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歡
摘要:幼兒階段是人的語言發(fā)展的關(guān)鍵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從幼兒園抓起。筆者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認為自己有責任有義務為提高幼兒表達能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下文中,筆者將從建立獎勵制度樹立學習榜樣,豐富教學模式以及加強幼兒之間的交互合作三個方面展開探究。
關(guān)鍵詞:學前教育;表達能力;教學策略;探究
幼兒階段是人學習語言提升表達能力的黃金時期,幼兒本身時間較為充足對于新鮮事物很感興趣,總是無意中模仿父母或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幼兒在學前教育中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識字和表達,在認識漢字和學會表達之后才能開始后續(xù)的運算等其他項目的學習。幼兒園教師要能夠把握幼兒學習語言提升表達能力的黃金時期,為幼兒營造學習漢語提升表達能力的氛圍,幫助幼兒獲取表達能力提升的成就。
一、建立獎勵制度,樹立學習榜樣
幼兒經(jīng)常模式教師的言行舉止并不意味著他感受不到語言表達訓練的枯燥。幼兒是時不時模仿教師說的話是因為對教師的表述方式和表述的內(nèi)容有興趣,教師如果一味地要求幼兒模仿和學習那么其肯定會因為語言表達訓練的枯燥而喪失表達自己的興趣。提高幼兒表達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周密的計劃和一定的時間,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一定要有恒心和耐心,切忌揠苗助長。
幼兒本身對語言訓練模仿有興趣,教師就要利用幼兒對語言訓練模仿的興趣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營造教學情境。幼兒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是短暫的,不具有持續(xù)性,這需要教師抓住機會將學生引入自己預先創(chuàng)設好的教學情境中,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幼兒的天性活潑好動,部分幼兒還有吃零食的習慣,教師可以采用獎勵教學模式。對于那些跟隨教師進行語言模仿訓練的,教師在幼兒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模仿任務之后獎勵其一定量的零食,或者允許其在安全范圍內(nèi)自由玩耍。對于那些未能完成規(guī)定訓練任務的,教師也不要批評,根據(jù)分析幼兒不能完成的原因?qū)φZ言表達訓練進行適當調(diào)整,但是不給予幼兒計劃中的獎勵。未能完成任務的幼兒看到其他完成訓練任務的小朋友自由玩耍和吃零食之后自然而然就會努力完成訓練任務,爭取自己未獲取的獎勵。
二、豐富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使幼兒感到厭煩,一味地獎勵幼兒會讓幼兒對獎勵內(nèi)容麻木,并逐漸失效。因此,教師要豐富教學模式,通過多樣化的語言訓練活動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模仿興趣。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幾首兒歌,當幼兒聽到兒歌后開始跟隨多媒體音頻進行哼唱。教師讓幼兒感受兒歌的歡快節(jié)奏和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比較適合當做幼兒學習模仿的范本,教師在選擇兒歌時不僅要考慮兒歌的題材內(nèi)容,還要注意兒歌的節(jié)奏韻律以及兒歌的篇幅長度。確保兒歌內(nèi)容積極健康向上,確保兒歌節(jié)奏輕快律動性適中,確保兒歌的篇幅長度簡短,讓幼兒不至于厭煩兒歌。教師在播放幾遍兒歌之后,隨機挑選幾個小朋友讓他們進行復述,有的小朋友完完整整的唱了出來,有的小朋友中間漏掉了幾句話,這都值得教師的表揚鼓勵。預熱課堂氣氛之后,教師可以正式教幼兒唱兒歌,首先是歌詞的解釋,學唱兒歌之前要能夠理解歌詞的含義,不理解兒歌含義單純的跟隨著教師吟唱達不到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兒歌教學中,要注意適當放慢兒歌的節(jié)奏,并及時糾正幼兒的發(fā)音錯誤,在保證發(fā)音正確的前提下再強調(diào)兒歌的節(jié)奏感的韻律感。
單純的學唱兒歌時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根據(jù)兒歌編排舞蹈動作或者設計游戲活動,讓幼兒感受到學習兒歌的快樂。教師可以通過丟手絹這一兒歌,帶領(lǐng)幼兒進行丟手絹的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人身安全,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磕碰。通過游戲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樂趣,調(diào)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完成提升幼兒表達能力的教學任務。教師帶領(lǐng)幼兒學唱兒歌,帶領(lǐng)幼兒進行游戲活動都是為了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消除幼兒對語言訓練的反感和枯燥。教師要掌握幼兒的學習模仿情況,根據(jù)具體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但是教學模式過多的話可能會造成反作用。教學模式變化較快,幼兒對于上一個教學訓練還沒有明白,下一個教學訓練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于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幼兒來說是一種“摧殘”。教師要把控教學節(jié)奏,盡可能放慢教學進度讓幼兒有一個緩沖適應的時間,確保最大限度的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
三、加強幼兒之間交互合作,促進雙方共同成長進步
部分幼兒園甚至開設了英語啟蒙教學,這在筆者看來是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幼兒本身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而且每天能夠全神貫注的學習時間也不多,在幼兒母語學習還尚未取得一定成果時貿(mào)然開設英語啟蒙教學是對幼兒的不負責任。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責任義務,通過合適的教學策略手段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而不是隨性而為,提升幼兒表達能力需要教師的持續(xù)努力付出。教師要利用幼兒學習語言表達的黃金時期,加強幼兒之間的交互合作,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這對幼兒以后的成長發(fā)展有益處??v觀二十一世紀各領(lǐng)域中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技術(shù)上的突破都是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jīng)落幕,教師要鍛煉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只有以團隊為單位,發(fā)揮每個團隊成員的特點,大家互相取長補短才能將效益最大化。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團隊合作意識的熏陶,讓幼兒意識到人多力量大。
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模式,在游戲中鍛煉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和鍛煉學生合作意識這兩者是不矛盾的,甚至還有促進作用,幼兒對教師生來就存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的存在利于教師把控教學節(jié)奏,但是對于幼兒學習表達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教師倡導促進幼兒之間的交互合作更有利于幼兒學習表達,提升表達能力。幼兒之間通過交互合作,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提高了學習效率的提升收獲了他人的友誼和尊重,這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李曉萍.淺談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19 (30):51-52.
[2]袁青.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三途徑”[J].甘肅教育,2018 (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