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馨舒 豆笑笑
摘要:視錯覺作為視覺的分支,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荷蘭畫家莫里茨·科內利斯·埃舍爾融合了傳統(tǒng)的藝術主題和獨特的數(shù)學視角,作品中處處利用視錯覺的原理。視錯覺的設計方法也啟發(fā)了設計者創(chuàng)造出實用性和藝術性兼具的設計,為有限的室內空間創(chuàng)造出了無限的可能。本文通過分析埃舍爾視錯覺藝術的原理及應用方法,結合商業(yè)展示空間的設計需求,為設計者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埃舍爾 視覺錯覺 展示空間設計 設計手法
一、埃舍爾矛盾空間中的視錯覺
(一)視錯覺概念
視錯覺也稱“視覺錯覺”,是指通過幾何陣列、視覺成像等方式,制作出有視覺欺騙成分的圖像,引起視覺上的錯覺,達到魔術般的效果。
(二)埃舍爾矛盾空間中視錯覺的表現(xiàn)
埃舍爾的部分作品中多用鑲嵌圖形,將外形規(guī)則的面分割解構,重新組合,進行無重疊無間隙的布列,使畫面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和趣味性。埃舍爾的作品中,無一例外地體現(xiàn)著強烈的空間感。代表作《相對性》,利用多個滅點進行畫面空間上的安排:畫中一共存在三個滅點,空間的視角可隨著畫面的轉動而改變。在現(xiàn)實中這一空間完全不可能成立,但在二維的畫面中它能夠合理存在又不違和。
二、視錯覺藝術演繹的商業(yè)展示空間效果
(一)增加空間的延伸感和運動感
人們總希望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獲得更多的實際體驗,視錯覺理念通過對元素的不斷重復和排列,可以在視覺上營造出相對無限的空間感受,因此在功能、動線、陳設等設計上又有了更多的可能。傳統(tǒng)設計手法下的商業(yè)展示空間往往處在一種靜止的狀態(tài),視錯覺藝術使之“運動”起來,具有獨特運動感的空間更有趣味性,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二)創(chuàng)新設計藝術手法
埃舍爾帶來的視錯覺藝術豐富了空間的表現(xiàn)形式,同時也附加式地帶來了更多的設計藝術手法。傳統(tǒng)的設計藝術手法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新需求,特殊的材質、合適的色彩,以及富有邏輯的裝飾語言應運而生。
(三)加強觀者互動感
對于展示空間來講,人與空間的互動是設計的重中之重,商業(yè)展示空間更不例外。人們是否能和商品形成互動,不僅僅在于商品自身的吸引力,空間環(huán)境也起著很大作用,因此人與商品的互動實質上也是一種人與空間的互動。
三、視錯覺藝術在商業(yè)展示空間中的表現(xiàn)手法
(一)色彩視錯覺
色彩對展示空間的設計十分重要,往往會決定空間給人的第一印象。在商業(yè)展示空間中,色彩需要協(xié)同商品的類型、外觀和品牌的主題進行設計。通過不同的顏色,改變空間的距離、高低和溫度;可使狹小擁擠的空間獲得視覺上的拓展和釋放,或使空曠的空間變得更為豐富;鮮明的色彩對比也能夠起到劃分空間界限的效果,避免了一些實體隔斷對有限空間的占用。
(二)光線視錯覺
設計者可以同時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進行設計,通過塑造光的不同形態(tài),利用光影的變化和材質相互作用來達到效果。其中塑造不同的光形態(tài)是光線視錯覺的重要方法,通過燈光的排列組合創(chuàng)造視錯覺、用漸變的燈光來布置空間、利用光束及投影強調空間內部的圖案和結構,營造出奇妙神秘的室內空間。
(三)圖案視錯覺
埃舍爾運用鑲嵌圖形的重復和循環(huán)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這樣明確的物象鑲嵌能構建觀者的想象空間,增強畫面可識別的趣味性。在商業(yè)展示空間的設計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圖案的重復與漸變來進行設計,從量變引向質變,極大地增強空間視覺上的沖擊力。設計者在采用重復與漸變的手法時,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采用遞增或遞減、從具象到抽象或從抽象到具象的形式進行設計。
(四)材料視錯覺
一般材料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另一類是人工材料,如玻璃、亞克力、塑料、金屬等。根據商業(yè)展示空間主題和實際使用需要,選取不同的材料進行設計,既能形成視錯覺的效果也能夠直接地表達空間的主題。在選擇材料時,不僅要酌量設計效果,還要檢驗材料是否堅固耐用、安全無毒及綠色環(huán)保,以確保人的健康和安全。
四、結語
商業(yè)展示空間設計重視商品的矚目程度和展陳的互動性,埃舍爾的視錯覺藝術在滿足展示空間的基本條件下,通過生理和心理來影響人的感官,表現(xiàn)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打破傳統(tǒng)設計樣式。視錯覺藝術不是騙局,是利用人的視錯覺彌補空間上的不足。在商業(yè)展示空間設計中,辯證地利用視錯覺理論,對室內空間進行靈活的設計,能給予商業(yè)展示空間全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宗嘉婷,晉潔芳.視錯覺在展示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設計,2019(11).
[2]閆萌.展示空間環(huán)境設計與觀眾行為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3]程思.視錯覺作品中圖形“運動感”形成的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8.
(作者簡介:姜馨舒,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東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