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涵
非常時期,非常教學。面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導致的推遲開學現(xiàn)象,各個學校都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開展了線上教學?!巴Un不停學”迅速走紅網(wǎng)絡,鼓動人心,為學生和老師貼上了“勤奮”的標簽。而我認為,與其說網(wǎng)絡授課、釘釘打卡等線上學習方式是一種“停課不停學”的良好反應,不如說它是一場形式主義表演秀。
什么是學習?難道學習就是上課嗎?顯然,將學習與上課這兩者等同起來是一種極其簡單粗暴的做法,也是對教育的一種曲解。正如《中庸》所說,學習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上課只是“博學”中小小的一部分,利用延長的假期時間去“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不是更合適嗎?無論對誰來說,這多余的一小部分假期都是難能可貴的,都是反省自我、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的大好時機。無論是萬有引力定律,還是《十日談》,都是在歐洲近代兩次瘟疫時期,牛頓和薄伽丘為了躲避瘟疫,在家潛心學習的成果。所以,上網(wǎng)課并非學習的唯一形式,學校也不必為了證明學生“停課不停學”而開設大量網(wǎng)課。
或許,有人會說,上課確實不是學習的唯一方式,但是在中國的高考制度下,應試教育是必需的,面對面教學也是必需的。對于時間緊迫的高三、初三學子來說,時間分秒必爭。那么,上網(wǎng)課一定比自主學習效率更高嗎?不然。先不論網(wǎng)絡連接不暢、用戶數(shù)量過大導致平臺崩潰等技術問題,單從學生自我控制能力這一層面來看,線上云學習就并非一種好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個高中生,我沒有足夠好的自控力在彈幕過多且不斷黑屏的屏幕前認真聽課,也沒法在看了一天屏幕之后依然精力充沛地做好復習預習工作。釘釘打卡、開攝像頭這種表面上看起來可以監(jiān)督學生的方式實質上并未起到作用,因為不愿學習的同學仍然可以打完卡繼續(xù)睡覺,放照片在攝像頭前……而對于想要學習的學生而言,酸澀的眼睛和極低的效率或許會讓他放棄學習的念頭。
由此看來,線上學習是永遠不可能替代線下教學的。無論網(wǎng)絡多么發(fā)達,都替代不了班集體的歸屬感,替代不了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替代不了同學之間相互競爭、相互鼓勵的精神需求。線上學習絕不是未來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更不可能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
線上云學習這樣的形式主義表演秀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正如漢代王充在《論衡》中所說,“人之不學,猶谷未成粟,米未成飯也”,“停課不停學”卻是一句真理?;蛟S,學會自我管理,學會明辨是非,學會關注民生,學會敬畏自然,才是我們在疫情中更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