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章
1938年5月,蚌埠、徐州相繼失守,皖東北所有縣城和集鎮(zhèn)全部陷入日偽之手,廣大百姓慘遭蹂躪。劉少奇遵照黨中央鞏固華北、發(fā)展華中的決議,為遏制敵人瘋狂侵略和殘暴屠殺,于1940年春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北地區(qū)第一個抗日根椐地——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成為插在日偽背上的一把尖刀。
落實中央戰(zhàn)略
1939年12月初,時任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肩負發(fā)展華中重任,率中原局機關來到定遠縣藕塘鎮(zhèn)附近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一到地方就進行調查研究,他了解到中國共產黨在皖東北,雖然軍事力量占優(yōu)勢, 但沒有政權,新四軍在這里只是游擊,沒有依托,靠地主、豪紳“樂捐” 生存。到了冬天,戰(zhàn)士們還穿著單衣。
面對艱難局面,劉少奇首先指示王闌西、劉彬迅速籌備岀版中原局機關報《抗敵報》江北版,要求宣傳中原局工作和工作方針,通過報紙使黨的任務、方針、政策與廣大群眾見面,為廣大群眾接受,他還親自兼任報社社長。
在宣傳發(fā)動中,從1939年12月到1940年2月,兩個月時間,劉少奇主持中原局開了3次會議。提岀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既要團結又要斗爭的方針,使大家明確中共中央指示:“只有發(fā)展力量,給摩擦者以反打擊,給武裝進攻者以反攻,才能鞏固自己,堅持陣地和克服投降危險”①。
為了使大家思想和黨中央進一步一致起來,劉少奇對一時思想轉不過彎和對黨的方針政策理解不深的同志,還采取了個別談話辦法。當時, 有些同志不愿意與地主士紳打交道, 劉少奇總是耐心用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教育大家,要求從抗日的全民族利益岀發(fā),動員他們積極投入到抗日斗爭中來。1940年4月28日,劉少奇率中原局機關由淮南北渡淮河,來到羅崗,向張愛萍、劉瑞龍、金明等領導傳達中共中央方針路線,并對皖東北進行為時兩個月的視察和指導活動。
經過劉少奇深入細致的工作,使一些干部明確了中央關于深入敵后抗戰(zhàn)的指導方針與發(fā)展華中戰(zhàn)略,自覺地總結經驗教訓。在較短時間內,黨組織和群眾抗日團體就得到普遍發(fā)展。
統(tǒng)一軍事力量
皖東北位于邳睢銅以南、津浦路以東、淮河以北、運河以西。在這個大范圍內中國共產黨有幾支軍事力量,由于頭緒多,統(tǒng)一指揮不夠,形不成打擊力度。
在幾支武裝中比較有影響的有:鄂豫皖省委與國民黨搞統(tǒng)戰(zhàn),由安徽省六區(qū)專員盛子謹帶一批進步青年和地下黨員發(fā)展的武裝勢力;江上青以盛子謹名義委任趙匯川為宿縣六抗三支隊支隊長、由山東縱隊組成的南下支隊;由彭明治、吳法憲率領的蘇魯豫支隊;張愛萍領導的新四軍游擊支隊第四總隊3個團;還有八路軍胡炳云大隊。由于各方面力量互相牽制,導致行動不協(xié)調,劉少奇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劉少奇考慮到協(xié)調不是長久之計,發(fā)展華中又需要兵力,就建議黨中央調黃克誠及一部分部隊南下東進,黨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見。8月10日,黃克誠在中原局駐地與劉少奇會面,研究各部隊統(tǒng)一編制、統(tǒng)一指揮問題。16日中原局決定,淮河以北、津浦路以東黨領導的所有部隊統(tǒng)一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黃克誠任縱隊司令兼政委。共編3個支隊,計20000余人,歸中共中央中原局領導。同時決定在上述區(qū)域成立黨的軍政委員會,書記黃克誠,金明、劉瑞龍、彭明治、朱滌新、張愛萍、韋國清、韓振紀等同志為委員,使皖東北武裝在黨的領導下實行了統(tǒng)一指揮。
建好民主政權
劉少奇強調:“凡是八路軍、新四軍所到之處,只要有可能的話,不能不建立抗日各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權?!雹?。在根據地建設中,劉少奇在朱湖召開的黨員干部會上提岀抓“六大寶”:即抓武裝、抓政權、抓發(fā)動群眾、抓財政經濟、抓發(fā)展黨、抓發(fā)展干部,③從而使大家都能抓住根據地建設重點開展工作。
為抓好政權建設,劉少奇還用在華北取得的經驗,以指導皖東北工作。他一再強調政權組成人員中,要嚴格注意中間分子和中立分子,實行“三三制” (在政權工作人員中共產黨、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④1940年3月24日,在劉少奇指導下,成立了皖東北地區(qū)抗日民主政府——皖東北專員公署,共有150萬人。
隨后,根據劉少奇指示,在各抗日民主政府建設中,從大別山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撤到皖東北的千余名干部、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被派往各縣,解決了干部不足問題,使基層組織建立健全起來。在此基礎上,劉少奇還要求加強對廣大黨員尤其是新黨員、新干部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召開的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9周年大會上,劉少奇作了《做一個好的黨員,建設一個好的黨》的報告,要求全體黨員都要全心全意為黨、為勞苦大眾的解放事業(yè)而奮斗。
打擊敵對勢力
自國民黨五中全會后,國民黨由聯(lián)共、容共轉為限共、反共,國民黨軍隊也不斷挑起與八路軍、新四軍摩擦。國民黨頑固派還將重點摩擦轉向華中。1940年3月22日,還秘密制訂《剿辦淮河流域及隴海路東段以南附近地區(qū)非法活動之異黨指導方案》,要求:“6月中旬以前肅清該地區(qū)內非法活動的異黨勢力” 。⑤
隨后,國民黨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糾集5000多人,分3路襲擊定遠縣大橋地區(qū)的中原局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并向新四軍四支隊和江北游擊隊發(fā)起進攻。
針對這一情況,劉少奇和中原局、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研究,首先集中主力在津浦路西阻止桂系頑軍進攻。新四軍第四支隊在第五支隊第八團、第十團和蘇皖支隊配合下,經過9天奮戰(zhàn),攻克了定遠縣城和滁縣的施家集,殲滅國民黨第十二游擊縱隊大部和第十一縱隊一部,共2500多人,粉碎了桂系在路西發(fā)動的進攻。
在路東新四軍主力西援作戰(zhàn)時,后方兵力空虛,韓德勤即時調集10個團萬余兵力,向新四軍第五支隊后方機關發(fā)起進攻。劉少奇當即決定,將路西反擊剛剛勝利的主力調往路東,并命令路東鄧子恢等“固守待援”。3月21日第五支隊教導大隊2次打退頑軍進攻。次日,五支隊十團在兵力不足情況下7天打了5個勝仗。此役共殲頑有生力量3000多人,從而取得這次反摩擦斗爭的勝利。
5月1日,日偽發(fā)現羅崗地帶電波頻發(fā),便派一個聯(lián)隊在偽軍雷杰山部約200人配合下,偷襲羅崗中共中央中原局領導機關。在劉少奇等領導指揮下,蘇魯豫支隊奉命反擊,殲敵500多人,余部倉皇敗退。5月12日,劉少奇視察江橋時,日軍同時從泗陽、睢寧、宿遷撲向江橋。八路軍蘇皖縱隊與敵激戰(zhàn)一天一夜,打退10次進攻,斃敵100余人,傷200余人,余部潰逃。
反擊國民黨頑固派斗爭的勝利,以及多次戰(zhàn)勝日偽軍“掃蕩” ,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fā)展“金角銀邊”
1940年4月,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原局根據黨中央部署,決定繼續(xù)向東向北發(fā)展。
向東發(fā)展, 就是開辟淮寶?;磳毼挥诖筮\河以西、洪澤湖以東、三河以北、淮陰以南,被劉少奇譽為“是整個地區(qū)的金角銀邊?!雹蕻敃r駐有韓德勤三十三師和秦慶霖常備旅,及地方封建小刀會。1940年5月底,劉少奇親自參與并主持開辟淮寶會議,在共同商定作戰(zhàn)方案后,作了動員報告。決定成立淮寶戰(zhàn)役指揮部,任命羅炳輝為總指揮。在羅炳輝司令員帶領下,參加開辟淮寶的3個團,首先開到三河南岸黎城鎮(zhèn)進行戰(zhàn)前訓練。臨行前,劉少奇還叮囑:“你們去淮寶后,建立新政府,要把淮陰、淮安、寶應、高郵4個縣的基干工作搞好”。⑦
1940年8月2日,戰(zhàn)斗打響。五支隊八團、十團組成的第一梯隊,在羅炳輝指揮下從衡陽灘、曹家渡強渡三河,迅速突破防線,占領三河北岸的高集、新集。由四支隊七團組成的二梯隊進入戰(zhàn)斗后,八路軍第五縱隊六八七團也東進淮寶,并在蔣壩殲滅秦慶霖旅一部。8月15日,新四軍4個團發(fā)起總攻,經過瀲戰(zhàn),將頑軍2個團大部殲滅,余部逃往運河東岸。在淮寶戰(zhàn)役取得勝利后,8月底建立了中共淮寶縣委,9月成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淮寶辦事處。1941年8月,華中局決定將淮寶地區(qū)劃歸淮北抗日根據地,隸屬皖東北黨委領導。
淮寶抗日根據地的開辟, 不僅擴大了皖東北抗日根據地,還把淮南、淮北、蘇中、蘇北聯(lián)成了一片,同時牽制韓徳勤兵力,策應陳毅、粟裕渡江北上,與八路軍南下部隊匯合,開辟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為奪取抗戰(zhàn)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注釋:
①選自2017年3月中共黨岀版社岀版《新四軍挺進縱隊史》第354頁
②選自《劉少奇選集》第174頁
③選自中國文史岀版社2009年岀版的《淮河大隊》第256頁
④⑤選自當代中國岀版社2000年岀版的《江蘇淮南人民革命斗爭史》 ? ?第73頁、第55~56頁
⑥⑦選自紅旗岀版社1999年12月岀版《鐵馬雄師》第175頁、第175頁
(責任編輯 劉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