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豪,任梓溪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xiàn)代化引發(fā)的社會問題愈發(fā)引得人們關注。近年來,轉基因食品的相關信息頻頻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這種旨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提升作物抗病蟲害能力的新型科學技術一被研究,它的商業(yè)化種植便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關注。2012 年,由于“黃金大米”案被曝出,一時間轉基因食品再次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同年崔永元赴美國考察轉基因食品,并在北京召開關于赴美考察轉基因食品調查結果的說明會,公開得出轉基因食品有危害性的結論,引起軒然大波,引發(fā)社會恐慌?!稗D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時間爭議不斷,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應加強轉基因研究,并應該對公眾進行科普?!稗D基因”作為一項先進的科學技術,由于公眾的文化程度、社會環(huán)境及身份等的不同,對于轉基因食品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媒體如何正確報道有關轉基因食品的事件成為具有研究意義的議題。而《科技日報》作為我國的主流科技媒體,承擔著報道國內外科學技術進展、公布科技方針政策以及普及科學知識的職責,對于轉基因食品相關議題的報道更是不可或缺[1]。本研究正是基于此點,選擇《科技日報》作為研究樣本,希望探索出傳統(tǒng)官方媒體在報道轉基因食品這樣具有爭議性的議題時有何特點,并根據其報道特點得出結論。
《科技日報》作為由國家科技部主辦,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xié)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國內主流科技媒體,一直是官方在有關科技性報道方面的先鋒。作為科技方面的喉舌,《科技日報》發(fā)行量廣,新聞板塊眾多,關注著科技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選擇《科技日報》作為本研究的樣本,不僅有利于研究的開展與進行,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
筆者將CNKI(中國知網)報紙數(shù)據庫作為尋找《科技日報》樣本的數(shù)據源,將時間限定為2014 年6 月1 日至2019 年6 月31 日,并用“轉基因”作為關鍵詞進行全文檢索。這里需要解釋的是,之所以用“轉基因”作為關鍵詞進行全文檢索,是因為轉基因食品指的是利用生物技術,將某些物種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特性,使其在性狀、營養(yǎng)品質等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這種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叫做轉基因食品[2]。因此轉基因食品包括轉基因大豆、轉基因蘋果等轉基因作物,當轉基因三文魚作為食物出現(xiàn)在報道中時,也是研究的對象。所以,用“轉基因”作為關鍵詞進行全文檢索,避免了樣本搜集不全的現(xiàn)象,以及標題未提到轉基因食品但文章有關轉基因食品的情況。根據與此,將每一則擁有獨立標題的新聞報道作為一個分析單位,在CNKI 報紙數(shù)據庫得到255 條樣本,經過整理與分析,去掉談轉基因技術、轉基因安全、轉基因產業(yè)以及并未涉及轉基因食品的轉基因作物的樣本,最終搜集《科技日報》的有效樣本為90 個,本研究將這90 個樣本均列為研究樣本。
針對過往對新聞報道的框架分析的研究,文章將以臺灣學者臧國仁的框架理論為基礎,運用高、中、低層次結構為基礎對相關類目進行分析。高層次結構以報道立場視角編碼表為主,其中的類目包括:消息來源、報道傾向、觀點表達、感情色彩、不同國家呈現(xiàn)5 個方面;中層次結構以議題內容編碼表為主,類目包括:報道時間、稿件來源、報道主題、報道區(qū)域、重點部門及人物呈現(xiàn)5 個方面;低層次結構則以文本形態(tài)呈現(xiàn)編碼表為主,類目包括報道體裁、報道篇幅、符號體現(xiàn)、標題形式呈現(xiàn)、標題內容呈現(xiàn)5 個方面。本研究希望通過這些類目將《科技日報》的樣本進行有層次的區(qū)分,符合臧國仁抽象到具體的框架理論的同時,也能讓研究變得更加清晰,結論一目了然。
根據文章的類目建構,文章類目涉及的高層次結構主要通過報道立場視角編碼表來體現(xiàn),類目分別包括消息來源、報道傾向、觀點表達、感情色彩以及不同國家態(tài)度呈現(xiàn)。
2.1.1 對轉基因食品的描述程度
從消息來源上看,《科技日報》的消息源最多來自生物學領域科學家,其次是政府組織,非生物學領域專家則是最少。由此可見,《科技日報》的消息來源嚴謹真實,科學家以及政府都是較有代表性,且說服力強的消息源,從這里得來的消息不僅會讓報道客觀,也會讓公眾信服,體現(xiàn)了《科技日報》作為傳統(tǒng)媒體嚴謹把控消息源的把關人特性。
從報道傾向中以及感情色彩中發(fā)現(xiàn),不論是標題報道傾向還是正文報道傾向,《科技日報》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報道均呈現(xiàn)中立的傾向。除此之外也存在著正面和負面的傾向,正面傾向居多。標題中感情色彩的運用要超過正文中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說,《科技日報》作為主流傳統(tǒng)媒體,雖然一直保持著中立的傾向,但標題會運用一些情感色彩用以吸引讀者,正文仍然保持客觀?!犊萍既請蟆返倪@種情感化立題,客觀性表述可以不僅可以吸引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關注,還促使公眾閱讀客觀、中立以及較為科學的報道,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媒體也在積極的吸引公眾了解轉基因食品相關事件。
在觀點表達方面,《科技日報》采用直接表達和間接表達相結合的方式敘述轉基因食品相關事件,并非僅采用直接的報道方式,但直接表達轉基因食品的報道超過半數(shù)。例如文章《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讓數(shù)據說話》在表述轉基因食品相關事件時,并非從事件本身入手,而是對轉基因技術的發(fā)展情況進行概述,在技術的發(fā)展中進一步闡釋轉基因食品的可食用性,從側面解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讓更多的消費者接納。
在不同國家態(tài)度呈現(xiàn)方面,標題中未提及不同國家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態(tài)度的居多,占68.9%,提及不同國家態(tài)度的標題僅占總樣本的31.1%。但是在將報道主題和不同國家態(tài)度呈現(xiàn)進行交叉表分析時發(fā)現(xiàn),在標題中提及不同國家態(tài)度的文章的報道主題以政治主題為主,且由圖1 可以看出,唯有政治主題中標題提及對不同國家態(tài)度的文章數(shù)量大于標題中未提及不同國家態(tài)度的文章數(shù)量。
圖1 報道主題與不同國家態(tài)度呈現(xiàn)條形圖
2.1.2 報道呈中立傾向,且不隨時間變化
由表1 可以看出,不同年限在報道傾向上多為中立,雖然有正面和負面的報道,但是中立的態(tài)度一直占大多數(shù)。不論是標題的報道傾向還是正文的報道傾向都不隨時間變化,呈中立傾向。
表1 報道時間與報道傾向分析表(%)
2.1.3 消息來源單一無感情色彩,多為科學性報道且與主題呼應
《科技日報》的消息來源主要集中在生物學領域科學家和政治組織,這樣的消息來源使得《科技日報》的報道主題以科學主題和政治主題為主。當消息來源和報道主題作為類目進行卡方檢驗(表2)時,發(fā)現(xiàn)p<0.001,兩者存在關系。由此可見,《科技日報》作為官方媒體,報道時的信息源雖較為單一但是可信度強,且報道主題受消息來源影響,更偏向科學和政府。筆者又進一步將消息來源與感情色彩作為類目進行卡方分析(表2)時,發(fā)現(xiàn)消息來源與標題中的感情色彩有關系,p<0.05,但與正文中的情感色彩并無關系。p>0.05,說明《科技日報》在進行報道轉基因食品時,并未在報道的具體內容中增加自己的主觀色彩,較為客觀。
表2 消息來源、報道主題、感情色彩卡方分析表
根據文章的類目建構,文章類目涉及的中層次結構主要通過報道立場視角編碼表來體現(xiàn),類目分別包括報道時間、稿件來源、報道主題、報道區(qū)域以及相關重點部門及人物呈現(xiàn)來呈現(xiàn)。
2.2.1 對轉基因食品的表達程度
從報道時間上來看,2014 年、2015 年、2016年《科技日報》的報道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并在2016 年達到最高值,且2016 年為研究時間段中報道量最多的年限。2017 年的報道量急速減少,在2018 年有明顯回升趨勢,但是報道量并沒有超過2016 年,2019 年報道量最少。綜合來看,2016 年是轉基因食品相關事件最多的一年。例如110 位諾獎得住敦促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反對轉基因,美國通過轉基因標識法案,新修訂《食品安全法》要求轉基因食品應顯著標示,俄羅斯全面禁止轉基因,德國立法禁止轉基因種植等。因此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報道在這一年達到了峰值。
從稿件來源來看,在2014 年到2019 年間的樣本均為原創(chuàng),由此可見《科技日報》堅持獨立采訪、寫作、編輯等新聞生產最基本的原則,堅持自己完善的采編流程,也體現(xiàn)出《科技日報》的采編體系完善,能更完整的表達轉基因食品相關議題。
從報道主題上來看,《科技日報》多以科學主題為主,關于政策環(huán)境、國際轉基因食品大環(huán)境的環(huán)境主題居于其下,經濟主題報道量最少。由此可見,《科技日報》作為主流媒體,以陳述轉基因食品事件、向公眾科普轉基因食品的科研進度或相關政策環(huán)境是其重要主題。
從報道區(qū)域上看,轉基因食品的相關報道是以宏觀敘述為主,對于全國性區(qū)域的報道最多,其次是北美地區(qū),北美地區(qū)以美國為主,美國一直是轉基因食品研究、食用的大國之一,再次就是報道中國和其他大國對于轉基因食品的交流與碰撞,最少的是南亞地區(qū)。而在南亞,印度是轉基因食品報道中最常被提及的區(qū)域。
在相關重點部門及人物呈現(xiàn)方面,《科技日報》在標題中提及政府部門或國家領導人或提及轉基因食品領域專家或關鍵人物都為16.7%,標題中未提及則占有83.3%,占八成以上。由此可見,《科技日報》并沒有在標題上過多提及國家領導人以及專家等人物。在為數(shù)不多的標題中提及政府部門或國家領導人的文章中,大多屬于環(huán)境主題,而標題中提及轉基因食品領域專家或關鍵人物的文章大多屬于科學主題。
2.2.2 不同報道區(qū)域的報道主題不同,有傾向但無明顯感情變化
不同報道區(qū)域以不同的報道主題為主。當新聞報道是東部地區(qū)時,食品安全主題是被報道的重點;當新聞報道側重中部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時,并沒有相關的主題與之匹配,也就是說在選取的2014—2019年度的《科技日報》關于轉基因食品報道的樣本中,沒有關于中部和西部的相關報道,這體現(xiàn)了《科技日報》在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報道時所涵蓋的范圍并不是全部;在報道區(qū)域是東北時,環(huán)境主題和政治主題是重點,而東北地區(qū)主要的側重點是黑龍江省,黑龍江省作為全國最反對轉基因食品的地區(qū)之一,政府的決策以及全省的經濟發(fā)展大環(huán)境可以很好的表現(xiàn)出黑龍江反對轉基因的原因;在全國性區(qū)域中,食品安全主題是被報道的側重點,由此可見,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直是公眾所擔心的話題,也是媒體報道的重點。相對于國外,當報道區(qū)域是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地區(qū)時,科學主題和政治主題成為了側重點,美國作為轉基因食品進出口以及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研究的重點國家,一直有自己的研究團隊,也經常在國際上表達著自己關于轉基因食品的看法與言論;以巴西為主的南美地區(qū)則是以經濟主題為主,這也體現(xiàn)了發(fā)展中國家會考慮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帶來經濟效益以及種植轉基因作物是否有益于本國發(fā)展以及國民收入的特點,報道符合事實情況;而歐洲則以食品安全主題為主,歐盟一直將食品安全作為衡量轉基因食品是否能被接受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當報道主題是中國和其他大國時,報道主題以科學主題和環(huán)境主題為主,這也體現(xiàn)了當今時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對轉基因食品有一定的研究,各國之間也有轉基因食品科技上的交流、探討、合作甚至摩擦,除此之外也會對當今轉基因食品發(fā)展的國際政治大環(huán)境有一定程度上的討論?!犊萍既請蟆窂膶嶋H出發(fā),將不同的報道話題適用在不同的報道區(qū)域上,體現(xiàn)了《科技日報》的專業(yè)性,以及作為主流媒體的責任性。
雖然各報道區(qū)域、主題不同,但是當用報道主題和感情色彩作為變量進行卡方檢驗時(見表3),發(fā)現(xiàn)p>0.05,兩者并無關系。當報道區(qū)域與報道傾向作為變量進行卡方檢驗時,報道區(qū)域和標題中的報道傾向的p<0.05,與正文中的報道傾向的p<0.001,均有關系。因此可以得出,報道主題雖然不同,正文和標題的情感色彩并無明顯變化,是客觀性描述但有一定的報道傾向,證實《科技日報》在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報道時是保持著中立、客觀的,但也有根據報道內容有一定的報道傾向。
表3 報道區(qū)域與報道傾向卡方分析表
根據文章的類目建構,文章類目涉及的低層次結構主要通過文本形態(tài)呈現(xiàn)編碼表來體現(xiàn),類目分別包括報道體裁、符號體現(xiàn)、報道篇幅、標題形式呈現(xiàn)、標題內容呈現(xiàn)來呈現(xiàn)。
2.3.1 對轉基因食品的呈現(xiàn)程度
從報道體裁上來看,《科技日報》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報道以消息為主,其次是通訊和深度報道。由此可見《科技日報》以陳述事件為主,向公眾傳遞信息。除此之外也偶爾會進行深度剖析轉基因食品相關大事,以及對科學家的言論進行深入的解讀,由淺入深的幫助公眾更好的認識、了解轉基因食品,履行了媒體的責任。但從符號體現(xiàn)上來看,《科技日報》在進行轉基因報道時很少會配以相關的圖片加以解釋說明,僅以文字進行敘述,缺少生動性,也不夠直觀。
從報道篇幅來看,500 字以下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報道在《科技日報》中最多,2 000 字以上的長文報道僅占了一成左右。由此可見,《科技日報》雖然作為科技性官方媒體,但仍以陳述事件事實、傳遞信息為主,評論性報道或是深度報道較少。
從標題形式呈現(xiàn)上來看,《科技日報》在進行轉基因食品報道時,會使用引題和副標題的形式,對所報道內容進行解釋說明,會加入反問句、“墻內開花墻外香”等具有象征、比喻、擬人手法的句式,用以概括、解釋、說明、描述轉基因食品相關事件,比較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不僅僅是單純的闡述、概括事件。
在標題內容呈現(xiàn)方面,標題中明確含有轉基因食品字樣的文章占總樣本的51.1%,標題中未明確含有轉基因食品字樣的的文章則占48.9%,兩者各占總樣本的一半。其中,在食品安全主題、科學主題以及政治主題里,標題中含有明確轉基因食品字樣的文章都比標題中未含有明確轉基因食品字樣的文章多,但是科學主題中標題里明確含有轉基因食品字樣的文章是最多的。
2.3.2 報道體裁受消息來源影響,應用于不同主題
當筆者把報道主題、報道字數(shù)以及消息來源分別和報道體裁做交叉表分析時發(fā)現(xiàn),不同的體裁被應用于不同的主題中,但數(shù)量分配不均,且報道體裁受不同的消息來源影響?!犊萍既請蟆返南碓醇性谏飳W領域科學家和政府組織,當消息來源是政府組織時,報道體裁多為消息,且應用于環(huán)境主題和政治主題,報道字數(shù)為500 字以下,簡單明了地闡述轉基因食品事件以及國內國外的政策或是國際大環(huán)境;而當消息來源為生物學領域科學家時,《科技日報》不再只做簡單的事情陳述,而是繼續(xù)進行深度報道,深入挖掘轉基因食品的科學性與安全程度,向公眾傳達轉基因食品的相關信息,這也是深度報道多集中在科學主題和食品安全主題的表現(xiàn),且報道字數(shù)多為2 000 字以上。轉基因食品的科普以及安全性都是公眾關心以及媒體需要傳達的信息,在這兩個主題中《科技日報》選擇用更多的篇幅為公眾解釋說明什么是轉基因食品,科學家的看法以及它的安全程度,體現(xiàn)出《科技日報》作為官方媒體傳遞轉基因食品信息上的積極態(tài)度。
當把報道主題、報道篇幅以及消息來源分別和報道體裁進行卡方分析時,報道主題和報道體裁之間存在關系,即p<0.01;當報道篇幅和報道體裁進行卡方分析時,p<0.001,兩者之間也存在關系;且當消息來源與報道體裁進行卡方分析時,p<0.001,也說明了消息來源與報道體裁之間存在關系,這均證實了上面的推斷(見表4),也進一步證實了《科技日報》作為傳統(tǒng)媒體向公眾傳遞信息的責任,維護了公眾的知情權。
表4 報道主題、報道篇幅與報道體裁卡方分析表
2.3.3 情感化立題,客觀性陳述
《科技日報》報道體裁雖多為消息,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當報道體裁與感情色彩做交叉表時,在標題中報道體裁的感情色彩居多,而在正文中報道體裁大多沒有感情色彩,且當兩者做卡方分析時,p<0.001,報道體裁與情感色彩之間存在關系,報道字數(shù)也與標題和正文的感情色彩存在關系,p<0.001(見表5)。由此可見,《科技日報》在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報道時,雖一直秉承著中立的態(tài)度,但在標題的呈現(xiàn)和選擇上會有一定的情感色彩,目的吸引更多的讀者,而在正文中則恢復了中立客觀的表述,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媒體在對轉基因食品相關事件進行報道時,希望吸引讀者的注意,但在內容上仍然保持著客觀陳述。
表5 報道篇幅、報道體裁與感情色彩卡方分析表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科技日報》消息來源較為單一,大部分來自政府組織和生物學領域科學家,雖然政府和專家的話語是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但若以政府和科學家的聲音作為消息來源,則會脫離大眾,缺乏多元化角度的聲音,讓報道過于單薄以及偏頗。報道傾向以中立為主,在有傾向的報道中,正面報道仍是多數(shù),這也可以看出,雖然《科技日報》一直秉承著中立客觀的報道傾向,但是仍然存在著“報喜不報憂”的現(xiàn)象。報道主題以科學主題為主,其他主題涉及不多,主題較為單一,且報道體裁多以消息為主,即在科技主題居多的轉基因食品相關文章中,大多以消息的報道體裁呈現(xiàn),篇幅在500 字左右,僅僅是簡單的向公眾傳遞轉基因食品事件,并沒有相關的深度報道來進一步說明與解釋,不利于公眾進一步了解轉基因食品,科普率不高。在文本呈現(xiàn)形態(tài)上,《科技日報》多為文字敘述,圖片等其他有助于公眾理解的符號較少,適當?shù)卮┎迮c轉基因食品報道文章相關的圖片等可以提高公眾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提高科普率,讓更多人更加理性地對待轉基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