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蓮秀
七歲那年秋季,稻浪滾滾,香飄四野的時候,我終于與同屋場的五六個小伙伴,一同上了一年級,坐在簡陋的土木結(jié)構(gòu)的教室里,簡樸卻溫馨,捧著泛著油墨香味的課本,張大了嘴巴,跟著老師大聲地朗讀,心里那份激動,難以按捺。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有了屬于自己的書籍。放學了,飛奔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央求母親找來留著正月包糖果拜年的報紙,鄭重其事地將僅有的語文、數(shù)學兩本課本,包得嚴嚴實實。歪歪斜斜地寫上自己的名字,生怕一不留神,書本跑了,時不時要打開念一念、聞一聞。
上學后,所有的課余時光,是一頭扎進大自然里,放牛、采豬菜、打竹馬、勺蝌蚪,看似苦,卻樂趣無窮。在大自然的洗禮下,我們吸收著陽光雨露,一次次地進行著心靈的光合作用,開啟著蒙昧的荒原。閑暇季節(jié),在清朗的月夜,爺爺或母親便會領著我們唱童謠、猜謎語、講故事,如果說自己有點文學的悟性,那么這一定是最初的啟蒙。
真正接觸課外讀物,約摸是讀小學二三年級,學校里開始流行連環(huán)畫,男生酷愛看《武松打虎》《三國演義》之類的,女生則熱衷《寶蓮燈》這些溫情的,也愛看《西游記》這些天馬行空、想象神奇的。也不知是哪來的那么多連環(huán)畫,估計是高年級的學長一級級傳遞下來的。有位同伴成績總在班上名列前茅,語文我可與他并肩,有時略超出,但數(shù)學我遠遠趕不上他。但幾乎每周,有時是每天,他都要看連環(huán)畫,巴掌大小的畫本一攤開,貼在桌沿下,一邊聽課,一邊看連環(huán)畫,偶爾噗嗤笑出聲來。講臺上的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神情不對,表情神秘地走過來,他便雙手一推將連環(huán)畫塞進了抽屜里,與老師對視一笑,又一本正經(jīng)地聽講,不一會兒,眼睛又被連環(huán)畫粘住了。
受他的影響,我也源源不斷地有連環(huán)畫看,有些武打的我并不喜歡,但那精彩紛呈的連環(huán)畫,確實令人著迷,成了我們唯一的課外讀物。小學四五年級后,令我著迷的,還有古詩詞,緣于語文老師國學底子深厚,令我們知道了寥寥幾句詩詞背后,卻蘊含著深厚的典故或哲思。
到離家十多公里的巖嶺初中就讀后,女生之間的交往活躍起來,那是二十世紀80年代初,沿海的春潮似乎對內(nèi)陸小鎮(zhèn)影響不大,但有些書籍開始流傳,《第二次握手》《青春之歌》等不經(jīng)意流傳到手上,隨后又開始傳閱舒婷的朦朧詩?!兜诙挝帐帧防锬欠N深沉卻又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和愛戀,令人感動;《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靜成了一些女生模仿的對象,有時心血來潮,我們便在宿舍的大通鋪上表演起“話劇”,女生紅香圍著一條白毛巾,演得惟妙惟肖。
真正精讀好書,是在工作后再去進修讀新聞專業(yè)時,已為人母的我倍加珍惜時光,那份忘我,如同一頭壯年的牛闖進了青草豐茂的田野,頭也不抬地猛啃細嚼起來。那幾年,我閱讀了《簡·愛》《安娜卡列尼娜》《悲慘世界》《老人與海》以及《紅樓夢》《三國演義》《圍城》等幾十部國內(nèi)外的經(jīng)典名著,閱讀量有了質(zhì)的提升,也讓自己獲益良多。
然而時代的浪潮,卻將我們裹挾到了千里之遙的南方?!胺堑洹贝文甑拇禾欤伊嘀恋榈榈膬上鋾S身,長途跋涉,一路周折。后來才發(fā)覺此做法很迂,但當時的我執(zhí)拗地認為,帶上這些心靈知己,才不那么孤單。
那時愛人在廣州、東莞兩地,忙碌于他的工作,父母、孩子都在老家,置身于完全陌生的城市,書籍成了我心靈最大的慰藉。輾轉(zhuǎn)奔波中,最后在東莞落下了腳跟,也慢慢從事上了自己心儀的文學編輯工作。那些年,東莞偌大的圖書館,是我心靈的朝圣之地,是每個周末必往之所。沉溺于書籍的海洋,背井離鄉(xiāng)的我,感覺心情豁然開朗,書海里有著全新的世界。
之后,從《家庭摯友》進入《東莞文藝》做編輯,閱讀的便是四面八方的來稿,以及一些名家的約稿,這讓我的閱讀又打開了一扇窗。那些年,工作之余,便是沉浸式的海量閱讀,小說、散文、詩歌,各種體裁的作品都讀。每期校對刊物,字數(shù)就有六七萬,一年12期,加上其他文本的閱讀,每年的閱讀量逾百萬。如此,堅持了七八年。這種“鯨吞式”的不斷吐納,如同樹葉的光合作用,在快速的新陳代謝中吸收了多種營養(yǎng),也讓自己的寫作從以前松散的,進入一種要求更高的寫作狀態(tài)。有幾回,將兒時的童年趣事寫成散文發(fā)表后,得到一些名家的好評,這才感覺自己對兒童文學有種自然的靈感。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時,那種汩汩流淌的泉思,那種騰云駕霧的愉悅讓我似乎又回到了大自然,回到了兒時看連環(huán)畫《西游記》時的那種情狀。
爾后,我的寫作也慢慢聚攏到散文和兒童文學上來。閱讀也由原來的成人文學轉(zhuǎn)到了兒童文學,這種營養(yǎng),如同母親燉的頭啖湯一樣,滋養(yǎng)著我,豐盈著我,并在內(nèi)心生長出一份力量、一份淡定,從而與都市的喧嘩保持一定的疏離。
閱讀,歸根究底,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心靈修行,沒有起點,沒有終點,關乎成長,關乎品性,關乎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