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萍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幼兒園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游戲是幼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建構區(qū)投放了“多米諾骨牌”供幼兒游戲,在幼兒游戲時發(fā)現(xiàn)幼兒對于建構“多米諾骨牌”的成功或失敗存在很多不同的心理與表現(xiàn),這些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較大的個體差異。本文針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從對幼兒的觀察、分析、指導等方面來解讀幼兒游戲時的多種心理活動與表現(xiàn)。
【關鍵詞】“多米諾骨牌”游戲;幼兒表現(xiàn);幼兒教育
一、研究背景
在游戲中,不同幼兒的表現(xiàn)對游戲活動的進行具有不同的作用,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的發(fā)展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幼兒在游戲中會有成功的喜悅,也會有失敗的體驗。當幼兒游戲成功和失敗時,他們會有不同的心理變化,也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本研究的目的是觀察幼兒游戲時的表現(xiàn),探索分析幼兒的內(nèi)心想法,從而更好地接近幼兒,指導幼兒進行游戲。
二、幼兒在游戲成功時的體驗
1.游戲案例觀察實錄
為了更好地分析幼兒的心理與表現(xiàn),筆者特意對幼兒在游戲時的表現(xiàn)進行了多次觀察,選取了其中比較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和思考。
【實錄一】:不斷挑戰(zhàn)難度的銘銘(見圖1)
幼兒“多米諾骨牌”游戲正在進行,銘銘是我班的搭建小能手,這次的多米諾骨牌讓幼兒挑戰(zhàn)的是各種植物造型,他們有的搭小花,有的搭小樹。在其他幼兒還沒有完成的時候,銘銘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巴郏戙?,你搭得好快?。 迸赃叺亩苟箤λf道。銘銘用手一推“樹干”下的一塊“多米諾骨牌”,就將作品全都推倒了。之后,他又開始東看看西看看,觀察別人的作品,沒一會兒他又開始動手搭建自己的新作品。不知道這次的新作品是什么,但看他的狀態(tài)應該是比之前的“樹”難度更高的造型,他反復嘗試了很多次,最后呈現(xiàn)出的造型像圣誕樹一樣,其中還有各種色塊。與剛才簡單的樹造型相比,這一造型更像是一幅填充了顏色的作品,看起來更加飽滿。銘銘完成作品后站起來看著自己的新作品,再次蹲下來把這棵“圣誕樹”推倒了。這時,他又轉身對旁邊的同伴說:“我還可以搭一個更難的?!迸赃叺挠變簯寺暎骸澳憧烧鎱柡Α!庇谑撬珠_始新的嘗試……
案例中銘銘在嘗試成功后會繼續(xù)提高自己的挑戰(zhàn)難度,搭建更難的造型。銘銘在得到同伴的表揚后沒有表現(xiàn)出十分興奮的狀態(tài),而是再次挑戰(zhàn)了更高難度的作品,完成新作品的搭建后,銘銘收獲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成就感。
2.幼兒游戲中心理活動與表現(xiàn)的關系
《學前游戲論》中提到,“在游戲中,幼兒感受積極的情感,滿足內(nèi)心的種種體驗”,銘銘不是一位看重別人夸獎的幼兒,他的一系列行為表現(xiàn)都是源于自己內(nèi)心對游戲難度的再次挑戰(zhàn)?!队變河螒蛐睦砼c教育》中提到游戲活動的基本成分是外在游戲行為和內(nèi)在游戲體驗。在這一案列中,銘銘就是內(nèi)在游戲體驗的典型體現(xiàn),由于銘銘對游戲的內(nèi)在體驗得不到滿足,所以他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是一再挑戰(zhàn)難度更高的游戲過程。
三、幼兒在游戲失敗后的表現(xiàn)
1.游戲案例觀察實錄
【實錄二】:尋求幫助的浩宇
浩宇在挑戰(zhàn)高難度的搭建內(nèi)容時,很不幸地失敗了,浩宇很氣惱,用小腳踢了一下自己失敗的作品,轉身就來找教師:“老師,我剛剛明明已經(jīng)快搭好了,但骨牌不小心倒下去了,我很想搭一個兩層的多米諾塔的,這有點難,您可以來幫我搭一下嗎?”
從實錄二中可以看出浩宇的行為表現(xiàn)很直接,他不愿意自己修補失敗的作品,而是直接向教師尋求幫助??梢?,在遇到困難時,浩宇的表現(xiàn)不是自己想辦法,而是將問題拋給其他人解決。
【實錄三:爭吵的建筑師】(見圖2)
小藝和幾個好朋友一起玩“多米諾骨牌”,他們這次的作品很獨特,是“金字塔”,幾名幼兒在游戲中合作十分融洽,但在完成塔頂搭建時遇到了問題,小藝決定加寬“金字塔”底部,讓作品變得更大一些,但點點覺得現(xiàn)在的造型已經(jīng)很完美了,如果再加可能會倒塌,兩名幼兒在座位旁邊爭執(zhí)不下,但誰也沒有動手對作品進行搭建。這時,同伴小翔開始對“金字塔”進行搭建,沒想到當小翔把一塊“多米諾骨牌”放在頂端時,旁邊的“多米諾骨牌”就開始倒下來,小藝和點點立刻朝自己的作品看去?!靶∠瑁愀墒裁囱?,跟你說了不要再搭了”,點點抱怨道?!靶∠?,金字塔倒了都怪你?!毙∷嚭懿环?。小翔也很委屈:“我又不是故意的,誰讓你們剛才搭得這么高,我很輕很輕地搭都倒下來了,金字塔本來就不牢呀?!币凰查g三個小伙伴為了倒塌的“金字塔”吵了起來。
這是一個多名幼兒合作的游戲案例,幼兒在作品失敗后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是相互推卸責任,當其他幼兒將這一過程告訴教師后,小翔表現(xiàn)出為自己的失誤辯解的行為。
【實錄四:徹底放棄的恒恒】(見圖3)
恒恒今天搭建“多米諾骨牌”比以往都要認真,這次他搭出了房子的造型,有圓形建筑也有方形建筑,看起來很不錯,他正在搭建第三座房子時意外出現(xiàn)了,其中一塊“多米諾骨牌”倒塌了,這時恒恒的作品也無法繼續(xù),他看著自己的作品依次倒塌。看了一會兒,恒恒又動手推倒了自己另一半的房子作品,使沒有完成的作品全部倒塌了,然后他整理好玩具,轉身離開,沒有繼續(xù)搭建,而是換了別的區(qū)域游戲。
恒恒在作品失敗后的表現(xiàn)是完全放棄,他沒有再次嘗試搭建,而是離開了原本的區(qū)域,選擇了別的游戲。
2.幼兒游戲中心理活動與表現(xiàn)的關系
在實錄二中,浩宇在游戲失敗時選擇告訴教師,讓教師幫助他解決一些問題和難題,可見浩宇在游戲失敗后的心理活動是等待支援,并沒有為自己作品的倒塌而感到可惜。
在實錄三中,小藝等幾名幼兒在游戲失敗后的心理活動是“不是我的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推卸責任,這幾名幼兒都希望把作品完成得更好,但沒有找出完善作品的辦法,結果適得其反。他們的內(nèi)心既有不甘心,又有可惜,但都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因此出現(xiàn)推卸責任的行為。
四、幼兒在游戲中行為表現(xiàn)的原因
1.幼兒自身對游戲的積極性
每位幼兒自身的發(fā)展水平不同,對游戲的需求也不同,從以上幾個案例可以看出,幼兒在面對同一種游戲時存在不同的心態(tài),有些幼兒面對游戲帶來的刺激(成功或失?。┍憩F(xiàn)出來的行為是積極的,他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也就是說幼兒自身的性格對幼兒游戲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
2.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
在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些幼兒一直在挑戰(zhàn)難度更高的游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幼兒在游戲中的發(fā)展,“游戲是孩子已有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活動;重復性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一個明顯特征;嘗試性行為是幼兒游戲的常有表現(xiàn)?!痹凇岸嗝字Z骨牌”游戲中,幼兒有嘗試性的典型表現(xiàn),這種嘗試游戲的意識促使幼兒將游戲進行下去。
3.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
《學前兒童游戲論》中提到,“游戲是幼兒輕松愉悅的體驗活動”,可見幼兒在游戲中的心理表現(xiàn)是愉快的、輕松的。當幼兒從游戲中體驗到愉快的情緒時,他們對游戲會更加執(zhí)著喜歡,反之,如果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挫敗感,這名幼兒或許會對游戲失去興趣;在游戲中,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與其在游戲中的情感體驗有著相對應的關系。
我們平時一直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發(fā)展,卻沒有重視幼兒的內(nèi)心情感,這些在游戲中表現(xiàn)的心理活動導致了幼兒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在關注幼兒行為表現(xiàn)的同時,教師不能忽略幼兒的內(nèi)心想法,而應讓游戲成為幼兒真正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名.學前游戲論[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
2.曹中平.幼兒教育心理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