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長青
丁果仙,我國著名晉劇藝術表演大師。河北束鹿人,幼年遷山西。l95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太原市戲劇學校校長、太原市晉劇團團長、山西省晉劇院副院長、山西省戲劇學校校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山西分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山西省第一、二、三屆政協(xié)常委,山西省第一、二屆人大代表。丁果仙不僅是著名戲劇表演大師,品德高尚,德藝雙馨,在晉劇界享有崇高威望,而且,具有民族氣節(jié),追求進步,對黨忠誠,縱使身受冤屈,亦至死不渝,是我國文藝工作者的優(yōu)秀代表。
絕不給日本人唱戲
1909年農(nóng)歷三月初五,丁果仙生于河北省束鹿縣翰林村。3歲那年,父親病逝,母親帶著3個孩子乞討為生,后來,母親把她賣給本縣丁家村的一戶人家。1912年臘月,養(yǎng)母病逝。翌年,養(yǎng)父把她轉(zhuǎn)賣給在太原做小生意的堂兄丁鳳章。不久,丁鳳章又撿回來一個小女孩。因年齡差距很大,丁鳳章夫婦讓兩孩子喊他們爺爺、奶奶。
丁家住在當時太原火車站附近的“小五臺市場”,附近有一家妓院,買回來一個11歲的小女孩小紅。3個孩子經(jīng)常在一起玩。一天,妓院老板讓小紅接客,小紅不肯,結(jié)果被老板當著丁家兩姐妹的面給活活打死了。姐妹倆被嚇壞了,哭喊著找到爺爺。丁鳳章說:當妓女就得接客,不接客,打死活該。我也不能養(yǎng)你們一輩子,你們長大了是當妓女,還是唱戲?姐妹倆拼命點頭:唱戲。
很快,丁鳳章就給姐妹倆找了教戲的師傅。這時,丁果仙5歲。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丁果仙學得非常用功。
丁果仙始學青衣,后改須生。以往晉劇舞臺上,還沒有女扮男裝的先例,丁果仙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為了演好這一角色,她每天披星戴月練功,用心琢磨。在生活中她潛心觀察男人的聲情舉止,有時還把自己裝扮成男子漢,留著短發(fā),著男裝,大模大樣地走在太原街上。
丁果仙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重視學習其他劇種的精華,剔除晉劇中的粗俗;重視博采眾長,提高自己。在念白上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采用普通話的音韻,和太原話的聲調(diào)相結(jié)合,適當糅合晉劇傳統(tǒng)念白方法,從而形成了丁派獨具一格的念白。這種念白,已成為現(xiàn)代晉劇普遍流行的風格。這是晉劇的一大改革,為晉劇走下黃土高坡,走向全國鋪平了路子。
丁果仙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已是享譽三晉的晉劇名角,被稱為“山西梆子須生大王”。1937年,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太原被日軍占領。丁果仙具有強烈的民族氣節(jié),決心不給日本侵略者演戲,換上長袍馬褂、扮作商人,與丈夫任秀峰一道離開太原,隱名埋姓,在忻州一個偏僻山村住了下來。
政治上追求進步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了。共產(chǎn)黨對丁果仙是了解的,從第二天起,就不斷地有解放區(qū)的文藝界領導和文藝工作者來看望她。這時,她已遷回太原。5月1日,太原舉行慶祝解放聯(lián)歡會,丁果仙演出了自己的拿手戲《空城計》。這是她抗戰(zhàn)停演以來首次登臺演出。她的藝術人生揭開了新的一頁。
不久,太原市成立了各界代表會,各界代表由各個行業(yè)有名望的人士組成。戲劇界的代表是丁果仙。這個組織對改造太原起了很大作用。
1952年10月,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丁果仙榮獲政務院頒發(fā)的表演一等獎,周恩來總理親自為她頒發(fā)了獎狀和獎品,并稱贊說:“丁果仙同志,你的唐代宗演得很成功,有機會毛主席還要看呢!”丁果仙激動得一個勁流淚,不停地說:“我演得不好,不好……”總理慈祥地微笑著:“噯,好就是好。不好,我也不會說好?!辈痪?,丁果仙接到通知,要她和劇團進中南海懷仁堂為毛主席和中央首長演出《打金枝》。演出結(jié)束后,毛主席與其他中央首長走上舞臺接見演職人員。毛主席親切地握住丁果仙的手,表揚說:“你把唐代宗演得很逼真?!薄啊洞蚪鹬Α肥呛苡幸饬x的戲。你演的唐代宗很有氣度,有風采。唐代宗這個人雖然治國無能,卻懂得干部政策,他處理家庭矛盾是有辦法的?!睆拇艘院螅」蓪μ拼谶@個人物傾注了更多的心血,無論唱腔與表演都有更高更新的突破,使《打金枝》成為晉劇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1955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將其搬上了銀幕。
為了培養(yǎng)晉劇人才,鑒于國家經(jīng)濟還處在困難時期,丁果仙自己出資購買了一所院子,又捐獻了一些必用物品,成立了新中國建立后山西省第一所戲曲學?!袘蛐?,她出任校長,招收了30多個學員,并親自執(zhí)教。后來的晉劇臺柱子馬玉樓、劉漢銀、武忠、閻惠貞、張鳴琴等,就是丁果仙當時的門生。
抗美援朝戰(zhàn)爭開始后,她積極捐獻。1953年10月4日,她隨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演出,連續(xù)演出兩個多月。
1956年丁果仙又一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并給毛主席演唱了晉劇移植劇目《屈原》里“橘頌”的一段。
1959年丁果仙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了表達對黨的一片赤誠,她第一次交納黨費一萬元。1964年,再次交黨費一萬元。因國家經(jīng)濟困難,她曾兩次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資,以減輕國家負擔,為國分憂。實際上,她自己的生活也不寬裕。
1965年,周總理在北京主持召開戲曲推陳出新座談會,親口點名要丁果仙參加。回到太原后,丁果仙立即致力于現(xiàn)代戲的探索和創(chuàng)作,先后領導上演了《血淚仇》、《紅旗下的花朵》、《小女婿》、《豐收之后》等現(xiàn)代戲,并親自參加演出。在《血淚仇》里她扮演老貧農(nóng)王仁厚,在《紅旗下的花朵》里扮演老教師,在《小女婿》里反串丑旦陳快腿等,都博得觀眾的好評。
身受迫害,但對黨毫無怨言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丁果仙受到迫害。加上肺病不斷惡化,生命垂危。但仍然相信黨。丁果仙沒有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一天,她拉住丈夫的手,有氣無力、一字一句地囑托道:“秀峰啊,我的身體不行了,但你一定要活下去。請你幫幫我,有朝一日你要仔仔細細把我的情況向黨和群眾講明白。我丁果仙一生清白為人,酷愛晉劇藝術,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人的事情,更不會反對共產(chǎn)黨,反對毛主席……”
一位省委前領導在恢復工作后,專程來到醫(yī)院看望她。丁果仙緊緊握住這位領導的手說:“看來,我的身體確實不行了,活不了多久了。但請您轉(zhuǎn)告組織,我丁果仙沒有任何怨言,我對我的過去沒有任何遺憾。我只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不應把我們祖宗留下來的戲曲藝術統(tǒng)統(tǒng)指責為毒草,那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呵!不能長期禁演,不能讓戲曲藝術滅亡!”
1972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二凌晨,丁果仙在山西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終年63歲。
一輛小平車將她的遺體拉回家里。大伙張羅著要給丁果仙做壽衣,她的丈夫任秀峰最了解她,說道:“就讓她穿上1952年毛主席接見她時穿的那身衣服走吧?!?/p>
1981年1月14日,在太原雙塔寺烈士陵園,為丁果仙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