的是,受澳大利亞政界對中國不信任感增加的影響,澳大利亞國內(nèi)對中國形象的認知也出現(xiàn)負面化傾向。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報告顯示,在2018年有關“外國對澳大利亞政治干涉”的調(diào)查中,63%的民眾認為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政治進程產(chǎn)生了“影響”;大部分民眾連續(xù)8年將中國視為澳大利亞的潛在“軍事威脅”。最新報告中,46%的澳大利亞人認為在未來20年,中國將成為澳大利亞的“軍事威脅”[42]。在全球抗擊疫情期間,澳大利亞社會輿論一度出現(xiàn)破壞中澳兩國合作的聲音。澳外長瑪麗斯·佩恩在采訪中妄稱,通過“獨立調(diào)查”向中國了解病毒的源頭、中國的處理方式、有沒有充分公開信息以及與世衛(wèi)組織和世界各國的互動等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擺到臺面上來”[43]。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競業(y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出于政治目的”對中國的質疑、猜忌是“極其不負責任的”[44]。
(三)對國際輿論環(huán)境的影響
作為亞太地區(qū)的重要國家、美國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亞竭力維護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澳大利亞炒作“華人威脅論”“僑務干涉論”,配合美國掀起“中國威脅論”新高潮,形成聯(lián)盟效應,沖擊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爸袊{論”始終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華遏制打出的組合拳之一。美國和西方世界錯誤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是西方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最大的挑戰(zhàn)者[45]。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和國際影響力的上升,新一波“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妖魔化中國,意在延續(xù)和加強意識形態(tài)聯(lián)盟,構建阻礙中國發(fā)展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在話語權方面,美國不斷炮制“中國威脅論”“華人威脅論”“華人間諜論”,渲染緊張氣氛。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西方國家將疫情政治化,借此向中國繼續(xù)發(fā)難。澳大利亞配合美國大肆炒作“病毒源頭”,出現(xiàn)針對中國或華人的種族歧視言論,將輿論攻擊矛頭指向中國。可見,澳大利亞對華人展開負面輿論攻勢,具有明顯的工具性和政治性,缺失真實性和道德性。其本質是西方國家為妖魔化中國形象、鼓吹“中國威脅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發(fā)表文章妄稱,中國政府利用統(tǒng)戰(zhàn)工作干涉他國內(nèi)政,加強對海外華人社區(qū)的管理和引導,把海外華人作為中國外交政策的代理人。澳大利亞《星期六報》發(fā)表文章稱,該文代表國外學界和媒體開始討論中國統(tǒng)戰(zhàn)工作與對外影響力[46]。
五、結? 語
對于所謂“華人威脅論”,一方面要從共享利益和道義的視角講述華僑華人對澳大利亞、中澳關系和國際治理的貢獻。另一方面,要解構“華人威脅論”妖魔化中國形象的內(nèi)核,介紹真實的中國,構建良好的中國形象。中國官方和學者不斷反駁西方“甩鍋”話語,批判其險惡用心,是話語建構的必要舉措。同時,要用國際社會聽得懂的話語介紹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推進的、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參考文獻:
[1]?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71.0—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Reflecting Australia—Stories from the Census,2016[J/OL].(2017-06-28)[2020-04-13].https://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Lookup/by%20Subject/2071.0~2016~Main%20Features~Cultural%20Diversity%20Data%20Summary~30.
[2]? 黃昆章.澳大利亞華僑華人史[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張秋生.澳大利亞華僑華人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4]? A.J.Grassby.Contribution of Chinese settlers to Australia[M].Canberra:Office of Commissioner For Community Relation,1976.
[5]? Rolls E.Sojourners:the epic story of China's centuries-old relationship with Australia:flowers and the wide sea[M].Brisbane: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1992.
[6]? 艾瑞克·羅斯.澳大利亞華人史(1888—1995)[M].張威,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7]? 陳奕平,關亦佳,尹昭伊.新“中國威脅論”對海外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研究,2020(1):78-85.
[8]? 朱文博.整體趨好、曲折多變——澳大利亞媒體涉華輿論走向評析[J].公共外交季刊,2017(2):118-125+180-181.
[9]? 馬妍.試析澳大利亞輿論對中國崛起的認知[J].國際研究參考,2014(10):1-7.
[10]? 吳前進.中澳關系中的中國大陸新移民:國家安全的威脅?[J].八桂僑刊,2019(1):3-12.
[11]? Noelle-Neumann E.The spiral of silence a theory of public opinion[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74(2):43-51.
[12]? Henry Belot.Chinese billionaire Huang Xiangmo wants political parties to pay back his donations after failing in citizenship bid[EB/OL].(2019-02-08)[2019-08-10].https://www.abc.net.au/news/ 2019-02-08/chinese-BilliOnaire-huang-xiangmo-wants-political-donations-back/10794726.
[13]? Damien Cave.Australia Cancels Residency for Wealthy Chinese Donor Linked to Communist Party[EB/OL].(2019-02-02)[2019-08-11].https://www.nytimes.com/2019/02/05/world/ australia/australia-china-huang-xiangmo.html.
[14]? The New Daily.Sam Dastyari tells ICAC Huang Xiangmo was Chinese “agent of influence”[EB/OL].(2019-08-30)[2019-09-21].https://thenewdaily.com.au/news/national/2019/ 08/30/dastyari-icac-huang-xiangmo/.
[15] ?ABC NEWS.Gladys Liu's Liberal Party branch called to relax foreign investment laws before she became federal MP[EB/OL].(2019-09-14)[2019-09-15].https://www.abc.net.au/news/ 2019-09-14/gladys-liu-was-part-of-calls-to-ease-of-foreign-investment-laws/11511500.
[16]? Dan Oakes,Echo Hui,Sarah Curnow.廖嬋娥與中國神秘統(tǒng)戰(zhàn)組織有關聯(lián)[EB/OL].(2019-08-14)[2020-04-20].https://www.abc.net.au/chinese/2019-08-14/liberal-gladys-liu-linked-to-secretive-chinese-influence-network/11409668.
[33]? Jason Fang,Erwin Renaldi,Samuel Yang.澳洲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種族歧視增多? 遇到該如何投訴?[EB/OL].(2020-04-10)[2020-04-11].https://www.abc.net.au/chinese/2020-04-03/racism- covid-19-coronavirus-outbreak-commissioner-discrimination/12119832.
[34]? Austral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Racism undermines COVID-19 Response[EB/OL].(2020-04-08)[2020-04-13].https://www.humanrights.gov.au/about/news/racism-undermines-covid-19-response.
[35]? 趙挪亞.澳總理稱贊華人社區(qū):他們保護了澳大利亞[EB/OL].(2020-04-15)[2020-04-16].https:// 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0_04_15_547002.shtml.
[36]? 周方銀,王婉.澳大利亞視角下的印太戰(zhàn)略及中國的應對[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8(1):29-36+52.
[37]? 鄭永年:中美貿(mào)易戰(zhàn),“地緣政治又回來了”[EB/OL].(2018-03-24)[2020-04-11].http://opinion. haiwainet.cn/n/2018/0324/c456317-31285651.html?nojump=1.
[38]? 近藤誠一.日美輿論戰(zhàn)——一個日本外交官的駐美手記[M].劉莉生,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5.
[39]?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Responsible Media Blog.Case Law,Australia:Chau v Fairfax Media Publications PL,Philanthropist Wins Round One–Justin Castelan[EB/OL].(2018-06-28)[2019-08- 11].https://inforrm.org/2019/05/04/case-law-australia-chau-v-fairfax-media-publications-pl-philanthropist-wins-round-one-justin-castelan/.
[40]? Michaela Whitbourn.“Disappointed”:ABC,Nine lose appeal over Chau Chak Wing truth defence[EB/OL].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2019-08-02)[2019-08-10].https://cn.theaustralian. com.au/2019/02/22/18451/.
[41]? 周澤榮勝訴捐28萬賠償金 Fairfax Media稱會上訴[EB/OL].(2019-02-22)[2019-08-13].https://cn. theaustralian.com.au/2019/02/22/18467/.
[42]? Alex Oliver.The Lowy Institute Poll 2018[M/OL].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2018:9-11[2019-12-16].https://www.lowyinstitute.org/sites/default/files/LOWY_2018-PollReport_LR_0. pdf.
[43]? 王愷雯.和美國一唱一和,澳外長要求調(diào)查“病毒源頭”[EB/OL].(2020-04-20)[2019-04-25].https:// 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0_04_20_547614.shtml.
[44]? 成競業(yè)大使就新冠肺炎疫情等接受澳《金融評論報》采訪實錄[EB/OL].(2020-04-29)[2020-04-30].http://au.china-embassy.org/chn/sghdxwfb/t1774672.htm.
[45]? 鄭永年.美國(西方)外交中的種族主義情結[EB/OL].(2020-02-11)[2020-04-17].http://www. zaobao.com/forum/expert/zheng-yong-nian/story20200211-1027971.
[46]? MARTIN MCKENZIE-MURRAY.Inside Chinas“United Front”[EB/OL].(2018-03-09)[2019-11-29].https://www.thesaturdaypaper.com.au/news/politics/2018/03/03/inside-chinas-united-front/15199956005888.
責任編輯:龔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