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人,在疫情期間,他們變身為“兒子女兒”,與老人們演繹出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鄧先云:網格員堅守抗疫一線80天,照料6位80多歲獨居老人
“姑娘啊,你再不用來照顧我了,現(xiàn)在我可以出門買菜買藥了,這么長時間,就是親生的孩子也照顧得沒這樣周全??!”4月11日,武漢市江夏區(qū)幸福社區(qū)85歲的劉奶奶對連續(xù)80天不間斷來探望的網格員鄧先云說。鄧先云是幸福社區(qū)第五網格員,網格實有戶數(shù)219戶,65歲以上老人103人,其中80歲以上有15人。1月23日接到實行社區(qū)管控的通知后,鄧先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6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當天下班就分別看望了老人們。
在疫情期間,社區(qū)工作人員沒有上下班時間慨念,天亮就到崗,晚上8、9點下班是常態(tài)。鄧先云每天都提前出門,在上班前都要到6位老人家里噓寒問暖,量體溫、倒垃圾、詢問生活保障物資及曬洗被子等其他需求。
2月初,彭爹爹的重癥藥快吃完了,彭爹爹做過心臟搭橋手術,術后一直沒有斷藥,當時藥店都沒有開門,鄧先云情急之下騎電動車往返約50公里去光谷重癥藥店為彭爹爹買回了藥。
最讓鄧先云放心不下的是85歲的劉奶奶,劉奶奶有幾種基礎疾病,身體狀況一直不好。鄧先云把自己家里團購的肉類雞蛋蔬菜,每次都分一份出來帶給劉奶奶,老人家每次問多少錢時,鄧先云總說是政府給的不要錢。
2月15日下大雪,江夏區(qū)迎來了一批援漢生活物資,鄧先云和同事們秒變搬運工,6個人搬運了十多噸物資,又分發(fā)給各網格居民,忙到晚上10點才下班。下班后鄧先云頂著大雪又探望了心中掛念的老人們,一家家囑咐:“下雪了要蓋厚被子”“明天早上晚點起床”“明天不要下樓可能會結冰”。鄧先云從1月23日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累計為65歲以上老人買藥送藥200多次。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孩子讀高中,小孩子才兩歲多。談到家時,鄧先云臉上充滿了愧疚?!拔沂且幻h員,在危難時刻更要沖鋒在前,把服務做好做細,讓居民有安全感,疫情完全結束后我再好好陪陪孩子和看望近80歲的父母?!?/p>
程慧蓮:獨居老人認她作“干閨女”
程慧蓮是黃石市鐵山派出所的一名民警,疫情中,她奮戰(zhàn)一線,積極下沉派出所轄區(qū),成功化解了多起因疫情措施引發(fā)的鄰里糾紛,用實際行動密切了警民關系,更贏得了社區(qū)一位獨居老人的青睞,認她作了“干閨女”。
2月21日,程慧蓮和社區(qū)干部卡點執(zhí)勤巡查時,發(fā)現(xiàn)一位老婆婆欲翻院墻外出。為防止老人摔傷,程慧蓮和社區(qū)干部趕緊上前攔住了老人。詢問后得知,這位婆婆姓黃,是一位80歲的獨居老人,家里儲備的生活物資都吃完了,老人又不會使用手機微信等智能化工具,看到小區(qū)門口有人值守,便想冒險翻圍墻出去買菜。
“我每天都在這個社區(qū),需要買什么,您跟我說,我給您送過來……”得知這一情況,程慧蓮立即給黃婆婆送上了一些生活物資,并主動攬下了給老人送物資的任務。
黃婆婆感激之余,怕耽誤程慧蓮太多時間,讓她把買的東西放在樓下,自己下去拿。得知婆婆家住6樓,擔心婆婆行動不便,程慧蓮便提出每天將菜送到家?!爸x謝,謝謝……”程慧蓮的暖心舉動讓黃婆婆熱淚盈眶,她雙手合十,一個勁說著感謝的話。
程慧蓮細心地記下老人的電話,工作再忙,都堅持每天打電話給黃婆婆,問她想吃些什么,家里缺什么,從雞蛋到幾根小蔥,事無巨細,她都會先打電話征詢婆婆的意見,然后按照老人的意愿購買并送上門。
“婆婆,您的菜到了,今天的青菜都挺新鮮的!”
“婆婆,上次送的雞蛋吃完了嗎?”
“婆婆,您別客氣,就把我當成自家人,缺啥就跟我說!”
……
一來二去,黃婆婆與程慧蓮熟絡了起來。程慧蓮每次來送物資時,黃婆婆總是熱情地拉著她聊家常。程慧蓮明白獨居老人心里的孤獨,每次配送物資時,總是先把其他居民的需求物資派送完,最后才送黃婆婆的物資,這樣就可以多陪老人聊聊天,排解排解老人的孤獨感。
程慧蓮擔心黃婆婆的防護意識不強,防護工作做不到位,每次上門送物資時,總會帶幾個口罩給黃婆婆,并細心教她正確佩戴口罩的方式,還將網上有關的疫情新聞念給婆婆聽,以此引起婆婆的重視。程慧蓮也會將自己掌握的防疫小常識告訴婆婆,囑咐她要做好居家隔離、日常通風工作,切記不要外出。
程慧蓮的耐心與細心讓長期獨居的黃婆婆如沐春風,亦溫暖著她那渴望親情的心。一天,程慧蓮送完菜準備離開時,黃婆婆拉著她的手動情地說:“程警官,我想認你作干閨女,要得不?”看著黃婆婆真誠而渴望的眼睛,程慧蓮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見程慧蓮答應做她的干閨女了,黃婆婆高興得眼淚掉不停。自那以后,黃婆婆逢人便說程慧蓮是她的干閨女,驕傲開心之情溢于言表。
時間久了,黃婆婆掌握到程慧蓮每次送物資的時間點,她便會在那個時間段將家中大門敞開,時不時地伸出腦袋往外看,盼著干閨女的到來。
“閨女,我一個老婆子不怕,倒是你天天在外面跑,自己要做好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啊!”每次從黃婆婆家離開,她總不忘叮囑程慧蓮保護好自己。
胡麗萍:當好空巢老人的“跑腿俠”
“這菜送得太及時了,太感謝你們了!”3月9日上午,家住武漢江夏區(qū)紙坊街新南巷二中教工宿舍樓80歲劉婆婆站在家門口,拎著剛剛拿到手的包菜和肉包子,不停地對志愿者胡麗萍揮手表示感謝。
胡麗萍是江夏區(qū)二中后勤主任,這一個半天,她已經挨家挨戶跑了幾家,給轄區(qū)內的空巢老人送菜以解燃眉之急。給劉婆婆送完菜,胡麗萍還不忘再多問幾句:“這幾天有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還想吃點什么?”“藥還夠不夠?”“有需要您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毙履舷锒凶怨苄^(qū)共有住戶48戶,在家居民123人,其中空巢獨居老人4人,還有1名獨居的精神異常人員。疫情期間,這些老人成為了她重點關注對象。老人們住得比較分散,為了給他們送物資,胡麗萍把整個小區(qū)從南到北都走了一遍。
不僅僅是送菜,還有送快遞、送吃的、代買代購……胡麗萍化身“跑腿俠”,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為老人們送去了溫暖的服務。
如今,照護這些老人已經成為胡麗萍的習慣之舉。80歲的劉婆婆想剪頭發(fā),胡麗萍讓他老公在家用借來的推剪拿兒子練手,然后上門去給她理發(fā)。70多歲的廖婆婆牙齒掉光了,想要吃藕粉,胡麗萍跑了好幾個地方,自己花錢買來送給她。黃婆婆每天總在念叨她的孫子,胡麗萍就經常打電話陪她聊天,安撫老人焦慮的情緒。
她還讓老公每天在家練廚藝,蒸包子、炸油條、做面餅、燴熱干面,除了給值守的同事改善伙食,每次都會給其他空巢老人送去一份。疫情期間,胡麗萍每天用雙腳丈量轄區(qū)內的大街小巷,查看社區(qū)封閉式管理卡位、入戶巡查需要關注的住戶、苦口婆心講解疫情防控的要點……社區(qū)群眾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無不伸手點贊,她總是微笑著說:“我們要努力當好‘跑腿俠,迎接即將到來的勝利。”
彭偉建:把留守老人當作自己的父母
彭偉建是黃石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黨員干部。自2月6日到黃石港花湖社區(qū)“報到”后,便埋頭扎進防疫值守一線,一個月來的“疫”線工作,他任勞任怨、盡職盡責,不僅始終站好防疫“哨兵”崗,還為幾位獨居老人送上了細致入微的照顧。
在彭偉建值守的鋼材市場小區(qū),有兩個醫(yī)生家庭,由于頻繁的出入登記,他與兩位前線白衣天使成了“熟人”。其中一位是在愛康醫(yī)院沈家營衛(wèi)生中心工作的潘護士,因為疫情交通封閉,丈夫和小孩滯留在鄂州,家中尚有70多歲(下轉第12頁)(上接第9頁)的公婆二人。潘護士需要到疫情隔離點連續(xù)工作1周,之后進行自我隔離14天,即將外出近1個月,社區(qū)全面封控,家中老人的生活起居成了潘護士的一大心結。正在她一籌莫展時,她想起了哨口的那個“老面孔”,于是她找到彭偉建,將兩位老人托付給了他。
為了讓勇敢的白衣天使心無掛礙投身一線救治工作,彭偉建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事無巨細,體貼入微,幫助潘護士提前為老人儲備必需的生活物資,又輾轉將她滯留外地的丈夫邀請至微信群,第一時間告知他社區(qū)相關信息。平日里做好防護定時上門看望測溫,定期將采買的物資親手送至二老手中。
二十多年的稅務稽查工作讓彭偉建養(yǎng)成了心細如發(fā)的習慣。2月24日,小區(qū)群里吳女士發(fā)出緊急求助,告知她的父母現(xiàn)住在上窯某社區(qū),因租住的私房位置特別偏僻,當?shù)匦^(qū)大排查時遺漏了這兩位老人,爹爹已經90歲高齡,婆婆也有80多歲,家里已經斷了糧食,社區(qū)封控自己不能出門,老人的身體情況堪憂。
彭偉建看到信息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第一時間與當?shù)氐呐笥淹氯〉寐?lián)系,幾經周折終于打聽到老人所在的具體地址,又通過社區(qū)的幫助與當?shù)厣鐓^(qū)取得聯(lián)系,通過兩個社區(qū)之間的溝通對接,最終解決了老人的生活困難和“包?!眴栴},及時堵住了防疫工作的一大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