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嘉煦
【摘?要】新課改的指導文件中指出,對于幼兒科學教育而言,其教學應該密切聯(lián)系幼兒自身生活的實際情況開展,指導幼兒學會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情境作為幼兒科學探究的對象,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使得幼兒能夠自身實際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幼兒自身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促進幼兒發(fā)展,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下進行討論、寫作。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幼兒教學;科學教育
一、前言
在中國長久的教學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因其觀點對學生教育而言符合度極高,因此一直被人們所沿用,并在時代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注入新的生命力,為現(xiàn)代教學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幼兒科學教學自身而言,其教學目的的根本在于促進幼兒對自己周圍所處世界的認知,并通過實踐行為,更好的認知世界、發(fā)展自身。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內(nèi)容及現(xiàn)階段幼兒科學教學的現(xiàn)狀
陶行知先生作為中國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其自身的教學過程中,一直秉持著一種“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學態(tài)度,進而創(chuàng)造出來其自身的教學理論,即“生活教育”理論。這種理論從廣義上而言一共包括了三個方面,首先是“生活即教育”、其次是“社會即學?!薄⒆詈笫恰敖虒W做合一”。其推崇在教育中充分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實踐能力,因此對于幼兒科學教學而言,要讓幼兒自己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能動性,使得學習與生活相融合,達到一個完美契合的點,從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但是對于目前幼兒科學教學而言,首先由于教師過分追求課本知識的講述,因此使得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生活實際,教學顯得空洞沒有落腳點。其次由于幼兒自身思維能力和實踐行為能力的發(fā)展不完善,因此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幼兒在科學學習中實踐的行為,從而使得幼兒很難自己親自動手去實踐,從而對科學知識的認知不足,進而導致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知也就更加的不充分。最后由于幼兒自身的年齡的限制,難以理解很多抽象化的邏輯,因此對科學與生活的關系認知不夠,從而很難從生活中聯(lián)想到科學,并運用科學知識去客觀的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促使生活與科學相分離,學科實踐性不強。
三、如何在幼兒科學教學中滲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一)完善生活化教學方法,教學以幼兒自身出發(fā)
由于幼兒階段的科學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教師教學首先要從幼兒自身出發(fā),幼兒在生活中所經(jīng)歷過的事件是教學進行科學最好的切入點,從幼兒自身所經(jīng)歷過的事物出發(fā),首先對于幼兒而言會感到很強的親切感,其次由于是幼兒自己所經(jīng)歷過的事物,幼兒能夠更好地掌握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得教學生活化,同時也使得教師自身的教學效果和幼兒的學習效果增強。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溫度這一生活中經(jīng)??梢钥匆姷氖挛飼r,教師首先可以對幼兒進行提問:“孩子們,當陽光照射在你們身上時,你們是不是都會覺得溫暖呢?那么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感到溫暖嗎?”通過這樣提問的方式,首先吸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然后通過模仿太陽光照的實驗,即教師通過燈光的變幻讓幼兒去感受不同燈光下溫度的變化,讓幼兒更好的去認知到“溫度”這一概念。由于幼兒自身的理解力不強,因此教師要采用幼兒能聽懂的話語進行講述。然后在幼兒大致理解到關于陽光的相關概念之后,教師可以給幼兒留下一個課后思考,即讓幼兒去觀察不同時間段自己的影子在陽光下的變化,并去思考為什么會產(chǎn)生影子,進而為引出“光線照射”這一較為困難的概念做鋪墊,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從而更好的去認知這些概念。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構建師生關系融洽、和諧教學氛圍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除了三大基本概念,此外還包括了六個解放,這六個解放分別是指“解放頭腦、解放雙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空間、解放時間”。因此對于幼兒科學教育而言,這六個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由于長期以來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影響,教師與幼兒之間形成了一種固化的模板,即教師是教師、幼兒是幼兒,兩者之間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幼兒要對教師有著極強的尊重,而教師對幼兒則要保持嚴苛謹慎的態(tài)度,不可與幼兒進行過多的閑談。但是伴隨著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對于幼兒而言,不僅僅承擔的只是教授知識的角色,更是幼兒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孩子述說心事的朋友,尤其是對于學前階段的孩子而言,由于其自身年齡小,因此對于教師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會更加的重。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拉近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在幼兒進行科學知識學習、實踐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幫助其更好的成長。例如教師在向幼兒講述關于“水”這一概念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從幼兒愛玩的天性出發(fā),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在戶外進行感知、認知。教師首先可以向幼兒展示水的各種形態(tài),并讓幼兒自己去觸碰這些形態(tài),然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水中加入沙子和油進行對比,看會產(chǎn)生什么變化,并讓幼兒自己記錄下這種變化,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試著將自己觀察到結果說出來,在幼兒闡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對幼兒講述不當?shù)牡胤接枰灾笇В沟闷湎蛑_的科學認知方向成長。
(三)教師自身教學設計注入生活化,促使教學活動生活氣息濃重
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知識現(xiàn)代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多媒體設施的發(fā)展也越來越好,因此對于教師的教育而言,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不僅能使得自身教學方式有所轉(zhuǎn)變、教學能力也能進一步提升。基于此背景下,對于幼兒科學教育而言,運用多媒體設施進行教學,可以使得教師在講解抽象化的科學理論知識時變得好似幼兒可以看見真的科學現(xiàn)象呈現(xiàn)在眼前,而不是單單依靠自身的想象進行學習。同時也能使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變得更為濃厚。在幼兒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對動畫片的喜愛進而引入自己的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了解現(xiàn)階段幼兒最喜歡的動畫片是什么,然后自己對動畫片中的內(nèi)容進行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篩選出其中能促進自身教學的內(nèi)容,然后并將其真正運用到教學之中。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食物這一相關章節(jié)時,可以先在活動前為幼兒播放“小豬佩奇”這一動畫片中佩奇吃東西的視頻,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片的基礎詢問幼兒,“孩子們,你們看清楚了剛才小豬佩奇在吃什么嗎?你們可以告訴老師,你們最喜歡的食物是什么,又為什么喜歡這種食物嗎?”,通過教師的提問,幼兒會七嘴八舌的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接著說“看來每個小朋友都有很多話想說啊,那么我們首先講給自己的同桌聽好不好,然后老師再來進行一個簡單的投票好不好?”在幼兒自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幼兒喜歡的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劃分,并使得幼兒樹立對食物的健康指數(shù)的正確認知。教師在講解完成后,還可以要求幼兒回家向父母講解這種食物的健康指數(shù),從而使得幼兒對關于食物這一章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了解更為深刻,記性也更加深刻。
四、結語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內(nèi)核豐富,對于當前幼兒階段的科學教學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幼兒階段的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積極影響,在促進自身的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效率提升的同時,幫助帶動幼兒思維的成長,為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幼兒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動腦思考能力相互影響,互相帶動,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于秀梅.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生活體驗教育”綻放光彩[J].農(nóng)家參謀,2019(22):265.
[2]吳麗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自然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互動活動中的實踐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0):79~80.
[3]何瑋.立足本土??走近生活——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219.
[4]朱雯.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進行科學觀察活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9):228.
[5]顧雅芬.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科學觀察活動[J].課程教育研究,2013(08):23.
[6]王麗芳.在生活中學科學——試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引領下的幼兒科學活動[J].成才之路,2011(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