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雪驕
摘要:五四運動是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愛國運動,也是青年肩負歷史使命、主導國家命運的開端。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五四精神”對于新時代青年軟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結合“五四精神”的深刻內涵,闡述了“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青年軟能力培養(yǎng)的指導意義,進而提出了“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青年軟能力培養(yǎng)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五四精神”;新時代青年;軟能力
1919年爆發(fā)的以愛國主義為旋律的“五四”運動雖已過去100年,但其衍生出的“五四精神”卻沒有隨著運動的結束而消失,反而在中國化的社會實踐中得到發(fā)展和深化。愛國、進步、民主和科學不僅在特殊年代下激勵青年學生為國家振興、民族解放努力奮斗,也在新時代激勵著青年學子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不斷努力?!拔逅木瘛卑袊嗣裰腔鄣乃枷虢Y晶,具有跨越時空的魅力,對于新時代青年軟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歷史啟示。習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正處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應繼續(xù)發(fā)揚五四精神,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1]
一、“五四精神”的主要內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主要是指五四運動中以廣大青年為主體,所體現(xiàn)出的熱愛祖國、進步創(chuàng)新、追求民主、探究科學的系列精神?!拔逅木瘛弊鳛樘囟甏乃枷刖A,彰顯了它的時代魅力,在新的時代下深化于中國特色的實踐中,被中華兒女所傳承,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青年在五四運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一百年來,“五四精神”薪火相傳,已經(jīng)成為新時代青年血脈里不可磨滅的精神動力,對當代青年軟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愛國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和基礎。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意外地失敗了。消息一經(jīng)傳入中國,激起了社會各階層的不滿和反抗,青年學生的國恥情緒瞬間被點燃,愛國主義情懷暴漲。以北京大學青年學生為代表的一代,他們走向街頭通過罷課和游行表達對祖國的情感,為了國家權益和尊嚴奮起抗爭。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能夠承擔拯救救援的歷史責任。五四運動精神是中國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鼓舞著革命年代的熱血青年為之思考、探索、創(chuàng)新、奮斗、犧牲。五四運動精神凝結了革命年代重要的民族意識、家國情懷,而以青年群體為典型代表的奮斗激情、奮斗智慧、奮斗方式最為值得弘揚與傳承。五四運動不僅是反帝國主義的運動,也是反封建主義的運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蘊涵于運動之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與號召力,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入新時代,愛國主義表現(xiàn)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需要全體人民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今天,處在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應當在思想上和實踐中把握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認同感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抱負,將個人選擇與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結合起來,自覺投身于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為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進步是“五四精神”的推動力
五四運動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走向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走向了正確的前進道路,符合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體現(xiàn)了中國革命的進步。知識分子們沖破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和統(tǒng)治,勇于宣傳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是具有先進性的。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體現(xiàn)了思想文化方面的進步。在新文化運動的浪潮中,追求理想、追求進步的先進知識分子經(jīng)過反復甄別和對比,在各種救國方案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中國革命有了先進科學的理論指導。他們向民眾宣揚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要堅持用進步的眼光認識世界,學習世界先進思想,集中表現(xiàn)為一種進步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中國民眾積極向前,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自五四運動中青年肩負的歷史使命、主導國家命運以來,百年間,青年一代始終是進步思想的宣傳者。當前,我國進入了新時代,奔跑前進的接力棒已經(jīng)交到新一代青年的手中,青年不僅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發(fā)展進步,也更加強調和激勵廣大青年自身的實際行動發(fā)揮個人價值,將個人發(fā)展與祖國需要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個人價值的實踐中實現(xiàn)社會價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進步。需要新時代青年弘揚進步精神,銳意進取,努力擔起時代交予的偉大使命,做充滿朝氣、堪當重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1919年的《新青年》雜志中將民主與科學稱之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指民主思想與民主政治??茖W指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民主與科學的口號的提出,順應了時代要求和人民意愿,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對社會進步的迫切需要。極大地啟蒙了人們的思想,使人們從封建落后的思想中解放出來,用新的思想武裝人們的頭腦,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基礎。青年學生反抗封建禮教并學習和傳播先進文化。正是這種破舊立新,不唯書不唯上的精神,為我國的發(fā)展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并在民主與科學的指導下,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民主和科學是五四運動的思想先驅和精神武器,掀起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嶄新的一頁,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新時代青年應繼承民主與科學精神的精髓,發(fā)揚現(xiàn)代民主精神和現(xiàn)代科學思維,以堅持人民民主、推進科學發(fā)展為奮斗目標,為建設偉大事業(yè)添磚加瓦,架橋鋪路。
二、“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青年軟能力培養(yǎng)的指導意義
“五四精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延伸和深化,在多方面展現(xiàn)著它的價值。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期望,肩負著國家的使命和歷史的重任。青年學子是“五四精神”的思想引領者,也是“五四精神”的行動主力軍和主導力量。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激勵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盵2]所以,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軟能力培養(yǎng)必須重視。產(chǎn)生于“五四”運動的“五四精神”閃爍著超越時空的魅力,對新時代青年的軟實力培養(yǎng)具有指導意義。
(一)有助于增強愛國愛黨意識。
習總書記指出:“新時代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將愛國與愛黨、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小我融入大我”。[3]“五四精神”傳遞的愛國精神是在理性思考前提下的愛國行為。愛國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在表達愛國主義熱情時,應該堅守文明法治的底線。愛國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所以青年在樹立、鞏固愛國主義的過程中,必須樹立理性思考的能力,理智愛國,警惕偏激言論的錯誤誘導,做一個理智愛國,文明愛國的新時代新青年。一些大學生由于受非主流思想的影響,國家意識淡化,對黨的認識出現(xiàn)偏頗,嚴重影響著青年的健康成長。新時代的“五四精神”要求當代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必須具備發(fā)自內心的愛黨愛國的能力和品質,這樣才能為增強新時代青年的軟實力增加底氣。
(二)有助于樹立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
“五四精神”所蘊含的科學與進步,可引申為以科學為基礎,以進步為目標,注重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在當代,青年繼承“五四精神”的進步意識具體化為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要想實現(xiàn)“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青年軟能力的指導作用,就要青年自覺樹立“雙創(chuàng)”意識。新時代青年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是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社會的需要,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需要。習總書記強調,“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4],并要求廣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信息化日益深入,新時代青年必須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來觀察世界和思考問題。必須引導他們以開放的眼光觀察世界,始終走在創(chuàng)新的前沿。不斷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和文化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提升自身軟能力。
(三)有助于樹立約束的民主意識
“五四精神”所蘊含的民主思想是實現(xiàn)自由自主,反對封建統(tǒng)治,抵制封建思想。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五四青年們對民主有了新的認知,無產(chǎn)階級的民主打破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的局限性,是真正是發(fā)揚民主。堅持正面?zhèn)鞑?,樹立約束的民主意識。青年一代作為民族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將規(guī)矩、法律牢記在心,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進行民眾活動,在規(guī)矩框架下進行民主活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非主流的腐朽思想不斷涌入國內,廣大青年還未趨于成熟,部分大學生在面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時,抵制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蝕。而作用“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青年進行無產(chǎn)階級民主的正面教育,將會引導學生摒棄低俗腐朽的東西,謹言慎行,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助于新時代青年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青年人有序合法地參與民主生活,為推動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及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提供人才保障。
三、實現(xiàn)“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青年軟能力培養(yǎng)的路徑選擇
“五四精神”的作用歷久彌新,在新時代背景下延伸出了新的內涵,對青年人軟能力培養(yǎng)具有指導作用。當今的企業(yè)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yè)的競爭也就是實力的競爭。企業(yè)在招聘中常常將“軟能力”的考核作為招聘的重要依據(jù),更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技術,是綜合素養(yǎng)而不是書本知識。所以,青年一代軟能力的培養(yǎng)刻不容緩,而用“五四精神”來培養(yǎng)新時代青年軟能力,需要青年自身、學校、社會這三種力量相互配合。
(一)將“五四精神”融入青年自身發(fā)展中
新時代青年軟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青年主觀的努力。以“五四精神”來培育青年軟能力,需青年自覺樹立“五四精神”自覺成為“五四精神”的實踐者。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喚起新思想,新思想引領新時代,也指導著新青年。習總書記勉勵青年孜孜不倦地進行學習,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既要打牢基礎知識,又要及時更新知識,既要刻苦鉆研理論,又要積極掌握技能。[5]青年要勇挑重擔,敢于吃苦,勤于學習,努力奮斗,要注重自身知識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育,更好地投身于國家建設之中。
“五四精神”始終是百年激勵青年一代不斷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并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廣大青年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廣大青年不斷自我提升的方向和目標。時代為青年發(fā)展提供了條件和舞臺,廣大青年一定要將祖國命運銘記于心,以英雄青年為榜樣,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新時代的歷史機遇下,在奮力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實踐中,激蕩青春夢想。
(二)將“五四精神”構建到校園文化體系中
將“五四精神”融入校園文化體系建設,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無時無刻地感受“五四精神”,對青年軟實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中融入五四精神,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五四精神。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使新時代青年充分了解軟實力培養(yǎng)的積極作用,同時加大宣傳五四運動彰顯出來的愛國主義以及強烈社會責任感精神,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能夠與時俱進。教師還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五四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且積極鼓勵學生能夠走出課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當代青年也需要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做好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推動國家的建設發(fā)展。另外,軟實力的培養(yǎng)還應合理應用多元化資源,讓新時代青年掌握國內外出現(xiàn)的大事,擴寬睜眼看世界的視野,提升辨別是非的能力,進而認清所要承擔的使命,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三)將“五四精神”融入社會實踐之中
實踐是檢驗一切理論基礎的試金石。加強“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青年軟實力的培養(yǎng),必須依托相關主題的社會實踐來進行,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的理解,讓他們真實地感受“五四精神”的內涵與外延,從而增強新時代青年的軟能力。參與社會實踐是提高青年責任意識的關鍵,大學生通過社會化實踐才會擔負責任,并在實踐中形成正確認識,進而強化已形成的責任意識。當代青年培養(yǎng)軟實力的主要目的在于在社會實踐中履行對他人、集體以及自己的責任。社會是提高青年責任意識的有效場所。目前,我國當代青年的實踐,從活動到組織、皆不夠全面與深入。大學生的實踐需朝著機制規(guī)范化、組織合理化、活動實踐化的方向前進,利用行之有效的組織方式、科學的實踐任務,高效的實行計劃,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性,進而讓當代青年的認識發(fā)生轉變,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機制的規(guī)范化為當代青年實踐全面發(fā)展亟待優(yōu)化的問題,需由企事業(yè)單位、政府部門以及高校等一同合作,構建切實可行的社會實踐活動,保證新時代青年軟實力培養(yǎng)的教育質量。社會實踐需要社會多方支持,給予當代青年更多實踐平臺與機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送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
[2]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77.
[3]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EB/OL].(2019-05-03)[2019-05-20].http://guancha.gmw.cn/2019-05/03/content32802028.htm.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172,52,59.
[5]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7-10.
課題項目:
黑龍江大學2019年學生學理論課題項目【“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青年軟能力培養(yǎng)的歷史啟示】,項目編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