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 要:在新課改教學任務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素質(zhì)教育理念逐漸取代學分教育理念以及應試教育理念,成為當代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務。高中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一直以來,我國都過度關注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素質(zhì)以及德育認識的發(fā)展。對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轉(zhuǎn)化錯誤的教學思想,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成績,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與德育認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成因;優(yōu)化策略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主要引導者,是學生前行路上的主要輔助者。一直以來我國都在踐行應試教育理念,很多高中班主任在對學生實施教育管理工作時,會過多的關注學生成績,忽視德育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從而導致德育工作效率偏低。除此之外,部分班主任在實施德育工作時,所采取的方式并不合理,對于學生只是講述空洞的大道理或一味的打壓,影響了德育效率,也導致自己與學生之間存在緊張關系。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
第一,班主任理念不明確。很多高中班主任會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把提高學生的成績看為主要的教育任務,對于班級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并不在乎。也有一部分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時,會存在錯誤的教育認知,把德育教育看作單純的道理傳授,壓制了教育工作的作用;第二,班主任方法不合適。部分班主任在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時,采取的手段都比較強硬。面對班級中存在德育問題的學生,輕則訓斥,重則打罵,導致師生之間產(chǎn)生矛盾沖突。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優(yōu)化策略
1.明確教育目標,擬定德育計劃
德育教育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也不是簡單的向?qū)W生傳達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對學生加以批評。德育教育具有極高的系統(tǒng)化,班主任需要在長期的教育指導中,對學生形成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認識以及良好的德育素養(yǎng)。所以,在帶領一個班級的學生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需要以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擬定完善的德育計劃,并設定具體的德育目標。只有達到這兩個條件,對學生實施指導時,班主任才能夠有更高的目的性針對性,而不會十分慌亂。在設定教育目標時,班主任需要立足于學生自身,以學生為主,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展開分析探討,而不是一味的融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設定德育計劃時,班主任也應該貫徹分層性原則,對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貼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并在學生的成長中不斷的調(diào)整,借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2.完善德育內(nèi)容,豐富學生體驗
德育教育并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科教育。班主任不能通過單純的課堂教育,劃分知識點,對學生實施指導,而是要將其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在教育性質(zhì)角度上分析來看,德育教育是社會公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jié)合這兩點前提條件,班主任就需要對德育教育的方法與內(nèi)容加以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能夠立足于實際,因材施教,以此提高教學有效性。
首先,班主任需要對班級的學生形成全面了解。正所謂,知彼知己,方能百戰(zhàn)不殆。在高一階段,學生入學之前,班主任需提前了解學生的個人資料,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在學生入學后,通過簡單的師生互動,對學生檔案加以進一步的完善,并生成德育檔案,針對性選擇德育內(nèi)容。
其次,在德育管理中,班主任應盡量弱化德育教育的直觀性。不能直接告知學生“現(xiàn)在我要給你講一些大道理”或者“我要對你實施德育教育”,而是應該將其分解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潛移默化的狀態(tài)下,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與學生接觸時,班主任就可在聊天中融入一些德育主題。比如在課下時間內(nèi),班主任可以與學生聊一聊他們喜歡的明星,傳達給學生正確的追星觀念,正確的偶像標準,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德育認識。再比如,班主任可以與學生聊一聊他們的父母,讓學生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上,考慮到家長的不容易。不斷完善德育教育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體驗,進而升華教育效果。
3.提升自身素養(yǎng),發(fā)揮榜樣作用
在高中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一個群體。班主任不僅負責學生的學習,也負責學生的生活,在學校內(nèi),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下意識會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兩者之間不僅是師生,也是朋友。由于師生之間的這一密切關系,所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
在班級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側(cè)重提高個人的德育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與學生交流時,應盡量應用禮貌用語;允諾學生的事情一定要辦到;對于班級中所設定的規(guī)章制度,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共同遵守;在對學生提出要求之前,班主任首先應該達到其中的標準,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帶頭作用,在循序漸進的與學生交往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4.給予學生尊重,構(gòu)建和諧關系
高中生年齡大多在1618周歲。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逐漸脫離稚嫩期,無論是思維還是思想都逐漸成熟。并且高中生逐步開始踏入青春期,身心帶來的變化使之具有較高的敏感意識與較為強烈的自尊。在與學生接觸,對學生實施德育指導時,班主任必須要給予學生真正的尊重,不要把學生看作自己的下級,或者還沒有懂事的小朋友,而是要把他們看作一個成熟的個體。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與其交流,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關愛,或喜歡班主任,對于班主任提出的一些要求講述的一些道理,也會更高程度的接受。
三、結(jié)論
綜上所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必須要做好有效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認識,滿足當代高中生的發(fā)展需求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除此之外,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高中班主任還需要重新擬定德育計劃,對德育內(nèi)容加以有效的豐富。必要時,需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與學生構(gòu)建和諧關系,在全新環(huán)境中對學生實施德育指導,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威.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J].當代家庭教育,2019(32):162.
[2]郭彥兵.淺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對策[J].中華少年,2019(21):92.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