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強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壺隨著茶文化的推廣走進了大眾的視線,在大力發(fā)展科技文明,電子產品橫行的時代,各種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都式微了,紫砂壺文化反而大放異彩,歸結原因有兩點:一是它的實用功能;二是紫砂壺包羅萬象的容納力。實用功能自是不必多說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飲水的要求也提高了。飲水不再是單單為了解渴,還被人們賦予了氛圍、意境等,作為最佳的泡茶器皿,紫砂壺就受到酷愛飲茶的人士的青睞。至于容納力,從作品《祝壽》上我們就能窺知一二。紫砂壺文化、竹文化、壽文化、民俗文化都在壺中體現(xiàn)了出來,而且被處理得適宜得當,非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沒有任何突兀碰撞。
竹子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實用史和獨一無二的精神魅力。從外形上看,竹子種類繁多,身形高大,身姿挺拔,秀外慧中,古代開始就參與了人們的生活和勞作,甚至是軍事活動。竹在外形之外還被賦予了美好的品質,它凌霜傲雪,四季常青,中通外直,人們從這些特征中看到了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所以在文學作品中竹就象征了美好的品格和精神。長此以往,竹文化就產生了,以竹為題材的作品既體現(xiàn)了竹外形上的俊美修長,又帶來了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竹子四季常青,經冬不敗,生命力旺盛,所以竹又象征了長壽和幸福。
桃樹也是一種常見植物,相對竹子來說,桃樹的實用功能更加突出,可以說桃樹全身是寶。桃花灼灼,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又有著藥用價值,可以利水消腫;桃葉蓁蓁,也可以做成藥材,它味苦性平,富含果酸,有著清熱解毒的功效;桃子豐碩鮮嫩,甜美多汁,是初夏絕佳的時令水果;吃完桃肉剩下的桃核可以做成工藝品;桃膠是女子美容養(yǎng)顏的圣品;桃木可以制成工藝品和實用物品;桃樹根可以根雕……關于桃樹,還有一個耳熟能詳,老少皆知的神話故事:農歷三月初三王母娘娘祝壽舉辦蟠桃會,這個蟠桃吃了可以讓人“霞舉飛升,長生不老”。久而久之,老百姓就認為桃子可以使人長生不老,長命百歲?,F(xiàn)代老人祝壽,桃子就是絕佳的祝壽禮品,稱為“壽桃”。
作品《祝壽》就是將竹子和桃結合起來,取其長壽的內涵,將富貴長壽的美好寓意融入壺中,達到“祝壽”的用意?!拔迨烀?,七十古來稀”,中國古代因為生活水平低下,醫(yī)療條件落后,所以古人的壽命普遍不長,七十已經是比較稀少的年紀了,雙親健在是一件很有福氣的事情,所以子女們會進行一番熱鬧的祝賀活動,以此來祈禱家中老人可以健康長壽,頤享天年。中國人從60歲開始做壽,視為小壽,八十、九十等視為大壽需要大慶,需要設宴款待,規(guī)格比較隆重。這樣的習俗從古代開始流傳下來,綿延不斷。
紫砂壺《祝壽》從造型上是模擬竹的形態(tài),側重于神似,線條簡單但富有結構美,點線面的結合形成了畫面感強烈的美學特征。壺身呈圓柱體,線條勾勒得壺身挺括飽滿,曲面線條柔和勻稱,比例均衡。壺流是仿竹節(jié)的設計,竹節(jié)疏密有致,粗細不一,向上昂揚著,顯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壺把是仿竹枝的設計,一小段竹枝從壺身上端纏繞彎曲成半圓形的壺把,然后開叉成兩段枝葉,緊緊貼著壺壁。下半部分貼著壺壁的竹枝處胥出幾片纖長的竹葉,貼塑在壺面上,形態(tài)逼真,飄逸瀟灑,顯出風流韻味。壺蓋與壺身緊密結合,大圓形的壺蓋向上拱起,形成優(yōu)美的弧線,蓋面上豐茂的桃葉托著一個又大又圓的桃子為壺鈕,做工精致,細膩醇厚,活靈活現(xiàn)的。整件紫砂壺都彌漫著仿生的形態(tài)美,竹子的形態(tài)被刻繪得精致巧妙,壽桃則是惟妙惟肖,非常逼真,整件作品體態(tài)優(yōu)美,簡潔大方,見工見型,體現(xiàn)出了手藝人的技藝高超。
竹和桃元素相結合,形成了美好的寓意,表達了子女對長輩的孝順和祝福。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祝壽文化作為民俗文化的一種被保留至今,雖然形式上沒有古代那樣繁瑣,但是精華的部分都留存了下來,千百年來這種“孝”字當先的習俗都是相通的。俗話說:家有一老勝有一寶。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作者將自己對父母長輩的敬愛之情都通過小小的一把紫砂壺表現(xiàn)了出來?!蹲邸纷仙皦氐脑煨托路f,構思奇巧,工藝獨特,“祝壽”的文化含義通過壺的造型表現(xiàn)出來,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紫砂壺也因為有著傳統(tǒng)文化的加持,不再單單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它的內涵和意境一下子豐富了起來。我們通過這件紫砂壺可以欣賞到它無與倫比的造型,還能品味到蘊含著的文化內涵,不管是視覺上還是心靈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文化和紫砂壺藝相結合總是會產生妙不可言的化學反應,豐富的民族文化為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廣闊的藝術空間和發(fā)展前景。紫砂藝人通過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結合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創(chuàng)作出包含造型美和內涵美的藝術品,相輔相成,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