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是浙江臺州市使用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后的首次中考。臺州市中考語文命題總體思路,是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為依據(jù),堅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的課程評價理念,命題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指向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交融。
2019年臺州市中考小說閱讀試題的閱讀材料,是程奮只的小說《耍面》。之所以選擇這篇小說,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這篇小說傳統(tǒng)文化氣息濃厚、情節(jié)曲折、內涵豐富、主題積極,是一篇蘊含人文精神、充滿正能量的小說。小說中余師傅教育徒弟學藝要靠真功夫,學藝、做人不要走歪門邪道的主題,給學生以精神滋養(yǎng)。二是小說是常見的閱讀材料,考查涉及相關知識點較多,包括情節(jié)概括、主題理解、環(huán)境作用、敘述方式、語言表述等,能夠有效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三是《耍面》這篇小說命題點豐富,比較好地融合了語言、思維、審美、文化,跟我們本次命題提出的“文學作品閱讀考查應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相契合。
在《耍面》文本閱讀考查中,我們共命制了4道題,涉及小說的結構分析、語言品析、場景賞析、主要人物判斷等。這些題目都需要學生在精讀文本并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才能完成。除考查小說的相關知識外,我們在命制試題時力求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理念:立足學科素養(yǎng),重視閱讀能力,關注思維品質。
第1題考查小說的結構。要求概括小說第⑦段的內容,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在文學作品閱讀中,概括能力是基本能力,概括小說的內容是小說的常規(guī)考查方式。本題不僅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還重點考查學生理解小說內容和結構關系的能力。為了敘述的需要,小說中經(jīng)常使用插敘這種敘述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補充、交代了情節(jié),起到鋪墊作用,而且豐富了文章內容,避免平鋪直敘。概括語段內容,分析、闡明語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不僅要求學生整體感知小說的內容,還要求學生對作品的結構做出分析和評價。
第2題要求辨析小說第⑨段中師徒兩人的“笑”意味有何不同。要求學生品味重要詞句的豐富內涵,對文章中的重要詞句做出解釋和分析。此題要求學生結合語境,揣摩分析小福子和余師傅比賽前的內心世界。小福子因為覺得自己肯定能夠打敗師傅,取代師傅的位置,內心十分得意;余師傅因為知道小福子回來的真正目的,內心非常淡定。命制這道題目,是為了落實“新課標”關于閱讀的具體要求——“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第3題要求賞析“耍面”的兩個場景。“新課標”指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們設置此題是為了考查學生對小說中場景的賞析能力。此題緊扣小說的文本特質,旨在讓學生對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做出評價與分析。兩個場景是小說中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別描繪了小福子和余師傅耍面的高超技術,內涵豐富而有味,給讀者以美的享受,也為讀者進一步領會小說的主題做準備。學生作答時一定要緊扣“抓”“拿”等動詞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作用,還要說明“比喻”“對比”手法運用的效果,并且要理解兩個場景都用側面描寫手法的妙處。這三個方面形成三個得分點,為了降低難度,我們將賦分標準設置為答出兩點就給滿分。此題給學生的啟示是:閱讀小說不僅要關注情節(jié)、人物、語言、主題,還要學會賞析。可從詞語、修辭手法、描寫手法等綜合運用的效果來進行賞析。在學生平時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應強調這一點。
第4題為探究題,探究小說的主人公是余師傅還是小福子?!靶抡n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們設置此題的出發(fā)點就在于此。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主旨的理解情況。學生需聯(lián)系對整篇小說的閱讀體驗,才能對此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此題稍難,既考查學生對小說主旨的解讀能力,又考查學生發(fā)散思維和深度思維的能力。學生在進行比較、分析、整合、評價后,才能得出結論。設置此題也是為了考查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中探究、創(chuàng)造等高階思維的能力。答案設置分層賦分,考查學生思維品質的差異——若學生只從“對人物做出簡單評判”的表層理解,只能得2分;若只從“人物形象”做淺層理解,最多得4分:如果能從小說主題層面深度理解,則給滿分。
這4道題目,既關注了小說閱讀考點的科學統(tǒng)一,涉及結構、語言、場景、主題,又融合了思維、審美和文化等,指向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2019年浙江臺州市中考小說閱讀試題見本刊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