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萍
摘?要: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其注意力,是高效課堂教學開展的前提。本文基于高中生物教學特點,對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原則及策略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整堂課的成功有著奠基作用,導入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和對后續(xù)知識的求知欲望,可以說有效的課堂導入是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保證。
一、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導入原則
1、針對性
課堂教學導入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學生、教學內容以及課型三個方面。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唯一主體,一切教學活動設計都要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進行,課堂導入自然也不例外。根據學生的原有認知經驗和學習能力,以激發(fā)其內在學習興趣為主方向。其次,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教材及其它教學資源,屬于課堂教學中的任務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既要為教學內容的呈現而服務,也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的特點來彰顯出生物學科的科學性與探究性特點,確保學生能夠形成相應的學習習慣和學科觀念。最后,根據不同的課型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導入方法,比如本課內容主要是對概念知識的講解,教師就可以借助舊知來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和復習;內容是有關實驗探究的,就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來引出本課的主題等等。
2、啟發(fā)性
課堂導入階段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的容量來選擇合理的問題,確保能夠將學生快速地帶入到學習狀態(tài)當中,引發(fā)思考和質疑。一般地,問題不需要過多,但要確保能和接下來的其他問題產生聯(lián)系,呈現出層層遞進的關系,形成課堂教學情境,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足夠的想象空間中進行充分思考和探究,從而對知識結果產生強烈欲望,由思維帶動其他感官一同參與到課堂之中。同樣地,師生關系也在這樣一個恰如其分的良好課堂氛圍中得到了增進,一起為最終教學目標的達成所服務。
3、系統(tǒng)性
整個課堂教學的導入階段應體現出課程知識內容的系統(tǒng)性與教學設計科學性等特點??v觀高中生物課程教材,每一個板塊的知識都在專題章節(jié)下呈現出了系統(tǒng)化的特點,這同時也是在要求著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理和歸納,為日后形成一個系統(tǒng)、牢靠的知識體系貢獻一磚一瓦。那么回到課堂導入話題上來,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它既需要教師能夠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喚醒學生的內在知識記憶,也要對未知的新內容產生興趣,通過回顧、復習、情境等多種方式來將學生帶入到新課教學當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牢牢把握、完全消化新的知識內容。所以,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教學導入及相關環(huán)節(jié)內容的設計必須要綜合到教材、學生、資源等多方面因素,多環(huán)節(jié)相互作用,促進教學的有效實施。
4、趣味性
趣味性指的是教學導入過程既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也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善于從豐富的生物世界中挖掘具有探究意義和趣味性的內容,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此外,導入的課外內容要與本科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如運用生活化的情境,或是一些趣味性的演示實驗等方式來進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5、科學性
生物是一門具有實驗性的自然類科學,高中生物課程秉承這一特點,同樣在追求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前提下,不斷地在對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那么教師在進行新的教學實踐嘗試時,應該首先考慮到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根據生物學科的科學性特點來不斷完善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多樣形式,用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興趣,但同時也要避免在資源選擇上的錯誤,以免誤導學生。
6、簡潔性
導入環(huán)節(jié)雖然只占有一節(jié)課時間中的較少部分,但其功能性是不可替代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短暫的時間,用精煉的語言表述結合多種直觀化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既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又要留有空白,促進學生的自覺建構,使其能夠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導入策略
1、加強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共同活動,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能夠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和理解,從而促進教與學之間的配合。因此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精心設計導語,抓住時機,合理提出探究性問題,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間,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探究。
2、促進知識遷移
溫故知新是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特點之一,教師會在課堂教學一開始通過引入之前的舊知識來引導學生找尋其與本課即將要學習的新知之間的聯(lián)系。從這一點上來看可以發(fā)現,課堂導入絕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應當是為學生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推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來進入其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充分把握學生的認知結構,根據其所學知識和掌握程度來精心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課堂導入,促進學生對新知的遷移和建構。
3、引導學生探究
巧妙的設置疑問,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促進其發(fā)展。例如,在講解“伴性遺傳”時,教師向學生展示白化病患兒、紅綠色盲的檢查圖、抗維生素D的佝僂病患兒以及三種遺傳病患病幾率的數據圖,引導學生發(fā)現為什么有的遺傳病,男女患病幾率一樣,而有些又不一樣?紅綠色盲與佝僂病這兩種遺傳病都與性別有關系,但具體表現為什么又不相同?
4、充分利用實驗
實驗是生物課程的一大特點,同樣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導入過程中一般可以利用直觀生動的演示實驗來將抽象的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引導學生透過實驗現象,了解知識,發(fā)現并掌握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中,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在課下結組進行對植物向光性的探究實驗,定期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并進行記錄;在課上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記錄,再提出問題:實驗中的兩組植物在遮光前后的生長方向分別有什么特點?是什么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由此將學生引向對植物向光性的探究。
綜上所述,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開啟,有效的導入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導入手段,既要敢于創(chuàng)新和嘗試,也要以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參考文獻
[1]?張德鋼.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課堂導入法探討[J].亞太教育,2015(29):279.
[2]?馬蘭.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有效導入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