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經歷了從文言文到白話文的演變過程,對于國際國內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審美意境進行分析,從人際交往、閱讀等方面分別闡述漢語言文學語言的意境美,以及如何提升漢語言意境的途徑。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語言應用 審美意境
一、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審美意境
(一)人際交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際交往關系越來越復雜,只有不斷提升自我的人際交往能力才能適應發(fā)展的需要。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以及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但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培養(yǎng)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這種方式阻礙了漢語言文學的傳播,使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欠缺,只注重了考試能力。因此,提升學生的漢語言文學素養(yǎng)需要從教學基礎出發(fā),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注重提升學生的交往能力,增強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審美意識。
(二)閱讀理解
文學的理解能力主要取決于對文學語言的掌控程度,只有熟悉與熟練掌握漢語言文學的語言內涵,才能充分理解其表達的內涵與美學意境。在這一前提下,就需要我們主動了解漢語言文學作品中所富含的語言、文字的內涵。在閱讀過程中,不僅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還要感悟其中的深層次內容,通過長時間的培養(yǎng),提升對漢語言文學語言的獨立分析能力。這種素養(yǎng)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并通過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文化特點來賞析其意境美。
二、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意境
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詩詞、散文、小說等不同文體的漢語言文學豐富了我國的歷史文化。這些不同體裁的漢語言文化都基于創(chuàng)作者的真實生活與情感體會,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漢語言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藝術手法。意境來源于生活,不同作者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歷史背景與不同的性格,所表達出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使讀者在閱讀時能身臨其境,并引發(fā)思考。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中語言應用和意境分析能力的措施
(一)加強經典篇章的背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背誦對于初學者來說是一種簡單易學的途徑。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遺留下豐富的漢語言文學作品,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與背誦,有助于我們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尤其是對經典篇章進行背誦,熟記于心,是深入體會文學內涵的有效方式。只有熟悉文學作品內容,才能根據文學作品所處的年代、背景分析其表達的內涵,從而掌握作者的敘述手法,體會作者表達的意境,深刻體會作品的意境美。
(二)重視文章朗讀,體會文學作品的韻律美
朗讀訓練在對文章理解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發(fā)聲過程中可對文章的字詞進行深刻的理解,運用或豪邁或舒緩的節(jié)奏朗讀不同的作品,抒發(fā)情感,可清晰地掌握文章的風格,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總結文學作品闡述的道理,增強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語境分析能力。
(三)勤于動腦動筆,深入掌握語言應用規(guī)律
在漢語言文學中,語言意境的表達需要讀者認真觀察生活,在細節(jié)中尋找人生哲理,豐富自身閱歷,完善知識結構,修身養(yǎng)性。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夠體會作品的深刻含義及意境美。在閱讀過程中要了解作者的思想內涵,也需要讀者有一定的文筆,通過書面的表達來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語言文學創(chuàng)作中筆耕不輟,重視人物與景色的刻畫,通過對比分析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與缺點,從而不斷提升文學素養(yǎng)。還可通過意境提升層次和美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另外,還可以和文學愛好者進行交流,品析作品。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人生經歷、生活背景、文化程度不同,對作品的理解也有著較大差異,這就需要我們在語言應用與意境分析中融合他人的看法,結合自身的理解,提升對作品的分析能力,增加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內容豐富多彩,體會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意境需要我們深入了解作品的主旨、背景以及作者身處的環(huán)境,采用的藝術手法等。漢語言文學作品賞析與意境美的理解,需要我們通讀文章,科學朗讀訓練,通過鑒賞與閱讀深入了解作品。隨著人的年齡及閱歷的增長,對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體會漢語言文學的魅力,發(fā)揚與學習漢語言文學及傳統(tǒng)文化,提升對漢語言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樹茂.試論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07).
[2]李新.關于漢語言文學的語言意境研究[J].漢字文化,2017(23).
[3]潘家珍.解析語言在漢語言文學中的應用意境[J].文學教育(上),2015(02).
(作者簡介:張夏鵬,男,本科,瓊臺師范學院,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