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培源 鐘培源 郭濤
甘塘在寧夏最西邊,包蘭鐵路從這里分叉,其中一路向西直奔河西走廊。即便已是四月,這里仍然一片枯黃,草、砂石、裸露的土地和遠處的禿山混成一種顏色;風不停地吹,黃沙裹挾下的天顯得灰蒙蒙的。一條黑色的柏油路縱貫而過,不時有車輛帶著馬達的轟鳴聲和摩擦空氣的呼嘯聲快速通過,沒有一絲停留的意思。
公路不遠處有一座紅頂白墻的兩層建筑立于荒漠之中,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色彩很跳,建筑頂上立著“中國石油 西氣東輸”八個大字,這里就是甘塘站。
西氣東輸管道進入寧夏第一站就是甘塘站,甘塘站的主要任務是承擔轄區(qū)內373公里管線巡護工作和向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輸配天然氣。甘塘站于2007年建站,當年7月投產,2008由功能聯(lián)絡站并入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管線建設的特殊要求選擇了甘塘站的位置,也注定有這么一批人需要奮戰(zhàn)在這茫?;哪?。
建站初期,各方面條件非常艱苦,荒灘之上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距離中衛(wèi)市90公里、距離景泰縣70公里、距離甘塘鎮(zhèn) 12公里。當時人員只能暫時住在甘塘鎮(zhèn)干打壘的土房子里。雖然艱苦,但甘塘站的員工們人心不散,大家都愿意扎根在此。站上的趙曉軍從2007年建站開始到現(xiàn)在一直在這里工作。據(jù)他介紹,那時甘塘的風沙比現(xiàn)在狂躁,每年春季沙塵暴吹得人面對面1米都看不清是誰。交通不便也讓人頭痛,兩三個月回一次家,站上唯一的一臺車既做通勤用又要巡線。趙曉軍今年58歲,還有2年就要退休了,公司考慮他是老職工原本打算調他到銀川工作,趙曉軍卻拒絕了,他說:“這地方我已經習慣了,這里的設備、一草一木都太熟悉了,親身經歷了站上的點點滴滴,有感情了,每次想到要走心里都會很難過?!?/p>
甘塘站肩負著向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輸配天然氣的任務,關乎到三省份工業(yè)、市民生活用氣的大事,他們的口號是“輸氣一刻不能斷,運行一刻不能停”,這個任務能否完成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是站上的宗旨,任何時候都是安全第一。他們的所有工作也是圍繞著安全進行的,建站至今,甘塘站沒有發(fā)生過任何安全事故。整個作業(yè)區(qū)有職工15人,工作時間是上一個月休半個月,上班期間所有人24小時值守,有命令隨時到位,只要一進站就進入工作狀態(tài)。有時站上工作多、人手緊,職工們會超期值班,忙的時候如果遇到父母住院也不能回家照顧。
中國石油的工作服是紅色的,員工們在站內吃飯、休息、娛樂時也都穿著工作服,就為了能在緊急時刻更快地進入工作崗位。他們的日常工作主要有例行設備巡檢、數(shù)據(jù)上報、線路巡查、消防演練、各類學習等,遇到線路施工,還要去完成監(jiān)護工作。每天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清晰有序。
甘塘站隸屬甘塘作業(yè)區(qū),轄區(qū)內有3個站,分別是甘塘站、馬蓮湖站、左旗站,都地處荒漠,尤其是馬蓮湖站,就在沙丘之中。雖然條件艱苦,但甘塘站的員工們也能找到生活的樂趣。在站外周邊植樹、種小菜園,綠意在周圍泛開,生機有了;粉刷房屋,添置硬件設施,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有了;辦好食堂,豐富飯菜種類,家的味道有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職工的心也越來越穩(wěn)定了。長達1個月、每天24小時的相守,站上的職工們更像是一家人,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一個鍋里攪勺子”。沒有吵吵鬧鬧的事情,同事間相處得很和諧。如果有誰從外面回來,無論帶來吃喝還是生活用品,一定是分給大家共享的。
工作上的認真嚴謹、同事間的互相團結、生活上的心情愉悅,為甘塘作業(yè)區(qū)帶來一項項榮譽。甘塘站多年被評為優(yōu)秀站隊,獎狀掛滿整面墻。前兩天作業(yè)區(qū)主任納學禮又為大家抱回了兩塊獎狀:甘塘站、馬蓮湖站在2019年度雙雙被評為標準化建設標桿水平站隊。
榮譽的獲得實屬不易,國家重要的天然氣資源從這里縱橫而過,大家都懂得,只要值守在這里,今后的工作只能比現(xiàn)在責任更大,也更繁重:管道環(huán)焊縫開挖驗證項目、輸氣任務的增加、轄區(qū)內還有一個站(左旗站)尚未達標驗收……這些都在等著他們。
甘塘作業(yè)區(qū)的職工們會迸發(fā)他們的使命精神和旺盛活力,讓這荒漠下的能源脈搏生生不息地跳動著傳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