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環(huán)保”潮流下,我國也先后出臺了很多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政策,尤其是在資源回收利用方面,2019年我國已經(jīng)在上海進行垃圾分類試點,進一步為資源回收奠定了基礎。但是新事物的出現(xiàn),隨之而來的便會有新的法律問題,在專利產品的回收利用上變會產生是否侵犯專利權人權益的爭議。所謂大勢所趨,我們必須正視現(xiàn)有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上的不足,正視現(xiàn)存的專利權保護和資源回收利用之間的矛盾,為再制造產業(yè)的發(fā)展尋求法律保障和解決方案。本文主要從“舊瓶裝新酒”角度出發(fā),探討外觀設計專利權用盡問題。
關鍵詞:“舊瓶裝新酒”;專利權用盡;外觀設計;流通領域
一、爭議背景
(一)專利權用盡的合理性探討
和多數(shù)理論相同,專利權用盡原則也是我國從國外引進的,實務中可以分為國內用盡和國外用盡?!巴庥^設計”上的專利權用盡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公眾在購買外觀設計專利權人自己制造或者許可他人制造、進口的專利產品后,再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外觀設計相關產品,不再需要專利權人的許可。除此之外,社會公眾獲得的外觀設計專利產品需要是通過合法手段。專利權用盡原則對于社會公眾來說實際上是一種專利權侵權的抗辯工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專利權人的壟斷專利,平衡緩和了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
具有壟斷性的專利權,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障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能夠鼓勵社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由此形成的社會創(chuàng)新源泉也會源源不斷的促進社會發(fā)展。但是某些情況下,專利權的壟斷性也會影響社會公眾的生產生活,阻礙社會發(fā)展。因此,專利法對于專利權用盡原則的規(guī)定也是為了緩和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給予社會公眾在合理程度下對于已購專利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的權利,不僅有利于公眾生活生產也有利于我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當然,對于專利權用盡原則的適用需要進行嚴格的條件限制,否則有損害侵權之嫌,不利于社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生產生活。
(二)“舊瓶裝新酒”現(xiàn)象的合理性探討
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的落實和國家對于回收再利用產業(yè)鼓勵力度的不斷加大,“舊瓶裝新酒”現(xiàn)象在我國越發(fā)常見,由此產生的爭議也越來越多?!芭f瓶裝新酒”指的是將回收的舊酒瓶、飲料瓶等具有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包裝,再次利用,裝上與原包裝不同的液體(酒或飲料)。在裝上新酒后,會有兩種不同的處理。第一種是自己或家庭內部使用,新酒不會進入市流通。第二種情況,發(fā)生的更多,主要是批量生產“舊瓶裝新酒”的企業(yè),其目的主要是希望通過銷售到市場獲得盈利。第一種情況主要是為了個人使用,沒有涉及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處于我們所說的專利權用盡的范圍內,是不存在爭議的。這種情況不僅符合我們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也響應了當前舊瓶回收再利用的號召。司法實踐中爭議較多的主要是第二種情況,在涉及“舊瓶裝新酒”售賣的情況下,不僅有商標權侵權的問題,也有可能涉及外觀設計專利權侵權的問題。
二、我國實踐中對“舊瓶裝新酒”的認定爭議
(一)“舊瓶裝新酒”的行為定性
在司法實踐中,很多法院都將“舊瓶裝新酒”的行為定性為“生產制造”,并由此判定構成侵權;也有終審法院將該行為定性為“使用”,判定被告不構成侵權。近乎相同的行為有兩種定性,實際上是存在可能的,因此首先我們需要區(qū)分“生產制造”和“使用”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在于生產制造實際上也是對于舊瓶的一種利用行為,生產制造和使用都從屬于利用范圍之內。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有兩點:第一是規(guī)模不同,生產制造涉及的規(guī)模較大,但是使用通常是小范圍內的行為;第二是盈利性不同,生產制造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舊瓶裝新酒”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投入市場盈利,而使用并不一定以盈利為目的,通常情況下只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第三是專業(yè)性要求不同,生產制造的專業(yè)性要求高于使用,通常還有一定的額外加工。其次,“舊瓶裝新酒”的行為是將舊瓶進行二次利用,從上述區(qū)別入手,實際上更貼近生產制造。
(二)“專利權用盡原則”的適用領域
根據(jù)《專利法》第63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產品售出后,再“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就可以主張專利權用盡抗辯。學界將這個適用領域歸納概括為“流通領域”,認為專利權用盡原則僅適用于流通領域。上文我們分析了“舊瓶裝新酒”的行為性質上屬于生產制造,接下來需要討論的就是生產制造是否屬于“流通領域”的范圍之內。與世界接軌,我國學界也在研究區(qū)分專利產品的“修理”與“再造”問題,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舊瓶裝新酒”是否屬于“流通領域”的問題?!靶蘩怼毙袨楸徽J為是對專利產品的“物盡其用”,改進產品缺陷不僅有利于消費者還有利于促進社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因此不應認定為侵犯專利權?!霸僭臁毙袨楸徽J為超過了合理使用的范圍,在國內和國際上都被認定為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
筆者認為“舊瓶裝新酒”不屬于再造行為,理由如下:首先,再造行為需要有新的“產出”,但是舊瓶依舊是舊瓶,沒有經(jīng)過二次加工制造,因此將“舊瓶裝新酒”認定為制造生產專利產品,沒有理論依據(jù)。其次,雖然酒瓶和酒通常作為一種產品進行銷售,但是酒瓶本身便具有外觀設計專利,可以單獨銷售。酒瓶在銷售后,再次注入新酒符合專利權用盡的要求。最后,回收的舊酒瓶通常只需經(jīng)過消毒清理等程序便能直接注入新酒,且酒瓶本身的功能價值就是盛酒,“舊瓶裝新酒”本身就是在合理范圍內對專利產品的使用行為,因此不涉及侵害外觀設計知識產權。
三、關于“舊瓶裝新酒”是否符合外觀設計專利權用盡的適用要件探討
(一)專利權用盡原則的適用條件
能夠適用專利權用盡原則進行抗辯的幾個嚴格要件:一是專利權用盡的時間,是在相關專利產品進入市場流通之后;二是專利權用盡的領域限于法律規(guī)定的使用、銷售、許諾銷售,即流通領域,不能是生產領域;三是專利權用盡適用的產品對象,必須是合法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不能是非法投入市場甚至是侵權的產品;四是專利權用盡原則適用下專利權人仍然擁有除再使用和銷售之外的其他權利。
(二)“舊瓶裝新酒”符合外觀設計專利權用盡的適用要件
從行為對象看,酒瓶和酒通常是作為一件商品進行銷售,當酒消耗完之后,酒瓶對于該產品來說便不具有實際產品意義。但是酒瓶有其特殊性,因為酒瓶本身就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商品進行出售,即是酒消耗完了酒瓶實際上也并沒有達到報廢的程度,尚存在二次使用的可能性。從行為目的看,“舊瓶裝新酒”本身便是為了使用,不論最終是被他人使用還是自己使用。對于回收利用行為來說,酒瓶獨立于酒本身成為一種容器,其使用壽命被延長,恢復了使用價值。從行為方式看,“舊瓶裝新酒”在實際操作中多數(shù)情況只需要基本的消毒清潔即可,部分會有一定的加工行為,但是基本上是原封不動的利用舊酒瓶的外觀設計,沒有“再造”的行為。從盈利目的看,“舊瓶裝新酒”除了消費者個人使用的,多數(shù)都具備盈利的目的。廠家希望通過舊酒瓶特殊且美觀的外觀設計賺取更多的經(jīng)濟效益。但是是否具備盈利性,并非判斷能否適用專利權用盡抗辯的要件,需要進一步結合修理與再造加以進一步的區(qū)分。上文談到,筆者認為“舊瓶裝新酒”是一種“修理”行為。
(三)思考
市場經(jīng)濟的本質便在于自由競爭,專利權的規(guī)定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壟斷”,但是這種壟斷有利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但是專利權不能是絕對的、不受限制的,絕對的專利權會阻礙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新,因此設計了專利權用盡原則加以限制,以期保護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對于專利權用盡適用的研究,諸如“舊瓶裝新酒”這類案例,不僅需要經(jīng)濟學家的參與,也需要法律人發(fā)揮自身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巖.專利權用盡視角下的專利產品修理與再造[D].北京化工大學,2019.
[2]胡君潔. 美國專利權用盡原則的演變及適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9.
[3]武善學.美國專利權用盡原則的最新發(fā)展及其啟示[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7,14(08):88-93.
作者簡介
魏小清(1995—),女,漢族,四川省眉山市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9級民商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單位:四川大學法學院。
四川大學? 四川? 成都? 6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