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艷 王立波 石 晶 徐宗云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1 心內(nèi)一科,2 教務科,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154002,電子郵箱:15694549959@163.com)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脫落,誘發(fā)血管痙攣和血栓形成,使得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甚至閉塞,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最終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該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致死和致殘率高等特點,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2]。近年來,隨著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廣泛開展,大部分ACS患者在發(fā)病后獲得了及時有效的治療,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然而,ACS患者在PCI術后1 年內(nèi)和5年后,發(fā)生缺血事件的風險仍高達10%和24%~31%[3]。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均為ACS過程中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前者作為血栓主要組成成分,參與了整個凝血過程,后者通過與鈣離子結(jié)合,激活補體系統(tǒng),參與炎癥反應[4-5]。利伐沙班是一種新型口服抗凝藥,不僅能阻斷凝血途徑,抑制血栓形成,還具有抗炎作用,已成為近年來心血管領域的研究熱點[6]。本研究探討利伐沙班治療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為利伐沙班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治療的100例ACS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ACS診斷標準符合美國心臟病學會和心臟協(xié)會制定的標準[7]。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診斷標準:(1)具有典型癥狀,且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服糖后2 h血糖≥11.1 mmol/L;(2)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必須另選一天重復檢測,或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仍達上述標準者可以確診。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2)入院前未使用任何抗凝藥物。排除標準:(1)入院前已使用抗凝藥物治療者;(2)中重度貧血或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個/L,伴有凝血功能障礙或出血性疾病者;(3)伴有出血傾向,血壓高于180/110 mmHg且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者;(4)既往有消化性潰瘍、主動脈夾層、腦出血、腦血管畸形、顱內(nèi)腫瘤,近30 d內(nèi)有消化道出血、嚴重創(chuàng)傷或手術史,近3個月內(nèi)有腦梗死病史等患者;(5)單側(cè)或雙側(cè)腎動脈狹窄,肌酐清除率<15 mL/min者;(6)伴有心功能Ⅳ級,支氣管哮喘,中重度肝功能不全,多臟器功能衰竭,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7)對依諾肝素或利伐沙班過敏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符合倫理學標準,并已取得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的比較
組別n三酰甘油(x±s,mmol/L) 總膽固醇(x±s,mmol/L) 低密度脂蛋白(x±s,mmol/L) 糖化血紅蛋白(x±s,%) 血小板計數(shù)(x±s,×1012/L) 對照組502.36±1.125.13±1.472.61±0.697.72±1.34 177.80±47.84觀察組502.32±1.32 4.84±1.622.71±1.097.39±1.32168.04±54.05 χ2t值0.1660.962 -0.596 1.259 0.956P值0.8680.3390.5530.2110.341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雙聯(lián)抗血小板、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硝酸酯類等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皮下注射依諾肝素[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0060],每次劑量為1 mg/kg,2次/d;觀察組給予口服利伐沙班(德國拜耳先靈制藥公司,國藥準字:H20100464)2.5 mg/次,2次/d。兩組患者總療程均為7 d。
1.3 觀察指標 (1)FIB和hs-CRP水平:于治療前、治療后3 d、7 d和30 d采集兩組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采用Clauss法,應用Sysmex CA7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日本Sysmex公司)及原廠配套凝固法試劑(凝血酶試劑盒批號:538070;佛羅那巴比妥緩沖液批號:547033)測定FIB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比濁法,應用Olympus 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Olympus公司)及日本積水醫(yī)療株式會社提供的免疫比濁法試劑(CRP緩沖液批號:483882;CRP乳膠液批號:483899)測定hs-CRP水平。(2)不良心血管事件:記錄治療后30 d內(nèi)兩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包括心絞痛、再發(f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死亡。(3)出血情況:記錄治療后30 d內(nèi)兩組患者出血情況,包括顱內(nèi)出血、腹腔出血、咯血、嘔血、牙齦出血、鼻腔出血、皮膚黏膜出血、尿血、便血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比較;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IB和hs-CR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FIB和hs-CRP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16.222,P組間<0.001),其中治療后7 d、30 d觀察組FIB和hs-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FIB和hs-CRP水平均有隨時間變化的趨勢(F時間=472.911,P時間<0.001),分組與時間有交互作用(F交互=5.880,P交互=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IB和hs-CRP水平比較(x±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后30 d內(nèi),觀察組心絞痛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顱內(nèi)出血、腹腔出血、咯血、嘔血、尿血>3+、便血>3+等嚴重出血事件,兩組出血事件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出血事件為牙齦出血、鼻腔出血、皮膚黏膜出血、尿血<3+、便血<3+等。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比較[n(%)]
注:*為Fisher確切概率法。
利伐沙班是一種具有高度特異性的凝血因子抑制劑,在無抗凝血酶Ⅲ的參與下即可直接拮抗Xa因子,給藥后2~4 h達到峰值,且不受地高辛或非甾體消炎藥的影響,具有起效快、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高、無須長期監(jiān)測凝血功能等優(yōu)點[8]。目前該藥已獲得歐洲藥監(jiān)局批準應用于ACS的治療,而在2012年和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中也提到,對于具有高缺血風險和低出血風險的ACS人群,可以考慮給予口服利伐沙班2.5 mg/次,2次/d(Ⅱb,B)治療[9-10]。
ACS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疾病,其病理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使內(nèi)皮下膠原暴露,激活血小板,促進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同時釋放組織因子,激活體內(nèi)凝血途徑,促進血栓形成[11]。FIB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凝血因子,為纖維蛋白的前體,由αA、βB和γ鏈構成,其在凝血酶作用下切去血纖肽A和B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單體,后者通過相互交聯(lián)網(wǎng)羅大量紅細胞和血小板,從而形成血栓[12]。研究發(fā)現(xiàn),與正常人相比,ACS患者體內(nèi)FIB水平明顯升高,提示FIB水平與ACS發(fā)病密切相關[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7 d和30 d時,觀察組患者FI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對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利伐沙班抗凝效果優(yōu)于依諾肝素。
炎癥反應是ACS發(fā)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hs-CRP作為炎癥反應的敏感標志物,不僅能夠誘導炎癥細胞趨化、黏附和聚集,還可以促進炎癥因子大量釋放,放大炎癥反應,最終破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導致血栓形成[14]。另一方面,在ACS急性期hs-CRP可以啟動外源性凝血途徑,促進局部血栓的形成[1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7 d和30 d時,觀察組患者hs-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利伐沙班能夠降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體內(nèi)hs-CRP的水平,減輕局部炎癥反應,抑制血栓形成。還有研究顯示,F(xiàn)IB和hs-CRP在ACS急性期表達增加,且其升高水平與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可以作為預測疾病預后的獨立因素[13,16-1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心絞痛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改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絞痛方面療效優(yōu)于依諾肝素,其原因可能是利伐沙班可以更好地降低FIB和hs-CRP的水平,從而降低心絞痛的發(fā)生率。
與單純ACS患者相比,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變發(fā)生率遠高于無糖尿病患者,且血管病變程度更為嚴重,在抗凝治療過程中具有更高的出血風險。因此,在使用抗凝藥物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的同時,需考慮藥物可能引起的出血風險。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依諾肝素相比,給予ESC指南推薦的利伐沙班劑量治療,并不增加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出血風險(P>0.05),表明利伐沙班治療ACS合并糖尿病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口服利伐沙班,可以有效地降低ACS合并糖尿病患者FIB及hs-CRP水平,減少患者心絞痛的發(fā)生率,且不會增加出血風險,療效明確,安全性高。但本研究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無法完全排除受試者的混雜因素對觀察結(jié)果的影響,相關結(jié)論還需多中心、大樣本量的長時間觀察研究驗證。