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驪
背景分析
娃娃日記活動在我園已經(jīng)開展多年,我們鼓勵孩子通過繪畫記錄生活,再通過語言表達記錄的畫面。日記內(nèi)容可以是近期發(fā)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是班級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也可以是幼兒園里的大活動或者一些特別的事件。幼兒在幼兒園里記錄完日記以后,會和同伴進行分享。以前,都是我們教師對幼兒的日記進行解讀,分析他們各方面的發(fā)展?fàn)顩r和實際發(fā)展需求。近階段,我們邀請家長也參與娃娃日記的解讀活動,我們希望和家長共同攜手,借助孩子的日記走進他們的世界,探究家園共育的新路徑,形成更為有效的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案例一:解讀日記畫《好玩的游園會》
記錄者:可可
解讀者:可可阿婆
畫面內(nèi)容:游戲節(jié),我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游戲活動。我們這組的活動是搶椅子,最后剩下一把椅子時,是我和王瀚文來搶,結(jié)果還是我搶到了。我獲得了印章和小禮物,開心極了。
阿婆解讀:可可興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向我敘述,我表揚她:“你真棒!如果你第一輪就沒有搶到椅子,被淘汰出局了,你會怎么樣?還會高興嗎?”她遲疑了一會兒,我又說:“你還是應(yīng)該高興,比賽不是最重要的,不管誰輸誰贏都不重要,最關(guān)鍵的是你們都參與和享受了這個游戲的過程,你說是不是呢?”
教師分析:可可小朋友是一位自我中心感比較強的幼兒,在班級中遇到失敗和挫折時常常會哭。她的父母工作比較忙,主要由阿婆承擔(dān)可可的養(yǎng)育工作。阿婆十分了解可可的個性,她能借助可可記錄的日記事件,抓住教育契機,對可可進行適時有效的引導(dǎo)和教育。通過家長解讀,我們不僅能了解到可可的家人對她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同時也啟發(fā)了我們的工作思路。
案例二:解讀日記畫《西游故事大王》
記錄者:王奕陽
解讀者:王奕陽媽媽
畫面內(nèi)容:有一天我在幼兒園給小朋友講西游故事,我講的是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我很喜歡紅孩兒說的這句話:“臭猴子你來干什么,你來送死嗎?”我的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歡聽,我還想學(xué)更多的西游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媽媽解讀:王奕陽在班級組織的這次講故事活動中一直不太敢上臺表演,擔(dān)心自己講完之后沒人給他投票。孩子心里已經(jīng)開始有對榮譽的渴望,同時又有對失敗的害怕和擔(dān)心。雖然我們盡力向他解釋講故事的意義不在于得獎,而在于準(zhǔn)備和講述的過程,但看到其他同學(xué)的精彩表現(xiàn),他還是會忍不住比較,害怕自己失敗。這方面還需要我們不斷引導(dǎo),讓他看到活動的意義在于自己的進步和收獲。
教師分析:從王奕陽小朋友的日記中,我們讀到的是孩子完成故事大王講述活動后贏得小朋友喜愛的事情。但是媽媽的解讀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在家準(zhǔn)備這個活動時表現(xiàn)出來的另一面??吹竭@篇解讀后,我們發(fā)現(xiàn)在日常應(yīng)該多鼓勵這樣的孩子,讓孩子體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某項任務(wù)后獲得的成功與喜悅,從而逐步建立自信。同時我們也要去反思開展故事大王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我們最初的想法是通過這樣的活動激勵幼兒大膽參與,大膽表現(xiàn)。但是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孩子的發(fā)展也是多元的,他們的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軌跡也不相同,那么這樣的活動是不是適合所有孩子,怎么樣才能促進每個孩子有個性地發(fā)展,需要我們?nèi)シ此寂c研究。
案例三:解讀日記畫《能換星星的記錄表》
記錄者:果果
解讀者:果果媽媽
畫面內(nèi)容:我和爸爸早上在家寫記錄我日常表現(xiàn)的記錄表。“√”累積到了10個就可以換一個“☆”,得到10個“☆”可以換一個獎品。今天我得到了10個“√”換了一個“☆”。
媽媽解讀:這次果果記的是我們11月4日商量好的獎勵計劃:按時起床、穿衣、刷牙、洗臉等好習(xí)慣行為,果果每天每完成一個就有一個獎勵積分,一定的積分就可以兌換獎品。這樣,一方面及時激勵果果好的行為,另一方面讓他意識到,想要的獎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獎勵計劃試行了幾天得到果果的喜愛,他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明顯好了很多。其實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激勵。有一段時間果果特別想買小金魚,我跟他說:“你能夠自己好好吃飯,堅持三個月就給你買小魚?!惫麊枺骸盀槭裁囱剑课液煤贸燥垼臀乙I小金魚有什么關(guān)系???”我說:“你要養(yǎng)了小金魚,你就要好好照顧它,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好好吃飯,不能照顧好自己,你又怎么能照顧好小魚呢?”現(xiàn)在只要他不好好吃飯的時候我就跟他說:“你自己都照顧不好,怎么還能照顧小魚呢?”果果聽了,立刻就會好好吃飯了。希望他能明白照顧好自己的意義。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實跟他講的道理,他都能明白的,即使現(xiàn)在不明白,只要耐心地持之以恒地講,總有一天他會明白的。
教師分析:果果在班級中年齡偏小,自理能力比較弱,在幼兒園做什么都是慢吞吞的,總要老師跟在后面不停地督促。從媽媽的解讀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家最近在用激勵的方式幫助他改掉拖拉的習(xí)慣。而且媽媽能通過家庭中的小事件來教育孩子,非常有教育智慧。
這樣的家長解讀日記活動我們堅持每周一次,從家長一次次的解讀中,我們驚喜地看到家長越來越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越來越會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的家長也在大踏步地成長,越來越多的教育理念在呈現(xiàn),越來越多的教育智慧在展現(xiàn)。通過解讀娃娃日記活動,老師和家長們探索了一條家園共育的新路徑,收獲了娃娃日記所帶來的教育價值:
一、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1.增加有效的親子互動。
現(xiàn)在的家長大都工作比較繁忙,每天回到家中與孩子的交流并不多,而日記的解讀讓周末家庭中會有親子閱讀日記、交流日記、解讀日記的溫馨畫面和珍貴時光。家長們感受到這種比較特別的交流方式比尋常的對話、聊天更溫暖更細膩。日記的解讀增加了親子之間的感情,使親子關(guān)系更加融洽,同時這又是一次高效的親子互動,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去幫助和引導(dǎo)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關(guān)注幼兒的情感體驗。
在日記解讀中,家長和孩子共同體驗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日記是孩子們記錄生活、宣泄情感的媒介,里面會記錄一些令孩子們情緒波動比較大的事件。家長借助日記可以關(guān)注到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傾聽孩子的心聲,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對孩子會有更多的了解,能較準(zhǔn)確地把握孩子的想法,有效地進行“診斷”,適時地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3.了解幼兒的成長軌跡。
家長通過日記,關(guān)注到孩子所關(guān)注的事情,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愿望,甚至涉及平時生活中沒有在意的孩子的另一面,發(fā)現(xiàn)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小秘密。在解讀娃娃日記中,家長們感受到,可能一些不經(jīng)意的小事會讓孩子“刻骨銘心”,而自己費盡心思安排的一個動人的場景,在孩子看來倒會是“過眼云煙”。這也讓家長們深刻認識到,要用兒童的視角去看待兒童的問題。
二、搭建了教育經(jīng)驗分享的平臺
1.家庭與幼兒園之間教育經(jīng)驗的分享。
家長對娃娃日記的解讀也是我們進行家園共育工作的一個紐帶。娃娃日記中的部分內(nèi)容會反映出教師的教育行為,讓家長在解讀的時候看到教師是怎么做的,感受教師的教育方法。同時在家長的解讀中我們更多看到了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以及來自不同家庭的教育經(jīng)驗。這些有效的教育經(jīng)驗通過日記相互傳遞,相互借鑒,相互學(xué)習(xí)。
2.家庭與家庭之間教育經(jīng)驗的分享。
我們把家長們對日記的解讀分享在班級群里,提供給他們一個相互學(xué)習(xí)、相互探討育兒方式和經(jīng)驗的平臺,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我們在日記解讀中如果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有非常好的育兒觀念和方法,會邀請他們來班級就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開展“家長學(xué)?!被顒樱诩议L中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案例和有效的教育策略。
三、拓展了多視角下的課程資源
幼兒受到自身表達能力、表現(xiàn)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他們的日記大多是涂鴉,但是通過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與解讀,我們能夠了解幼兒日記背后的真實感受,從兒童的視角和家長的視角去反思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去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為,去審議我們的課程,去完善和發(fā)展現(xiàn)有的課程內(nèi)容,去挖掘更多的教育資源,從而生發(fā)新的課程內(nèi)容。
例如在王弈陽媽媽讀完日記后,我們在班級進行的“西游故事大王”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西游歌曲大王”“西游小畫家”“西游小演員”等多樣化的活動,給不同個性、不同特長的幼兒提供展示的機會與舞臺。這樣的活動也對我們原有的園本課程進行了完善與補充,促進課程更深入地開展。
娃娃日記不僅打開了孩子的心門,同時也開辟了一條教師與家長共同研究的道路,我們渴望在這條道路上與家長攜手,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