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小敏
【摘 要】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還可以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首先要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其次是指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最后是開展活動與書為友。
【關鍵詞】 課外閱讀;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指導方法
課外閱讀活動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續(xù)和補充,它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蓖瑫r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以上?,F(xiàn)行的統(tǒng)編教材加大了閱讀量,同時要求老師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指導?,F(xiàn)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指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幾點做法。
一、營造氛圍,引領閱讀
良好的讀書氛圍能給人情感上的熏陶,使人不知不覺地愛上讀書。因此,我們要讓書香飄滿校園,讓學生與書為友,時時處處感受讀書的快樂。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課外讀書的興趣。
1.設立圖書角
學校在每個班級都設立了一個圖書角,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圖書館的氛圍,我專門設立了一個圖書管理員,學生借書、還書都要進行登記。當圖書角里的書看完了,我讓同學們選2至5本書帶到學校,看完后又把它拿走,并帶幾本新的來,這樣圖書角就像一個迷你圖書館,散發(fā)著濃濃的書香。每到課余時間,學生就會手拿一本課外書安靜地閱讀起來,讀到精彩之處,還會發(fā)出笑聲來,看到同學們愛讀書的樣子,我的心里也感到無比欣慰。
2.保證閱讀時間
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們學校設立了每周兩節(jié)的閱讀課,同時還利用早午讀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有時我會和學生一起,手拿一本自己喜愛的作品,就那么靜靜地看,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有時我會和學生共讀一本書,看完后,我們一起寫讀后感,再進行交流;有時我會親自朗讀自己喜歡的作品,把我的閱讀快樂帶給學生;有時讓學生朗讀他們喜歡的作品給大家聽,讓大家一起分享,從而感受優(yōu)美文字帶來的愉悅,體驗閱讀的樂趣。
二、激發(fā)興趣,驅(qū)動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驅(qū)動學生學習的最大原動力,只有當學生有興趣參與時,注意力才會高度集中,才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因此,老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主動去閱讀課外書,快樂接受自己想要的知識,使閱讀成為“悅讀”。
1.設置故事懸念,誘發(fā)閱讀興趣
每個小孩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從小在故事熏陶中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注意力立刻集中起來,兩眼閃爍著欣喜的目光,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因此,我常選擇一些益智、生動的故事作形象的講述,當故事講到最精彩、最吸引的地方,我會戛然而止,此時學生被我吊足了胃口,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吹竭@樣,我抓緊時機向?qū)W生推薦相關的讀物。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講《漁夫和魔鬼》的故事,當我講到漁夫救起了魔鬼,可魔鬼卻恩將仇報,要把漁夫殺死的時候,我停了下來,讓學生猜想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在一一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書并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請讀這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主動去閱讀這本書。
2.引導學生從課堂閱讀走向大閱讀
課內(nèi)閱讀指導是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和拓展,從課內(nèi)帶動課外閱讀的開展,內(nèi)外雙修。在課堂閱讀活動的開展中,我立足課本,有計劃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閱讀以課本例文為指引,以段引篇,以篇引章。如《草船借箭》選自《三國演義》,在學完這篇課文后,我向?qū)W生介紹了《三國演義》中其他一些有趣的故事,如《空城計》《無中生有》《暗度陳倉》等,孩子們聽得興趣盎然,紛紛說要看《三國演義》。又如在教學《景陽岡》《猴王出世》《“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些課文時,我又向?qū)W生推薦其余三大名著,介紹書中的精彩內(nèi)容,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實踐證明,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變“閱讀”為“悅讀”。
3.與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
眾多的名著被搬上電視或銀幕,比如我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還有動畫片《藍貓?zhí)詺?000問》《哈利波特》等,每一個小孩子都喜歡看電視,我們應該把握名著上映的機遇,投其所好,引導學生看原著,如果能讓學生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效果會更好。
三、指導方法,高效閱讀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每一天都有許多新書出版。學生要看的書很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看更多的書呢?我認為需要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才能讀得更多、更有效。作為學生讀書的引導者,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的指導:
1.指導學生精讀與粗讀。對短小精悍、描寫精彩的文章,我們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品讀文中的好詞好句,品讀作者的思想情懷。對篇幅較長、故事性較強的文章進行粗讀,使讀有重點。通過粗讀擴大知識面,通過精讀汲取精華。除此之外,還有跳讀、美讀、研究讀等方法,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
2.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日常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用“△”畫出好詞,用“——”畫出好句,并在句子旁邊寫出自己的所悟所得。遇到一些富有哲理或感人的文章時,還會讓學生寫寫讀后感,使學生的積累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思想得到進一步的深化。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課外閱讀。在教學中,我們有一種作業(yè),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積累好詞好句,寫寫感受。一年,兩年……孩子們的書讀得越多,積累的好詞好句就更多,文化的底蘊也就深了。
四、推薦讀物,優(yōu)化閱讀
課外閱讀好處多多,但并非開卷就有益。當今社會上的書良莠不齊,學生辨別能力差,很容易被壞書所誤導。因此,老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那么該如何選擇呢?我認為選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應選擇思想健康的書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與多個高尚的人對話?!焙脮运慕】邓枷虢逃?,以他的感人事跡鼓舞人,以他的高尚情操陶冶人,以他的科學知識豐富人。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讀好書,使學生從書中認識真、善、美,陶冶情操。
2.應選擇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的書
每一個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其讀書的興趣也有所不同。如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童話故事類的文章,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喜歡傳奇、驚險類的文章。我們應根據(jù)其興趣進行推薦。
3.應選擇不同品種的書
閱讀的品種要豐富。古詩韻律優(yōu)美、意境深遠,余音繞梁;散文語言優(yōu)美凝練,富有文采;小說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生動,文章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給人以心靈的陶冶,常識性的文章,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凡是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各種文體,我們都應讓學生多讀多看,拓寬孩子們的閱讀視野,吸收多方面的文化營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
五、開展活動,推動閱讀
為了讓學生能持久地保持讀書的興趣,教師應定期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使學生在閱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如:開展故事會、表演課本劇;辦手抄報比賽、寫讀書筆記比賽;期末評選“閱讀之星”或“讀書小博士”……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F(xiàn)在,同學們每天都十分積極地投入到閱讀中,他們在書海里盡情地暢游,沐浴著書的溫暖,浸潤著自己的心靈。
總之,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續(xù)和補充,它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陶冶情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善于利用多種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盡情地在書海中拾貝。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就會形成“渠成水自來”的情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