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強
摘 ?要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千古流傳,故事中的桃園因此也引出了情義綿長的典故。紫砂作品“結義壺”即藉此為題,以紫砂陶的語言塑造了一件如桃花包裹一般義氣相結的紫砂壺。
關鍵詞 ?桃園結義;結義壺;創(chuàng)作
紫砂壺是一種服務于大眾的陶藝品,其工藝的基礎就在于面向生活、面向人民,像很多流傳下來的經典紫砂造型都是源自人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既有著實際存在的物質基礎,也帶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所以歷代紫砂壺造型的創(chuàng)作很多都要通過物質和文化兩個方面來進行體現(xiàn),將生活中的感悟轉化為創(chuàng)作的主題,同時引入各種歷史文化以及情感的概念,讓簡簡單單的紫砂壺充實豐滿起來,不僅能夠滿足人民日常的泡茶需求,還可以獲得更加深層次的精神享受,紫砂作品“結義壺”(見圖1)就是如此誕生的。
“桃園結義”不僅是一個流傳上千年的故事,在其流傳的過程中流露出的種種紛紛雜雜也被轉化為各種藝術創(chuàng)作,這些創(chuàng)作洋溢著飽滿的生活熱情和真摯的藝術情感,超越了具體形象的描繪,紫砂壺作品“結義壺”即是從中收獲的創(chuàng)作靈感,以桃花這一外在的物質輪廓包裹內在文藝哲理,從“義”出發(fā),引申變化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及讓人接受這種外在的抽象變化,結合每個人的想象獲得獨特的審美要素。
紫砂作品“結義壺”的壺身中寬上窄,將壺鈕塑造成桃花花瓣的形狀,壺底三足與壺身相連,看起來就如同三桃座支撐起了壺體,之所以如此塑造是因為“桃園結義”是三位英雄的史詩,更是身處于“三國”這一特殊的歷史時代,“三”這個數(shù)字在這把壺上就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選擇三足為底,即是從外形結構階段向這一段美好的文化印記致敬。這把壺在制作的時候主要有以下幾處難點,第一壺上的花瓣輪廓線所形成的塊面并非是對稱的,由于底部三足的原因,壺體上的裝飾線條所形成的區(qū)塊也就被分成了三份,這樣一來就會與壺流、壺把產生沖突,所以在制作壺身的時候選擇更為簡潔的分配方案,壺面兩側囊瓣對稱,將第三處與壺把重疊,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以流、鈕、把為中線的左右對稱方案,為造型的統(tǒng)一協(xié)調設置了一根基線,在左右有參照的情況下制作難度降低了很多。
由于壺面裝飾囊瓣需要講究一定的完整性與壺鈕上下呼應,所以壺把的處理就需要非常簡潔,在這把壺上采用了壺把倒置的鑲接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把”,由于囊瓣制作形成凸出的壺面,采用常規(guī)壺把就會使形體顯得過于笨重,所以在這里選擇了順勢而為的方式,讓壺把的線條適應壺面輪廓的走向,且倒把形態(tài)天生向下傾斜,會使重心進一步拉低,讓壺把下的底足顯得更加沉穩(wěn)。雖然從側面看壺面的布局以及壺底足的重心是帶有傾斜的,但這卻并不會影響到整體的穩(wěn)定性,一彎壺流甚至穩(wěn)穩(wěn)地向上抬頭,與壺把的線條走向形成呼應,平衡前后,將壺流和壺把融入整體的主題中來看,即可以想象出一幅桃花盛開枝杈繁茂的景象,這種抽象化的生動無疑為主題的展開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趣味。
除此之外,構成壺流的線條與壺體向下融為一體,雖然采用的是明接的方式,卻依然顯示出簡潔、連貫的藝術效果,這樣一來也就與壺面囊瓣裝飾及壺底部三足形成了視覺上的統(tǒng)一,壺面的囊瓣塑造采用貼和壓以及堆的手法,將制作好的圓形泥片堆貼于壺體之上,用脂泥均勻地粘接,邊緣處的倒角需要用鈍角的明針均勻地刮壓干凈,這一步制作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壺面干濕的變化以及按壓的輕重,不能破壞壺體本身的輪廓,同時用壓的方法勾勒出如意紋樣的伴生紋,用以表現(xiàn)花瓣的層層疊疊,圓潤的囊瓣線條形成一個大弧度的曲線向下延伸,至壺足終結,壺足以暗接的方式與壺上裝飾的囊瓣融合為一,同時也與整個壺身融為一體。由于采用了以流、把、鈕中心線為基準的左右對稱的形式,所以兩側的壺面幾乎相同,共同組成了一個簡潔、包容的壺體。
光潤的壺面無需其他裝飾點綴,因為這會破壞囊瓣所形成輪廓的整體性,所以在作品“結義壺”上壺面到壺口的部分出現(xiàn)了大片的空白,口蓋之間的處理也極為低調,在這個部分由于并非表現(xiàn)主題的重點,所以無需過多塑造,以本色為底色,以本形為基礎,向上承載襯托出壺鈕的多姿絢麗,向下聯(lián)系囊瓣造型勾通壺足。壺蓋的制作也是基于這種理念,簡潔、圓潤、端正,但需要注意的是,囊瓣裝飾以及前流、后把所形成的傾斜感并非事實上的壺體傾斜,壺身持正,壺口是一直保持水平的,這在塑造造型本身“趣味”的同時是需要保持和注意的。
從整體的創(chuàng)作來思考,我們在紫砂壺中引入歷史典故、引入種種故事,其核心就在于讓自己的作品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但越“復雜”的故事,所需要描繪的“筆墨”也就越多,這在紫砂壺制作上就體現(xiàn)在外形輪廓的復雜和制作工藝的繁復,這卻是與傳統(tǒng)紫砂壺所一貫顯露的氣質有所沖突的,要知道除去造型多變,肌理變化豐富的花貨作品,傳統(tǒng)紫砂的另一大特點在于形體的簡潔、古樸和流暢,繁復并非是紫砂藝術表現(xiàn)的首選。于是乎在引入更多“趣味”性表達的同時,還要將這些有趣的元素進行抽象化的改造,讓其既蘊含了全新的主題和趣味,又保持了紫砂壺一貫簡潔、連貫、流暢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