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
購買是不是病,取決于你有多少錢。
一位女子在雙十一前一口氣買了一百多件東西,花了十多萬,被醫(yī)生診斷為強(qiáng)迫性購物障礙。但我生活中一個朋友,雙十一還沒到,就已經(jīng)買了一二十萬。進(jìn)口生鮮超市海鮮打折,人家一購物車一購物車地往家運(yùn)。好幾百一斤的三文魚,滿400減50,我也覺得是天文數(shù)字。但對她來說,這是生活必需品。
也許,我也有一定的購物癖?
常常工作到深夜,身體很疲倦大腦卻很亢奮,不能工作也無法去睡,我就去刷某寶……然后,正如你們想的那樣,沒幾天,快遞來敲我的門。
也有些時刻,心情沉重,為了人、為了事、為了自己一剎那的軟弱,于是剎那間決定“寵愛自己”,一灑千金是最容易的——到那千金換就的貨品到手,我只能苦笑:用自己的錢來寵愛自己?我少買幾件衣服還能少工作幾天,不也是一種寵愛嗎?
于是我漸漸發(fā)現(xiàn),網(wǎng)購和網(wǎng)游相仿,都能提供給剎那的滿足,彌補(bǔ)生活中的不如意。它帶給人的成就感,能讓人滿意地入睡——而它帶給人的大煩擾,那些狂亂的自責(zé),又化作壓力,更需要慰藉……惡性循環(huán)如此展開。
所謂上癮,無非如此。
生活中,越大的滿足感越難以實(shí)現(xiàn)。寫個長篇小說,要廿載辛酸淚;完成一次創(chuàng)業(yè),也許是三代人……甚至連小而又小的,比如:減掉五斤肉,不論是殘酷的“21天減肥法”還是臺灣MM的“聽我的就會瘦”,都至少要三周或者四周。相應(yīng)的,我們就轉(zhuǎn)向簡單容易的:一頓好飯,一場小小的棋牌,或者一次簡單的網(wǎng)購。
都聽說過“好飯不怕晚”,都知道“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哪兒能見彩虹”,但真到了自己頭上,我們都是這么的焦灼,我們要立刻被成全,連一秒鐘都不能等。秒殺帶來的愉悅,瞬間壓倒一切。
然后呢?收貨收到手軟的你,又被懊悔占據(jù):我瘋了還是傻了,我睡衣買四件干嗎。多得甚至來不及試穿,直接拖過無理由退換的七天時間。
也許要自問:我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嗎?是因為長期宅在家,還是有其他的不如意?我內(nèi)心的饑渴是真的為一件衣服還是為更多的難耐?
但也許,不問更好。有些問題注定沒有答案,難受得又得去買東西。不如去活動一下,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可以掌控的事上。我的經(jīng)驗告訴我:上班有好處,有時候,連追趕上一輛正待絕塵而去的公車,都讓人心滿意足一上午。
所以如果讓我給購物成狂的女子們進(jìn)言,首選是改變生活方式:換個工作,或者換個男友。如果不能,日子就活成一潭死水,就在死水里翻翻微瀾:每天試做一道新菜:買原料做菜幾個鐘頭,如果量大,家人能吃兩天,他們的嘖嘖贊嘆也能讓你愉快兩天;跑個步,天天累得半死,愉快地入睡,直播間根本懶得去看。
再不行,就試試“延遲滿足”:戒掉秒殺——這世上沒啥東西那么珍貴,值得一秒內(nèi)決策。連嫁人,也不值得急成這樣。把你要買的東西放在收藏車?yán)?,放幾天再去看看,對自己說:“這款我有類似的了?!薄澳憧茨L貎耗切⊙笮氐模掖┠芎每磫??”“保暖內(nèi)衣,新款舊款有區(qū)別嗎?”經(jīng)過這么苛刻的挑選后,還能剩下的才值得買。
我相信人的力量,人是能夠成長的,每個人都一定能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有審美有自知進(jìn)退的人。
摘自《婦女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