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令
實施協(xié)同育人,必須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凈化學生成長環(huán)境。如何基于班級現狀,通過家校合作讓班級、家庭由“表面協(xié)同”走向“實效攜手”,因地制宜擴容班級育人共同體,成為班主任必須破解的現實難題。
筆者所在的地區(qū)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城市新市民占65%以上,家庭教育的基礎樣態(tài)是:學生的父母學歷比較高,工作多為“996”式,節(jié)奏快、時間長;學生的祖輩退休后隨兒女遷徙到新的城市,“祖輩管白天,父母管晚上”的家庭居多。
為了更準確地掌握家校協(xié)同育人現狀及需求,搭建有效共育平臺,筆者對本班學生家長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問卷分父母卷、祖輩卷。問卷旨在了解學生父母(祖輩)對自身親子教育、隔代教育現狀的滿意度,他們在家校協(xié)同教育中愿意參與的項目等。此次調查父母卷參與者51人,祖輩卷參與者47 人。
從表1、表2 的對比中不難看出,和祖輩相比,父母對自身的家庭教育滿意度不高,進一步調查顯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高,認為自己承擔著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對自我的要求更加嚴格,自我批判意識更強。
表1 對自身家庭教育滿意度調查
從表2 的高頻詞中可以看出,父母欣賞祖輩的教育柔和度(有耐心)、親子融洽度(祖孫關系好),不滿意祖輩的溺愛和無原則;而祖輩欣賞父母的耐心、科學育人,不滿意父母的高要求和責罵孩子。滿意或不滿意折射出各自的家庭教育期待,期許對方能夠和自己攜手成為同向的家庭教育合伙人。
表2 對對方家庭教育滿意度調查
從表3 的統(tǒng)計可以看出,家長愿意結合自身所長為班級貢獻力量。父母的參與項目更多緊扣自身工作,祖輩的參與項目更多貼合自身興趣愛好。
表3 家校協(xié)同育人項目
班級家校協(xié)同育人有了自愿參與的項目,搭建有效、可操作的平臺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依從“打響品牌—精耕細作—有序推廣”的思路予以推進(表4)。
就“打響品牌”而言,經過一番比對和綜合考量,考慮到祖輩有時間、有精力且有意愿證明自己仍能發(fā)揮教育余熱,借學校開展“五老進校園”活動和傳統(tǒng)戲劇文化節(jié)的契機,筆者在班級開展了“超級爺爺進班級”活動?;顒赢斕欤瑺敔攤儗騽酆冒岬桨嗉壩枧_,同時在班級群里進行網絡直播?;顒右鹆思议L的熱烈反響,引來更多的祖輩主動報名參與。
表4 家校協(xié)同育人平臺設想
活動也引發(fā)了學生的反思:自己的爺爺奶奶不是只能圍著灶臺轉、圍著家務忙;自己在享受爺爺奶奶準備的豐盛飯菜、窗明幾凈的環(huán)境時,更要對爺爺奶奶多一些尊重,多一點感恩?!盎顒?教育”,讓祖輩能夠近距離觀察、了解孩子,能夠真切地理解教育,無聲地為祖輩增權賦能,提升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的話語權和威信度,增進了祖孫間感情,融洽了祖孫在家庭教育中的親密關系;同時,家長參與本身亦成了快樂思考、積極反哺自身家庭教育的過程。
打響“超級爺爺進班級”這一活動品牌,也點燃了家校攜手育人的期待效應,筆者順勢而為,基于班級教育現狀,尋找契合點來整合家長、教師資源,并融合多種媒介,對活動進行系列化設計,常態(tài)化、多途徑地實施(表5)。
如前述的“超級爺爺進班級”,班級進行了線下線上的同步展示;又如“超級爸爸講納米”,語文課上小組合作制作納米小報,數學課上開展線上教育課《納米有多長》,勞技課上家長和教師帶領全班學生動手制作納米紅領巾,錄制制作視頻在校園電視臺播放,制作成品在校園宣傳欄展示……真正實現了融合多門學科、多種媒體、多種資源來進行協(xié)同育人。
家校協(xié)同絕不能為了推廣“品牌活動”而走向形式化——僅讓部分有才藝專長的家庭頻頻亮相,局部受益,而應拓展適合家長普遍參與的場域,將活動“普惠式”地向班級每個家庭推進,如引導家長走向美育、勞動教育等領域,讓他們在參與中相互學習、反思提升,實現協(xié)同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表5 “超級XX 進校園”系列活動
要保證育人效果的最大化,還要求教師能夠有效整合各種資源,要貼合班級、學校的教育教學,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前提下融合多種媒介,由基礎的活動逐步融合所學課程,保證常態(tài)、長線開展,確保協(xié)同教育的系列活動,既和教育同頻共振,又能成為教學的有益補充。
總之,家校協(xié)同育人的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我們找到攜手育人的同行點、關鍵點,智慧整合,就能演繹出教育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