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森, 楊怡心, 井海融, 駱 欣
(1. 華北科技學院 安全工程學院,北京 東燕郊 065201; 2. 華北科技學院 環(huán)境工程學院,北京 東燕郊 065201)
鉻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Cr (Ⅲ)和Cr (Ⅵ),而Cr(Ⅵ)作為毒性最強的重金屬離子之一[1],其毒性遠大于Cr (Ⅲ),且Cr(Ⅵ)更易遷移,容易被人體吸收并在體內(nèi)蓄積,對人體及水生生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2]。采礦、印染、電鍍等行業(yè)產(chǎn)生大量含鉻廢水。含鉻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化學沉淀法、膜分離法、吸附法和離子交換法等[3],相對于其他方法,吸附法在操作、處理費用、吸附劑種類和處理效果上有一定優(yōu)勢,被廣泛使用。
活性炭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常用作吸附劑。通過對活性炭進行表面改性,可提高其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本研究利用Al2(SO4)3對活性炭進行表面改性處理,探究不同因素對改性活性炭對Cr (Ⅵ)的吸附的影響。通過吸附動力學方程、吸附等溫方程等,研究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機理和吸附性能。
實驗所用活性炭為粉末活性炭,模擬廢水由K2Cr2O7(優(yōu)級純)溶于去離子水制成。
UV752N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奧析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HZ-82A水域恒溫振蕩器:常州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MFL-3664智能一體化馬弗爐:長春樂鏷科技有限公司;雷磁PHS-3C pH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DHG-9070A型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1 改性活性炭的制備
將活性炭用去離子水反復清洗后,在105℃條件下干燥至恒重,記為PAC。將5 g經(jīng)預處理的活性炭置于100 mL濃度為0.1 mol/L的Al2(SO4)3溶液中,室溫條件下震蕩4小時(轉(zhuǎn)速150 r/min),靜置24 h,抽濾,水洗,置于馬弗爐中,在360℃條件下烘培、活化2.5 h。鋁鹽改性活性炭制備完成,記為Al-PAC。
1.2.2 初始pH值的影響
Al-PAC和PAC的投加量均為2 g/L,溶液的初始Cr (Ⅵ)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溶液的初始pH值范圍為3~7。在30℃、150 r/min的振蕩速度下振蕩4 h,測定濾液的Cr (Ⅵ)質(zhì)量濃度。
1.2.3 吸附時間的影響
Al-PAC投加量為2 g/L,pH值為3,溶液的初始Cr (Ⅵ)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20 mg/L、30 mg/L,在30℃、150 r/min的振蕩速度振蕩,時間在5~180 min之間變化,考察吸附效果與吸附時間的關系。
1.2.4 初始Cr (Ⅵ)濃度的影響
溫度為20℃、30℃和40℃,Al-PAC投加量為2 g/L,pH值為3,溶液的初始Cr (Ⅵ)質(zhì)量濃度在10~150 mg/L之間變化,在恒溫條件下以150 r/min的振蕩速度振蕩4 h,分析初始Cr (Ⅵ)濃度對吸附量和吸附率的影響。
1.2.5 干擾離子的影響
溶液的初始Cr (Ⅵ)質(zhì)量濃度為10 mg/L,pH值為3,向溶液中分別加入同等質(zhì)量濃度的NaCl、Na2SO4、Na3PO4,并設置空白對照組,Al-PAC的投加量均為2 g/L,在30℃、150 r/min條件下振蕩4 h,測定濾液的Cr (Ⅵ)質(zhì)量濃度。
Cr (Ⅵ)的濃度由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測定[4],本實驗通過吸附量和吸附率兩個指標來分析Al-PAC和PAC對廢水中Cr (Ⅵ)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和吸附量的計算式如下:
(1)
(2)
式中,φ為Cr(Ⅵ)的吸附率,%;C0為溶液初始Cr(Ⅵ) 濃度,mg/L;Ce為吸附后溶液的Cr(Ⅵ)濃度,mg/L;q為吸附劑的吸附量,mg/g;V為溶液的體積,L;m為投加的吸附劑質(zhì)量,g。
In thispaper,thefollowing initialassumptionsare considered.
圖1 pH對Cr(Ⅵ)吸附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對于不同初始溶液Cr(Ⅵ)濃度,Al-PAC的吸附量隨吸附時間的延長均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吸附初期,吸附過程較快,在30 min后吸附量增長緩慢,在90 min時吸附接近平衡。吸附速率減慢是因為溶質(zhì)由吸附劑顆粒表面向顆粒內(nèi)部擴散,內(nèi)擴散過程也是吸附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6]。
圖2 時間對Cr(Ⅵ)吸附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當初始Cr (Ⅵ)濃度由10 mg/L逐漸升高至150 mg/L時,Al-PAC的吸附率由89.75%降至12.54%,吸附量由4.49 mg/g升至9.41 mg/g。由于吸附劑用量一定時其表面吸附位點有限,隨著溶液初始Cr(Ⅵ)濃度的上升,過多的Cr(Ⅵ)不能夠被吸附,導致吸附率下降;而吸附量逐漸上升的原因是隨著溶液初始Cr(Ⅵ)的濃度增大,吸附動力梯度不斷增大[7],Cr(Ⅵ)可以和吸附點位有更多的接觸。
圖3 溶液初始Cr(Ⅵ)濃度對吸附的影響
圖4 干擾離子對Cr(Ⅵ)吸附的影響
2.5.1 吸附動力學分析
采用準一級、準二級動力學方程擬合Al-PAC對Cr(Ⅵ)的吸附數(shù)據(jù),并用相關系數(shù)R2表征模型的擬合效果,擬合結果見圖5、圖6,擬合參數(shù)見表1。由表1可知,準二級動力學方程擬合的相關系數(shù)更接近1,且準二級動力學方程的平衡吸附量與實驗吸附量相差不大,因此準二級動力學方程更加符合Al-PAC對Cr(Ⅵ)的吸附過程。這表明液膜擴散不是控制吸附的唯一模式[8],Al-PAC對Cr(Ⅵ)的吸附主要是化學吸附,而不是物理吸附[9,10]。Cr(Ⅵ)的吸附量取決于活性炭表面的活性點位,而不是溶液中吸附劑和吸附質(zhì)的含量[11]。由圖7和表1可見,qt與t0.5呈線性相關,且相關性較好,表明顆粒內(nèi)擴散過程是限速步驟。圖7中直線均不過原點,說明吸附速率由多個過程控制。
圖5 Al-PAC吸附Cr(Ⅵ)的準一級動力學擬合
圖6 Al-PAC吸附Cr(Ⅵ)的準二級動力學擬合
圖7 Al-PAC吸附Cr(Ⅵ)的顆粒內(nèi)擴散擬合
C0/(mg·L-1)102030qe實驗/(mg·g-1)4.135.365.67準一級動力學R20.95070.92940.8874k10.02020.01520.0208qe1.722.682.93準二級動力學R20.99780.99120.9945k20.03140.01490.0176qe4.245.505.74顆粒內(nèi)擴散R20.95510.99080.9883Kd0.1360.2090.203c2.432.573.05
2.5.2 吸附等溫線分析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溫方程,對吸附等溫線進行擬合,擬合結果見圖8、圖9,擬合參數(shù)見表2。由表2可知Langmuir方程相關系數(shù)更接近1,可以更好地擬合Al-PAC對Cr(Ⅵ)的吸附過程,吸附為單層吸附[12]。由表2可知,隨溫度上升,平衡吸附量增大,表明Al-PAC對Cr(Ⅵ)的吸附是吸熱反應。在Freundlich等溫線擬合中,n值為6.23~6.66,吸附易于進行[13-15]。
圖8 Al-PAC吸附Cr(Ⅵ)的Langmuir等溫方程擬合
圖9 Al-PAC吸附Cr(Ⅵ)的Freundlich等溫方程擬合
2.5.3 吸附熱力學分析
通過標準熵變ΔS、標準焓變ΔH和吉布斯自由能ΔG來分析吸附熱力學的性質(zhì),計算式如下:
(3)
ΔG=-RTln(KD)
(4)
(5)
式中,KD為固液分配系數(shù),mL/g;qe為平衡時吸附量,mg/g;Ce為吸附平衡溶液的Cr(Ⅵ)濃度,mg/L;R為氣體摩爾常數(shù),kJ/(mol·K);T為絕對溫度,K。
取初始Cr(Ⅵ)濃度為50 mg/L,根據(jù)公式(5),以lnKD對1/T作圖,見圖10,熱力學參數(shù)見表3。由表3可知,ΔG<0,表明Al-PAC對Cr(Ⅵ)的吸附過程是自發(fā)的。ΔH>0說明吸附過程是吸熱的,升高溫度利于吸附進行。ΔS>0,表明Al-PAC吸附Cr(Ⅵ)的過程是熵增的,固液界面的自由度因吸附行為增大。
表2 Al-PAC對Cr(Ⅵ)的吸附等溫線參數(shù)
圖10 lnKD與1/T的關系曲線
表3 不同初始Cr(Ⅵ)濃度下的熱力學參數(shù)
(1) 通過0.1 mol/L的Al2(SO4)3溶液浸漬法改性得到的Al-PAC,吸附溶液中Cr(Ⅵ),濃度由10 mg/L降至1.33 mg/L,與PAC相比吸附量由3.18 mg/g增加至4.33 mg/g,對Cr(Ⅵ)的吸附效果有一定提升。通過實驗,時間、溫度和廢液初始Cr(Ⅵ)濃度與Al-PAC對Cr(Ⅵ)的吸附量呈正相關,改性活性炭對Cr(Ⅵ)的吸附主要受pH影響。
(2) 當pH為3~7時,與未改性活性炭相比,改性活性炭對Cr(Ⅵ)的吸附量均有所增加。
(3) Al-PAC對Cr(Ⅵ)的吸附等溫線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動力學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方程,吸附主要為單分子層化學吸附。吸附速率受顆粒內(nèi)擴散控制,但不是唯一控制因素。
ΔG為負值,ΔH為正值,表明Al-PAC對Cr(Ⅵ)的吸附屬于自發(fā)的吸熱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