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亞平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領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表達真實情感。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激發(fā)寫作興趣、是我們思考的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我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就注重培養(yǎng)孩子寫日記的習慣,從一幅畫、一句話開始,循序漸進,為寫作夯實了基礎。
一、變換形式,不拘一格,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說話和寫話能力
日記就是對每天遇到的事、所做的事和感受的記錄,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形式比較枯燥。低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寫日記,興趣是最關鍵的,要想激發(fā)他們寫日記的興趣,對日記的要求應該更為寬松,內(nèi)容和形式可多樣:可以寫話,可以拼音,可以是一幅畫,可以是一個有趣的圖案,也可以是一張照片等等,日記的形式不受限制,只要學生能把想法表達出來就可以。
與此同時,也應抓好寫作基本功的訓練。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是學生寫好日記和作文的基礎。一、二年級的學生,剛踏入校門,打好字詞基礎是學習的關鍵。我們要把課堂當作訓練的主陣地,扎扎實實落實基礎訓練??梢酝ㄟ^課上學習的字引出詞語、再到組成句的說話訓練,比如一年級教學中,我出示一個字:天,學生可以組詞:天空、天生、今天、春天、天氣……,再用組的詞語說上一句話,孩子們說出的句子豐富多彩:小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我天生聰明;今天,我起床晚了,上學差點遲到了;春天來了,柳樹長出了新芽;今天的天氣可真冷啊,凍得我的手都紅了……讓孩子們在課上有話說。最初,孩子們表達的意思大部分不完整,教師要及時指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表達的意思就會清楚通順。課上,我們以培養(yǎng)說話為依托,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寫起來也會慢慢有方向。一年級階段,學生認識的字還少,有的字會用拼音代替、用圖片代替,只要能把意思表達出來就可以。隨著學習的深入,識字量的增加,學生的日記會逐步轉(zhuǎn)化為規(guī)范的純文字形式。
二、尋找方法,指導學生寫好觀察日記
看圖說話、看圖寫話是低年級作文訓練的重要形式,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課上可以根據(jù)一二年級對看圖說話、寫話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圖畫,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看看畫中都有什么,哪些人或事,在什么地方,都在干什么;每幅圖畫之間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邊看邊想,可以寫或說一句到幾句,表達的句子也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根據(jù)情況指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通順就可以。課上,學生的奇思妙想會隨時出現(xiàn),教師要抓住時機及時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課下,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觀察任務,比如:周末到海山公園看一看公園里的變化;自己主動為媽媽做一件事,觀察媽媽對你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每天晚上的月亮有什么變化等。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觀察日記,教師可以從內(nèi)容、表達的順序、寫作手法等方面加以指導,學生再根據(jù)教師的指導修改日記,這樣一步步指導,教給學生寫觀察日記的方法。此外,只要學生能把觀察到的東西寫下來就可以,要求不要太高。
三、寫日記要貼近學生生活,讓源頭活水長流
寫生活是寫作教育的基礎和趨勢??v觀作文教學改革,雖然各地教育名家在寫作方面的研究角度和層面不同,但也有共同之處:就是都提倡讓寫作盡可能地接近生活,讓生活成為寫作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和素養(yǎng)。國外中小學作文訓練也一直強調(diào)“豐富生活體驗”。世界發(fā)達國家——美國,更是將作文引進生活。日記內(nèi)容也主要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寫日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連。教師要指導學生不僅要留心家庭、學校生活,還要把眼光放到家庭、學校之外:周末的音樂噴泉、動物園的猴子、土門關的小吃、十里畫廊、國家的大事等,都可以寫入日記,成為寫作素材。把心底的秘密悄悄傾吐,把高興的笑、傷心的淚融入日記當中,讓學生融入社會、貼近自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能讓日記的源頭之水長流。
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在于堅持;堅持一下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兒童文學作家樊慶榮每天堅持寫日記,一寫就是50多年,寫日記已經(jīng)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說:“經(jīng)常寫日記,不僅有助于提高寫作水平,還能鍛煉一個人的毅力,養(yǎng)成愛觀察、愛動腦的好習慣?!蔽覀円褜W生帶進日記世界,讓日記伴隨他們的童年一起成長,讓一篇篇佳作童心閃爍、文采飛揚,煥發(fā)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