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燕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地質勘查中心四川總隊,四川 成都 610052)
基于我國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全球的信息化網絡技術水平日益完善,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針對地理信息資源的需求也呈現出大幅度上升的趨勢,并且工程測量手段以及資源分配的方式也在悄然改變。結合相關資料可以發(fā)現,以下幾種技術均在地質測量行業(y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是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二是GIS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三是RS遙感技術,這三種技術統(tǒng)稱為3S技術,而工程測量工作也從原來的標準性方向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F階段,不少地質勘測單位以及企業(yè)均在地質工程測量工作中采取數字化測繪技術。
(1)自動化程度高。以往的測繪技術一般以手工作業(yè)法為主,相關人員進行有關的記錄,顯然在整個環(huán)節(jié)當中一定通過人員對地理具體坐標位置、面積以及距離等方面進行詳細計算,工作量龐大且繁瑣。結合相關資料可以發(fā)現,數字化測繪技術早已實現了野外測量工作的自動化,并在此基礎上把有關數據信息集成處理匯總成圖,以便可以為使用的員工提供與之相匹配的地形圖及信息,結合具體情況檢索出相關內容,像面積、方位等。
(2)測圖精度高。通常情況下,以往的測繪技術一般是使用以下幾種設備進行測圖工作的:一是半球儀,二是經緯儀,三是小平板白紙等,受測繪設備的限制,測圖精度也相對較低。數字測繪技術在不大于300m的范圍內獲取數據的誤差率僅為上下2mm浮動,而地形點高差僅為上下18mm浮動。針對測量所獲取的數據信息來說,其經過詳細處理以后可演變成與之相匹配的格式,繼而實現了數據記錄的上傳、保存等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見,該技術可以更為真實彰顯出測量工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以便可以得到最為適宜的工作數據。
(3)減少誤差。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圖紙上面所呈現出來的地理信息內容會結合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而發(fā)生誤差,而此時靈活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就能夠在無形當中強化信息的可靠性,繼而從跟不上降低誤差情況出現的次數。
(4)數字化圖形。能夠把數字地形圖保存在指定的存儲介質當中,其中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存在特殊性的文字;二是存在特殊意義的數字,充分確保相同信息的全方位應用。針對數字化地行圖來說,其能夠快速實現具體方位的獲取,以便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是兩點之間的距離及方位角;二是地形占有面積;三是點位的實際坐標等。由此可見,該技術能夠起到節(jié)約空間的作用,提供了快捷性的操作。
在開展地質工程測量期間,靈活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得到的數據新型更加側重于宏觀性,能夠同事容納很多地理空間信息,同時數據的總量較多,在相關領域中均能得到廣泛的使用,還能夠實現對地質災害的科學監(jiān)測。在充分結合當前地址狀況與有關數據的基礎上,對地質實際狀況進行科學評估,在大比例尺的地質工程測量當中使用次數比較頻繁。針對數字化測繪技術來說,其能夠在第一時間深度剖析地質整體結構與巖石分布狀況,精度可達10mm之下,令該工程測量工作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繼而從根本上強化工程建設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鑒于此,把以往測繪技術和該技術進行詳細對比,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傳統(tǒng)測繪技術和數字化測繪技術對比
對表1進行深度剖析以后,可以發(fā)現: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成圖精準度要遠遠高于傳統(tǒng)測繪技術的成圖精準度,能夠演變成與之相匹配的三維坐標,并自動保存。與此同時,數字化測繪技術外業(yè)工序所花費的時間要比傳統(tǒng)測繪技術外業(yè)工序所花費的時間短很多,顯然靈活運用該技術不但可以起到節(jié)省時間的作用,還能確保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針對多媒體技術來說,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五花八門的圖件產品,以便可以迎合每一個用戶的實際需求,把測繪對象的整體狀況生動形象的體現出來,令相關人員一覽無余,而傳統(tǒng)技術中多媒體使用的次數就屈指可數。由此可見,該技術能夠把地質工程測量數據的現勢性存儲起來,大大降低失誤率,繼而從根本上促進工程測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地質工程測量針對社會發(fā)展來說屬于一項基礎性工程,同時也會對其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地質工程測量需要得到相關測繪技術的大力支持,這樣才能將測繪水平加以提升,以此來迎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谶@種背景之下,數字化測繪技術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出來,其有著較多的優(yōu)勢,像精度高、自動化程度高等,在地質工程測量當中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與推崇。結合相關資料可以發(fā)現,GPS測量在地質工程測量當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站在客觀的立場出發(fā)來講,地質工程測量工作環(huán)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一般給測量工作供應的通視條件不好,而GPS測量就能夠妥善處理好繁瑣的工作環(huán)境,在充分確保測量可靠性的基礎上還要保質保量的完成測繪工作。與此同時,在開展測量工作期間,應當準備好兩臺接收機或是兩臺以上的接收機,這兩臺一臺當作接收基站,余下當作移動站開展每一個控制點的科學檢測。針對GPS測量來說,其盡管受到通視條件以及氣候的干擾不大,然而在具體測量期間還應當確??刂泣c具有良好的通視,為增強測量結果的有效性提供應有的保障。GPS測量的優(yōu)越性除了不受到氣候環(huán)境以及通視條件干擾之外,還存在以下優(yōu)勢:一是能夠實現對平面坐標的科學測量;二是能夠實現對垂直位移的科學控制;三是借助于一個能夠移動的手簿能夠實現可視化操作。除此之外,GPS測量還能夠快速實現持續(xù)監(jiān)測,為及時跟蹤提供應有的保障。由此可見,上述優(yōu)勢均在無形當中令GPS測量演變成地質工程測量中關鍵的數字化測繪技術手段。
基于我國科學技術日益完善的背景之下,所有測量工作者均要擔負起高效測量的重任。與此同時,對這些人員做好系統(tǒng)性培訓工作,強化它們的責任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以便能夠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去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筆者堅信該技術有著較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用不了多久就會綻放出璀璨的光芒,繼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