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強
【摘 要】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要求教師更新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人文本,開展課程教學。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力
教育,教師首先要明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尚未完善,正處于身心發(fā)展不健全的階段,對待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力。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課程學習,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提升小學生認知、分析能力,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做一個懂法、知法、守法的人。為此,道德與法治課堂,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文本,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活學生學習路徑,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生活、融入社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化發(fā)展。
一、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教學方式對學生影響甚大,如果教師還是一昧地進行“填鴨式”教學,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學生就無法很好地養(yǎng)成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只知道被動地接受,沒有主動去探索的意識。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需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探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讀懂彼此的心》一課時,教師要清楚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達到這一目的。一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設計好教學方案,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要求積極參與就可以了。但是,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學習《讀懂彼此的心》這一課,結合自己成長的時光,思考在與家人相處時對父母有哪些方面不理解?自主進行探究,引導他們感受父母的愛意,以及如何表達??傊?,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出來,鼓勵學生勤動腦,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謹記教學的目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自己則是扮演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
二、改進手段,以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科技不斷發(fā)展,要求教師要能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要多加嘗試把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我們可以通過圖片、音頻與視頻的結合和統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能具體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的內容,也讓課堂更加豐富,有層次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多樣性和魅力,并鼓勵他們探索民間藝術背后的價值和意義,以激發(fā)出他們的熱愛之情。但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對于民間藝術并不熟悉,他們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書本及影視作品之中,很難發(fā)現民間藝術的產生與傳承,民間藝術的地方色彩,民間藝術的歷史等。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多媒體中的聲音、動畫、視頻等展示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以促使小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的強大魅力,從而構建起高效課堂。像廣東的舞龍舞獅、潮汕地區(qū)的潮劇、江西景德鎮(zhèn)的瓷器等都是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觀看多媒體視頻時,小學生會發(fā)現民間藝術精彩紛呈的一面,能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小學生探究家鄉(xiāng)的民間藝術,感受家鄉(xiāng)人民的聰明才智,以加深小學生的印象,激發(fā)他們的熱情。
借助多媒體輔助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促使他們更直觀地了解學習內容,強化理解,能帶給學生更多全新的體驗,促使他們將所學知識真正內化成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豐富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在新時代教學課堂中,要求教師要改變陳舊傳統方式,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拓展延伸,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何豐富教學內容,我認為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創(chuàng)設符合教材內容情境,通過學生容易認知的事例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便于學生接受并掌握教學內容;二是讓學生對于教材內容進行改編拓展,根據自我理解與認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改編故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三是完成教學內容后,根據教學實際,進行拓展延伸,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引導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良好的行為。
例如,在學習《說話要算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以大家熟悉的諺語“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睂胝n文。讓學生解釋一下這個諺語的意思,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當中,自己有沒有做過說話不算數的事情,對自己產生了什么影響······通過種種事例,讓學生覺得做人要講信用,否則會讓自己不再讓人信任,遭殃的是自己。在教學內容結束后,教師再可以結合其他實例,去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時刻記得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學生。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多元化的內容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做一個講誠信的陽光少年。
四、聯系生活,開展實踐活動
學以致用,在引導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把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能熟悉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處理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內容是切實有效的。只有這樣,學生會更加樂于投入到學習之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也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學習《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時,讓他們在課后搜集整理其他關于禁毒的法律規(guī)定,思考并與同學討論吸毒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諸多危害,編制手抄報。搜集整理吸煙的危害,讓學生組成“戒煙小隊”,在家庭與社區(qū)中,告訴大人們吸煙的危害,勸說他們戒煙。
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能將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可促使小學生在切身參與中去感受和學習,強化了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有助于他們成長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
總之,作為新時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必須明確自身的重要責任,從多角度探究有效的新式教學活動,更好地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姜傳書.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8(31):73.
[2]單安花.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探索[J].考試周刊,2019(33):136.
[3]孫麗丹.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J].新課程研究,2020(35):69-70.
(作者單位:惠來縣鰲江鎮(zhèn)石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