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煙臺265500)
目前,膠東地區(qū)砂梨多采用棚網(wǎng)架式栽培,既能達到防風的效果,又便于機械操作,提高生產(chǎn)效率?,F(xiàn)就棚網(wǎng)架的搭建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棚網(wǎng)架由棚柱和棚線構(gòu)成,棚柱包括角柱、邊柱和支桿,棚線包括圍線、主線和副線。
首先確定果園四個角的中心點,沿每個中心點分別向兩側(cè)1.3 m處確定2個地錨點,即果園每個角處先確定3個地錨點,然后從中心點開始沿每條地邊間隔5 m設(shè)1個地錨點。地錨用鋼筋水泥澆注,規(guī)格為15 cm×25 cm×40 cm,其上有地錨孔,配置1根1.3 m長的鋼筋,用于和地上部分連接,地錨線由7股鍍鋅鋼絲擰成,直徑4.8 mm。地錨坑深1.1 m、長60 cm、寬50 cm,填土時離地面10 cm時澆水沉實,15 d后開始搭架。
角柱豎于棚架四角,采用14 cm×14 cm×330 cm的水泥桿,抬起角柱頂端,用叉桿撐住,使角柱上端溝槽與地錨孔垂直。放置角柱與地面呈45°角,然后在角柱下端挖墊板坑,安放墊板。墊板規(guī)格為40 cm×40 cm×12 cm。角柱地上部總長2.8 m。將圍線放入角柱溝槽內(nèi),再用8號鐵絲固定。將一根地錨線對折成雙股,雙股端從角柱孔內(nèi)穿入,另一端繞角柱頂端穿過雙股端孔后,兩根線分別穿過兩側(cè)地錨孔,用鋼絲卡頭固定。另用一根地錨線綁在角柱頂端,穿過中心點地錨孔后用鋼絲卡頭固定。
圍線位于棚架四周,是連接角柱和邊柱的鋼絞線,由7股鍍鋅鋼絲擰成,直徑7.2 mm。先用邊柱每隔20~30 m撐起圍線,然后用緊線機將圍線拉緊,緊好后圍線兩頭重疊3 m,用卡頭固定。
主線是指連接棚架兩長邊或短邊對應(yīng)邊柱的棚線,與圍線相連且有平行或垂直的關(guān)系,是維持棚面強度的重要棚線。主線和地錨線規(guī)格一致,由7股鍍鋅鋼絲擰成,直徑4.8 mm。用放線機放線,放線時順著梨樹栽植行三點一線。南北和東西主線上下交替穿行。
邊柱規(guī)格為10 cm×12 cm×3 m。首先放順樹行的南北邊柱。在南北兩頭的地錨處佇立掛有紅旗的竹竿,使邊柱成一條線??上扔?根3 m長的竹竿,上端斜搭在高度為1.9 m的圍線上,與地面呈45°角,找出下端的埋地點,并安放墊板。架設(shè)邊柱時,上端溝槽搭在圍線上,并用8號鐵絲固定;下端頂在埋地墊板上,并埋土。主線一端穿過邊柱孔,經(jīng)邊柱頂部纏繞,下部直接穿過地錨孔,用2個卡頭卡住。主線另一端對應(yīng)的邊柱用一根地錨線綁在頂端,穿過地錨孔后用鋼絲卡頭固定,將緊好的主線直接固定在此邊柱的地錨線上。
支桿均勻分布于棚架中間,其作用是將整個網(wǎng)面頂起,不讓其下墜。支桿規(guī)格6 cm×8 cm×2.2 m,在兩主線交叉處立支桿,用8號鋼絲將主線固定在支桿頂端。
副線主要用于梨樹枝條在棚面上的分布與誘引,使用2.3 mm×2.4 mm的鍍鋅鐵絲。每隔1 m左右拉1根副線,先縱拉,后橫拉??v橫副線要上下交替穿行,且均在主線上面。副線一邊先固定,另一邊用緊線器緊線后再固定。
在4個角柱側(cè)面各埋設(shè)1根保護桿,保護角柱不被拉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