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 張軍
一輛2 0 1 4款長城哈弗H 2,搭載G W 4 G 1 5 B型發(fā)動機,V I N碼為LGWFE4A49EF******,行駛里程為19 300km,車主反映該車前雨刮開到自動檔時,無法工作。
圖2 故障車雨刮系統(tǒng)控制邏輯
接車后首先驗證故障現(xiàn)象,前雨刮開到自動檔時,無法工作,操作點動檔一次,前雨刮刮兩下(正常情況下操作點動檔一次,雨刮刮一次),同時發(fā)現(xiàn)將前雨刮開關開到AUTO位置后,前雨刮自檢動作會執(zhí)行兩個刮水循環(huán)(正常車型為一個刮水循環(huán))。另外還發(fā)現(xiàn),前雨刮每次運行到風擋最低位置(初始位置)即將停止工作后,總是再會向上運行一小段距離(大約1cm)。連接專用診斷儀,系統(tǒng)內未存儲任何故障碼。
故障車配備了帶有雨量傳感器的自動雨刮系統(tǒng),其開關功能如圖1所示,其控制邏輯如圖2所示。
根據圖2可以看出,該車前雨刮控制邏輯為:車身控制模塊BCM根據從雨刮開關處接收到的位置信號,控制相應的繼電器,從而控制前雨刮電機動作。故障車前雨刮系統(tǒng)電路圖如圖3所示。
圖1 故障車雨刮系統(tǒng)開關功能
對圖3所示前雨刮系統(tǒng)電路圖進行分析,當BCM接收雨刮開關的MIST信號時,控制J2-13針腳接地,前雨刮繼電器吸合,控制J2-14針腳不接地,前雨刮高速繼電器不吸合,前雨刮電機由其4號針腳(低速)供電并開始運轉。當前雨刮運轉一個刮水循環(huán)重新回到底部初始位置后,雨刮電機內的2號針腳(復位)重新接地,BCM上的J2-64號針腳收到此接地信號后控制J2-13針腳不接地,前雨刮繼電器不吸合,前雨刮停止工作并停留在最底部的初始位置,完成一次MIST刮水循環(huán)。
當BCM收到雨刮開關的LOW信號時,控制J2-13針腳接地,前雨刮繼電器吸合,控制J2-14針腳不接地,前雨刮高速繼電器不吸合,前雨刮電機由其4號針腳(低速)供電并開始低速運轉。
當BCM收到雨刮開關的HI信號時,控制J2-13針腳接地,前雨刮繼電器吸合,控制J2-14針腳接地,前雨刮高速繼電器吸合,前雨刮電機由其5號針腳(高速)供電并開始高速運轉。
當BCM收到雨刮開關的AUTO信號時,控制J2-13針腳接地,前雨刮繼電器吸合,控制J2-14針腳不接地,前雨刮高速繼電器不吸合,前雨刮電機由其4號針腳(低速)供電并開始運轉。當前雨刮運轉一個刮水循環(huán)重新回到底部初始位置后,雨刮電機內的2號針腳(復位)重新接地,BCMJ2-64號針腳收到此接地信號后控制J2-13針腳不接地,前雨刮繼電器不吸合,前雨刮停止工作并停留在最底部初始位置,完成一次AUTO檔自檢刮水循環(huán),隨后,BCM根據雨量傳感器的信號控制前雨刮動作。
圖3 故障車前雨刮系統(tǒng)電路
由以上電路分析及控制原理分析可知,故障車前雨刮可以工作且低速檔高速檔均正常,基本可確定前雨刮繼電器、前雨刮高速繼電器、供電模塊、BCM的J2-13、J2-14、J2-64針腳正常。
進一步分析電路發(fā)現(xiàn),前雨刮繼電器的87a針腳為繼電器斷開后搭鐵,目的為控制雨刮電機停止工作后的參與電流(慣性電流),使雨刮在停止供電后能停留在最底部初始位置,不再向上移動。結合故障車“操作點動檔一次,雨刮刮兩下”、“雨刮開關處于auto位時雨刮自檢動作執(zhí)行兩個刮水循環(huán)”以及“雨刮每次運行到初始位置后總會再向上運行一小段” 等故障現(xiàn)象,初步判斷可能是前雨刮繼電器的87a針腳接地存在問題。拔下前雨刮繼電器,測量其87a針腳接地正常,但發(fā)現(xiàn)了其他異常情況,前雨刮繼電器位置本來應該安裝一個五腳繼電器,但故障車上安裝的卻是四腳繼電器,缺少的針腳正是87a。
將前雨刮繼電器更換為五腳繼電器后試車,該車雨刮系統(tǒng)完全恢復正常,故障被徹底排除。
在本案例中,由于將車輛上原有的前雨刮繼電器五腳繼電器換成了四腳繼電器,導致前雨刮電機在上次運行結束需要停止時,在慣性電流的作用下沒有像正常車輛上一樣停留在最底部初始位置,而是又向上運動1cm左右的距離,導致BCMJ2-64針腳沒有處于接地狀態(tài),而BCM控制自動雨刮工作的其中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能檢測到雨刮處于最底部初始位置,也就是J2-64接地的狀態(tài),才會根據雨量傳感器的信號對雨刮電機機型控制,所以故障車輛自動雨刮不工作。
由于在雨刮開始工作前沒有檢測到J2-64針腳處于接地狀態(tài),需要運轉兩個刮水循環(huán)才能識別到正確的J2-64回位信號,所以無論是MIST還是AUTO自檢狀態(tài),都比正常車輛多了一次刮水循環(huán)。
該案例提醒我們,在對車輛故障進行維修診斷時不能只關注車主反應的故障現(xiàn)象,而是要充分觀察車輛的各項功能,找出與故障相關的其他隱藏故障現(xiàn)象,綜合所有故障現(xiàn)象和線管系統(tǒng)的控制邏輯,這樣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縮小故障范圍,準確地找到故障點,才能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