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有三件頗有歷史的“家族寶藏”,它們雖然稱不上名貴,也談不上價值連城,卻成為祖祖輩輩都恪守傳承的精神財富。
第一件:書法《吃虧是?!?/p>
每一個初進我家的人,都會被客廳懸掛的一幅字畫所吸引,上面寫著“吃虧是?!彼膫€大字,每一個都寫得道勁有力,直欲破壁而出。
這四個字,是高祖父的杰作。高祖父生前是方圓十里出了名的老中醫(yī),不僅醫(yī)術高超,妙手回春,而且醫(yī)德高尚,仁心仁術,從來不收窮人的看病錢,為此,鄉(xiāng)親們都非常尊敬他。當年,紅軍長征時路過家鄉(xiāng),高祖父不僅主動去給傷員看病,更連夜進山采摘草藥,送給戰(zhàn)士們路上使用。
高祖父生前沒有其他愛好,除了鉆研醫(yī)術救死扶傷之外,閑暇時光就喜歡舞文弄墨。臨終前,他特意寫了這幅字,并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告誡子孫后代們:人生在世,要少一些貪念,多一些慈悲,吃虧是一種美德。
第二件:紫檀木戒尺
爺爺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雖身為“文化人”,卻篤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對子女的管教非常嚴厲。為此,爺爺特意找人做了一把紫檀木戒尺,并在上面刻下家規(guī)。
正是在這把戒尺的“鞭策”下,父親兄妹幾個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不僅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yè),而且在各自的工作領域出類拔萃。
第三件:無償獻血證
在我家的書房里,有一個做工精致、古色古香的小木箱,里面不是裝著貴重的物品,而是幾沓“無償獻血證”——這是多年來,全家人義務獻血的愛心見證。
父親年輕時,因為一次意外受傷,失血過多,但醫(yī)院的血庫不足,母親急得快哭了。正在這時,一名患者家屬得知后,主動獻血,才挽救了父親的性命。從那天起,父親便決定,每年定期去義務獻血,把“愛”傳遞下去。
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大一下學期的“五四”青年節(jié),我光榮地入了黨,在莊嚴的黨旗下宣完誓,便意氣風發(fā)地去獻血。獻完血,我收獲了生命中的第一張無償獻血證。
現(xiàn)在,全家人依舊堅守著“愛”的約定:每年的生日、國慶節(jié),或工作取得了成績、晉升等,都要去獻血來激勵自己。我也會以身作則,把小木箱的“秘密”傳承下去!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