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沒有免費的午餐。若想獲得什么,首先要學會付出。不勞而獲是很困難的。幾近于天方夜譚。
但是,在付出的同時,不應該有太強的目的性。否則,不僅僅是在侮辱對方,也是在侮辱自己。我想,總有些東西是無價的(譬如情義),總有些事情是無償?shù)?,總有些人——能夠做到無怨無悔的。當然,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效仿與否,純屬自愿。
只有把付出看得比獲得更重要、更快樂,才能夠不計代價,并且擺脫成本與利益的換算公式。付出本身,已很使你滿足了。所有額外獲得的,都不過是副產(chǎn)品——帶來意外的驚喜。
只有這樣,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甚至,只有這樣,才可能獲得更多。難道不是嗎?假如你時刻計算人生的成本,那么,所謂的利潤,也不可能超越你的想象。因為,你付出的一切都已變質(zhì)了,已非最珍貴的東西。種瓜只能得瓜,種豆只能得豆。世間萬事皆如此的話,就沒有奇跡了。奇跡只會為奇人而出現(xiàn)。
有一次跟詩人曲有源聊天,談起一些文學青年在商業(yè)社會里不幸的命運(譬如節(jié)衣縮食自費出詩集,嘔心瀝血卻一文不名),我感嘆道:“唉,看來詩歌害了不少人?!鼻至⒓醇m正我的觀念:“這是心甘情愿的事情,怎么能責怪詩歌呢?就像談戀愛,最終分手了,也不該說白談了一回,在這過程中,享受到多少心跳的感覺?”對于他來說,寫詩,能過把癮,就很知足——因而常樂。我肅然起敬:此乃情圣的境界,大詩人的境界。這樣活一輩子,也很不錯。
可惜,在目前這個時代,某些人在談戀愛時,都開始考慮成本的問題。送多少束鮮花、請吃多少次飯,才追求到一個姑娘?生怕“超支”。假如沒追到手,會后悔的(有一種投資失敗的感覺)。愛情應該是無價的,為愛情而作出的犧牲,應該是無私的,只有無私才能夠無悔。談戀愛若跟談生意一樣,多乏味、多掃興呀!
人類的進化,即使無法做到:談生意像談戀愛一樣友善、謙讓、誠信——但也不應該退步呀!怎能允許談戀愛像談生意一樣庸俗、勢利、枯燥?愛情,乃至友情、親情,若是明碼標價,那就絕對是贗品了。感動不了別人,更感動不了自己,活著有什么意思?
梵高要是計算繪畫的成本(譬如顏料與模特的價格、房租等等),就沒有勇氣選擇那條艱難的創(chuàng)新之路,還不如改行搞搞工藝美術設計,替人畫點兒商標、廣告之類。可如此精打細算的后果是什么?世界上將多一個平庸的匠人,而少一個杰出的大師!梵高若有商人的頭腦,肯定畫不出那純粹為了燃燒而燃燒、毫無雜質(zhì)的《向日葵》。正因為他生前遠離名利,以殉道者的態(tài)度獻身于藝術,其遺作才可能成為屬于全人類的無價之寶。
靠一副小算盤,是無法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的。你可以認定梵高是貧困潦倒的失敗者,但你創(chuàng)造不出比之更為巨大的財富。梵高并非賭徒,不是靠孤注一擲而成為人類文明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精神富翁。我覺得他在生前的創(chuàng)作中,就預支了凡人體會不到的幸福。成功確實能帶來幸福,但最原始的幸福,潛伏于創(chuàng)造之中、勞動之中、付出之中?;钪梢赃@樣說:真正的收獲,潛伏在成本之中——更值得享受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太帶功利性,則體會不到過程之中屬于審美范疇的樂趣,那是帶著鐐銬跳舞,難免會把自己絆倒。欲速則不達,反而不見得有好結果。
至少我,不愿做自己一生的賬房先生。人生若只是一本計算收支的流水賬,即使賺得再多,也不過是一些數(shù)字而已。人究竟是為了過程活著還是為了結果?我選擇前者。
熱愛自由的人們,必須把一些東西忽略不計,否則就將受其束縛。
著名詩人、本刊專欄作家洪燭因病于3月18日在南京去世,我們對此表示沉痛哀悼。斯人已逝,但他的詩永存,他的精神永存,他在《現(xiàn)代青年》讀者心目中博古論今、浪漫灑脫的“騎士”形象也將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